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的摩擦表面特性和摩擦磨损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青华 肖志超 +2 位作者 邓红兵 苏君明 彭志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3,共6页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对英、法、美三国四大炭盘制造商的五种炭盘小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宏观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对各试样的摩擦磨损过程和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石墨化度决定了膜...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对英、法、美三国四大炭盘制造商的五种炭盘小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宏观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对各试样的摩擦磨损过程和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石墨化度决定了膜的完整程度,且成正比关系;坯体结构对摩擦膜有一定的影响;纯树脂炭基体的试样表面膜厚度较小,完整致密性与热解炭基体的试样差别较大,磨损较大;C/C复合材料的机械磨损以粘着、犁沟、磨粒磨损为主,膜越完整的材料呈现出以粘着磨损为主,对于低石墨化度的和纯树脂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表现出犁沟、磨粒磨损为主,粘着磨损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摩擦面形貌 摩擦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与30CrSiMoVA对偶的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
2
作者 刘何意 范尚武 +3 位作者 殷小玮 袁琦 张立同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7,共7页
通过MM-1000Ⅱ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与30CrS iMoVA对偶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结合SEM,XRD,EDS、热力学计算以及刹车过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刹车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理和物相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刹车速率的增加,... 通过MM-1000Ⅱ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与30CrS iMoVA对偶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结合SEM,XRD,EDS、热力学计算以及刹车过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刹车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理和物相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刹车速率的增加,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与30CrS iMoVA对偶刹车的平均摩擦系数减小,摩擦面温度升高,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与30CrS iMoVA线磨损率呈增大趋势。初始刹车速率大于15m/s刹车时,摩擦面最高温度高于560℃,Fe与S iC,S i以及O2发生反应生成Fe3C,Fe3S i,FeO,γ-Fe2O3和α-Fe2O3,以上反应与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相互促进,加速了材料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刹车材料 30CrSiMoVA 温度场模拟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bSe_2-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长生 郝茂德 +1 位作者 刘艳清 于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了纳米NbSe2-铜基复合材料,并用UTM-2型微观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磨痕形貌。结果表明,纳米NbSe2的加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纳米Nb-Se2润滑...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了纳米NbSe2-铜基复合材料,并用UTM-2型微观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磨痕形貌。结果表明,纳米NbSe2的加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纳米Nb-Se2润滑膜,使铜合金基体在各个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变得较为平稳,且能增强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但由于NbSe2纳米粉末的加入,使基体较软,纳米粒子损失较快,以致磨损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NbSe2-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介质下Al-0.97%Mn铝锰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培权 刘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6-119,共4页
采用XRD和SEM分析试样的金相组织。以干摩擦、湿摩擦、湿摩擦加磨粒为摩擦条件,采用M-20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对Al2O3颗粒增强铝锰基复合材料和纯铝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由铝锰固溶体、铝锰化合物MnAl6、Al11Mn4相以... 采用XRD和SEM分析试样的金相组织。以干摩擦、湿摩擦、湿摩擦加磨粒为摩擦条件,采用M-20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对Al2O3颗粒增强铝锰基复合材料和纯铝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由铝锰固溶体、铝锰化合物MnAl6、Al11Mn4相以及Al2O3颗粒增强相组成;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的失重量增大;在同一种摩擦条件下,氧化铝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失重量明显小于纯铝材料的失重量;对于同一种材料来说,在湿摩擦和磨粒的共同作用下材料的失重量最大,干摩擦次之,湿摩擦失重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锰基复合材料 高速条件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摩擦磨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5
作者 惠阳 刘贵民 +2 位作者 闫涛 杜林飞 周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72-2280,共9页
