-
题名摩竭纹“鱼龙化”的演变及其应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袁燕
张以萱
刘冰冰
-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82-90,94,共10页
-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20J035)。
-
文摘
为梳理摩竭纹的演变历史,以摩竭纹4个时期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资料探究摩竭纹“鱼龙化”的演变特征,总结不同时期摩竭纹演变发展的原因。得出摩竭纹在传入期是“本源化”形象的保留,且使用范围小,题材均与宗教有一定的关系;转变期和发展期摩竭纹首部逐渐融入其他动物的部分特征,身体呈现“鱼化”而后“龙化”,且使用范围扩大,题材呈现出多样化;没落期摩竭纹逐渐消失。摩竭纹的演变与其所处时期的审美形式密不可分,而摩竭纹在没落期的消失是由于不同时期下新的审美元素的融入以及“本源化”形象的过度转变。最后根据摩竭纹“鱼龙化”的纹样特征,通过形状文法重新组合的方式将摩竭纹应用于丝巾图案设计。摩竭纹的再利用不仅丰富了纹样的传承载体,而且为传统纹样在服饰产品中的应用提供设计思路。
-
关键词
摩竭纹
外来纹样
鱼龙化
演变过程
丝巾
服饰
-
Keywords
Makara
foreign pattern
“dragon like fish”
evolution process
silk scarf
apparel
-
分类号
TS941.1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
题名辽代摩竭纹图案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吴迪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6-18,共3页
-
文摘
摩竭,作为辽代比较典型的纹饰样本和器物造型,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流行开来,豪迈自信的契丹民族将自唐学习得来的摩竭文化和自身的草原游牧风格加以融合,巧妙地创造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摩竭文化。除却契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外,摩竭纹实际包含了许多外来因素,特别是辽代早、中期的摩竭文化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较深,这对了解辽代的文化交融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于辽代文化交融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文化支撑作用,进而带动一系列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
关键词
辽代
摩竭纹图案
文化交融
草原丝绸之路
-
Keywords
Liao Dynasty
Makara Prints
Culture Integration
Grassland Silk Road
-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
- 3
-
-
作者
王欣亚
王妮
-
机构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系
陕西省文物局鉴定中心
-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12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唐代金银器装饰工艺中包含有很多外来文化因素,摩竭纹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在阐述唐代金银器上摩竭纹的发现与特点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摩竭纹在唐代的发展问题。
-
关键词
唐代
金银器
摩竭纹
-
分类号
J525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