随着电气化铁路、航天航空、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发展,对载流摩擦磨损理论及重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如国产高铁“和谐号”和“复兴号”的最高运行速度均已突破400 km/h,但大幅提速会导致弓网系统载流量倍增、离线率提高,从而严重... 随着电气化铁路、航天航空、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发展,对载流摩擦磨损理论及重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如国产高铁“和谐号”和“复兴号”的最高运行速度均已突破400 km/h,但大幅提速会导致弓网系统载流量倍增、离线率提高,从而严重影响弓网系统寿命;电磁轨道炮作为一种新型概念武器,是全球军事研究的热点,在高速、大载流的工况下也会产生高速刨削、高速摩擦磨损以及转捩与电弧烧蚀等失效问题。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载流摩擦学有利于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研制新型耐磨、耐烧蚀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载流摩擦磨损作为电接触系统与摩擦系统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初期实验多以铜或铜合金为摩擦副材料,探究电流、载荷、滑动速度、电弧对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是载流摩擦磨损研究的典型工作之一。现阶段的研究内容已由传统的摩擦系数、磨损率、表面形貌逐步发展到接触的电阻变化、表面温升的影响、电弧侵蚀的定量分析等方面。近几年,基于前期大量实验数据积累,研究人员发现载流摩擦副的表面温升和磨损量受电流、载荷、滑动速度影响,并存在函数关系。国内外学者已成功采用ANSYS、COMSOL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弓网系统、电磁轨道炮温度场进行了仿真预测,有效实现了摩擦热、焦耳热与电弧热的耦合,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解决失效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磨损量预测模型,可通过预测函数更为系统地研究载流摩擦磨损规律。随着研究手段的丰富,研究人员也开始结合磨痕表面、亚表面和磨屑形貌成分深入地研究了载流摩擦磨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满足载流摩擦工况需求的碳基复合材料、梯度自润滑材料等。本文综述了载流摩擦磨损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工作参数对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重点对载流摩擦磨损中电弧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载流摩擦磨损温度场及磨损量的仿真预测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载流摩擦中的摩擦磨损机理和减摩抑弧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载流摩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摩擦磨损 电弧 摩擦磨损机理 仿真预测 减摩抑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广 赵永武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29-331,340,共4页
利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合金镀层,观察了该镀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探讨了该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并与45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i-W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Ni-W合金镀层 耐磨性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摩擦磨损及改善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成君 《现代盐化工》 2020年第3期42-45,共4页
从钛合金摩擦磨损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及摩擦过程产物出发,综述了有关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认识,总结了当下较为常用的4类表面处理方法,即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涂镀技术、表面合金化技术以及表面复合处理技术。最后指出了当前改善... 从钛合金摩擦磨损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及摩擦过程产物出发,综述了有关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认识,总结了当下较为常用的4类表面处理方法,即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涂镀技术、表面合金化技术以及表面复合处理技术。最后指出了当前改善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对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摩擦磨损机理 表面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抗磨添加剂与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分析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美华 李秀珍 +2 位作者 王树人 孙月海 柳刚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从纳米粒子的结构及性能两方面,分析了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在与传统的油性剂和极压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分析对比中发现:纳米粒子是通过改变摩擦方式、表面修复等来减小摩擦磨损的。
关键词 抗磨添加剂 纳米粒子 抗磨减摩机理 润滑材料 极压剂 油性剂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建华 陈波水 +1 位作者 董凌 王九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人工关节、内固定、种植义齿和人工心脏瓣膜的失效机理和延寿措施为例,综述了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值得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生物摩擦 研究现状 人工器官 生物材料 生物医学 摩擦磨损机理 失效机制 人工关节 义齿 人工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在缸套-活塞环往复运动摩擦副中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俞辉强 徐玉福 +2 位作者 崔征 魏小洋 胡献国 《石油商技》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采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摩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油(生物油和0号车用柴油)在缸套-活塞环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合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分析手段,对生物油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润... 本文采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摩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油(生物油和0号车用柴油)在缸套-活塞环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合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分析手段,对生物油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受往复运动摩擦速度影响较大。当摩擦速度1.2m/s,载荷280N时,在生物油润滑条件下,稳定磨损阶段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4,磨损量为122.5mg;而在0号车用柴油润滑条件下,平均摩擦系数为0.072,磨损量为14mg。生物油较0号车用柴油的减摩性好,但耐磨性较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生物油中的酸性物质导致了腐蚀磨损,而其中的酯类化合物促进了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活塞环 往复运动 生物油 摩擦学特性 摩擦 摩擦磨损特性 摩擦磨损机理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鹏 赵永武 陈广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利用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W合金镀层,在微观形貌上与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得到的镀层进行比较.通过XRD研究了W在镀层中的含量以及对Ni-W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该镀层在油润滑及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随载荷与速度变化的情况,并... 利用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W合金镀层,在微观形貌上与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得到的镀层进行比较.通过XRD研究了W在镀层中的含量以及对Ni-W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该镀层在油润滑及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随载荷与速度变化的情况,并与硬铬镀层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在油润滑及干摩擦条件下Ni-W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i-W合金镀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Ni-W合金镀层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10A硫代磷酸酯胺盐抗磨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伏喜胜 张龙华 +1 位作者 刘维民 薛群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6,共5页
以酸性亚磷酸二烷基酯、硫、脂肪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的硫代磷酸酯胺盐T310A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热氧化安定性能以及水解安定性能,是一种使用性能比较全面的多功能含磷添加剂。与T310硼化硫代磷酸酯胺盐抗磨剂相比,T3... 以酸性亚磷酸二烷基酯、硫、脂肪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的硫代磷酸酯胺盐T310A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热氧化安定性能以及水解安定性能,是一种使用性能比较全面的多功能含磷添加剂。与T310硼化硫代磷酸酯胺盐抗磨剂相比,T310A具有更好的极压抗磨性能及与各种基础油的适应性能,可用于溶剂精制基础油、加氢精制基础油、合成基础油等基础油中。T310A与其它添加剂复合研制的T4208齿轮油复合剂以质量分数为4.2%的加剂量用于加氢精制基础油中研制的80W/90重负荷车辆齿轮油质量达到且高于APIGL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10A硫代磷酸酯胺盐抗磨添加剂 极压抗磨减摩性能 热氧化安定性能 水解安定性能 结构分析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炭纤维增强受电弓滑板致密化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华 王成国 +3 位作者 卢文博 张姗 陈旸 谢奔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共5页
滑动受流条件下,树脂基滑板材料的温升会影响滑板使用的稳定性。采用炭化-液相浸渍法对滑板进行热稳定性及致密化处理,系统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滑板性能的变化,并对致密化效果进行评价,利用磨损表面扫描图像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 滑动受流条件下,树脂基滑板材料的温升会影响滑板使用的稳定性。采用炭化-液相浸渍法对滑板进行热稳定性及致密化处理,系统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滑板性能的变化,并对致密化效果进行评价,利用磨损表面扫描图像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过800℃热处理后,滑板的耐温性提高;热处理及浸渍后,受电弓滑板试样电阻率明显减小,热处理之后电阻率降低约100%;冲击强度降低,摩擦因数增大,体积磨损量增加;经过4次致密化处理后,滑板的气孔率下降约45%;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有所提高;未热处理的受电弓滑板在摩擦过程中主要的机械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热处理后磨粒磨损是主要磨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液相浸渍 电阻率 气孔率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客货车用改性氟塑料—金属复合衬套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卫京 赵洋 +3 位作者 韩建民 崔世海 许之昕 王金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2,共3页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在提速客货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衬套 聚四氟乙烯(PTFE) 改性方法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聚甲醛共混合金的自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献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7-168,171,共3页
通过对国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 ,辅以高效增容剂和成核剂 ,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聚甲醛 /聚氨酯共混合金。再以此为基体制得高自润滑性和高抗磨性的聚甲醛共混合金复合材料。通过对增韧剂的选择与配比 ,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条件 ,较好地解决... 通过对国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 ,辅以高效增容剂和成核剂 ,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聚甲醛 /聚氨酯共混合金。再以此为基体制得高自润滑性和高抗磨性的聚甲醛共混合金复合材料。通过对增韧剂的选择与配比 ,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条件 ,较好地解决了界面相容 ,组织分散等难题 ;考察了不同润滑剂 (有机硅油、石墨、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等润滑材料 )对整体复合材料抗磨减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有 10 % (质量 ) ,聚氨酯的聚四氟乙烯和硅油的改性聚甲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改性 聚甲醛 自润滑 摩擦磨损机理 共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关节耐磨改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东斌 李静 +2 位作者 贺超峰 曹新鑫 何小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0,23,共4页
UHMWPE一直是常用作人工关节的轴承材料,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其受压力、润滑剂、对磨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磨损最终导致人工关节失效。简述了UHMWPE在人工关节中的磨损机理,重点介绍了其影响因素以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改性方法,并... UHMWPE一直是常用作人工关节的轴承材料,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其受压力、润滑剂、对磨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磨损最终导致人工关节失效。简述了UHMWPE在人工关节中的磨损机理,重点介绍了其影响因素以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改性方法,并对UHMWPE用于人工关节的研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 人工关节 摩擦磨损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磨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邱海鹏 罗京华 +3 位作者 孙明 李秀倩 朱耘玑 杜海蛟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15期98-100,共3页
虽然目前对于C/C复合材料作为摩擦制动材料的研究十分深入,但对于作为低摩擦系数密封材料的研究则较少。本课题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与浸渍/碳化组合致密化工艺,研制低摩擦系数的C/C复合材料,结合材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测试及微观结构的表... 虽然目前对于C/C复合材料作为摩擦制动材料的研究十分深入,但对于作为低摩擦系数密封材料的研究则较少。本课题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与浸渍/碳化组合致密化工艺,研制低摩擦系数的C/C复合材料,结合材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测试及微观结构的表征,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物理性能 摩擦系数 耐磨 摩擦制动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强化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钢轨部件技术
18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2,共1页
激光强化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钢轨部件技术是以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区轮轨耦合关系、摩擦磨损机理、钢轨表面处理工艺及材料、设备、工装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为基础,采用金属材料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制开发的适合于小半径曲... 激光强化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钢轨部件技术是以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区轮轨耦合关系、摩擦磨损机理、钢轨表面处理工艺及材料、设备、工装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为基础,采用金属材料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制开发的适合于小半径曲线和道岔区钢轨部件的激光熔覆、激光相变处理的粉末合金材料及处理工艺。采用该项技术对小半径曲线和道岔区钢轨部件(曲线短轨、道岔尖轨、护轮轨、基本轨)进行激光熔覆处理或相变强化处理,从而提高钢轨部件表面接触部位抗疲劳强度,保证轮轨正常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 部件技术 激光强化 道岔区 钢轨 铁路 表面处理工艺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retting amplitudes on fretting wear behavior of steel wires in coal mines 被引量:5
19
作者 SHEN Yan, ZHANG Dekun, GE Shiro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03-808,共6页
Given that fretting wear causes failure in steel wires, we carried out tangential fretting wear tests of steel wires on a self-made fretting wear test rig under contact loads of 9 and 29 N and fretting amplitudes rang... Given that fretting wear causes failure in steel wires, we carried out tangential fretting wear tests of steel wires on a self-made fretting wear test rig under contact loads of 9 and 29 N and fretting amplitudes ranging from 5 to 180 μm. We observed morphologies of fretted steel wire surfaces on an S-3000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 order to analyze fretting wear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tting regime of steel wires transforms from partial slip regime into mixed fretting regime and gross slip regime with an increase in fretting amplitudes under a given contact load. In partial slip regim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has a relatively low value. Four stages can be defined in mixed fretting and gross slip regimes. The fretting wear of steel wires in-creases obviously with increases in fretting amplitudes. Fretting scars present a typical morphology of annularity, showing slight damage in partial slip regime. However, wear clearly increases in mixed fretting regime where wear mechanism is a combina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abrasive wear and oxidative wear. In gross slip regime, more severe degradation is present than in the other regimes. The main fretting wear mechanisms of steel wires are abrasive wear, surface fatigue and friction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wires fretting wear fretting amplitude fretting regime wear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