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纳米尺度单晶氧化镓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徐亚萌
周海
张杰群
李永康
沈军州
-
机构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4-252,28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5457)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SJCX20_1351)。
-
文摘
目的分析单晶氧化镓在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为金刚石磨料对氧化镓晶体的精密研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200纳米压痕仪上,使用Cube Corner金刚石压头,对单晶氧化镓的(010)和(100)晶面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试验后的形貌并测量尺寸。结果在金刚石以不同速度摩擦单晶氧化镓时,(010)和(100)晶面的划痕宽度与摩擦速度的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4.05769和7.63462,深度与摩擦速度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0.82073和0.79862。以不同载荷摩擦氧化镓时,(010)和(100)晶面的划痕宽度与载荷的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47.625和46.750,深度与载荷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23.764和31.9546。在多次重复摩擦磨损试验中,摩擦次数从1次增加到10次,划痕的深度从571.22 nm增加到2964.81 nm,划痕宽度从889.34 nm增加到7360 nm。结论在干摩擦状态下,金刚石压头的摩擦速度对氧化镓的摩擦系数、磨损影响不大。在低载荷下,氧化镓的磨损以塑性变形引起的材料去除为主,在载荷增大到一定值时,磨损转变为脆性材料去除的形式,出现裂纹、剥落和碎屑等,磨损增大。氧化镓(100)晶面由于硬度低、易解理,比(010)晶面更容易磨损。
-
关键词
纳米划痕
摩擦磨损
单晶氧化镓
摩擦速度
垂直载荷
摩擦次数
-
Keywords
nano scratch
friction and wear
single crystal gallium oxide
friction velocity
vertical load
friction number of times
-
分类号
TH117.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G115.5
[金属学及工艺—物理冶金]
-
-
题名涂料磨损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 2
-
-
作者
庄立新
王明芳
张铭勉
-
机构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
文摘
涂层作为一种织物用面料的后整理方式,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涂层不仅能改善织物用面料的外观和风格,还能根据涂层的不同性能使织物具有防水、透气透湿及抗静电、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本研究测试分析涂料的磨损对涂层面料性能的影响,对比了PU涂层、PU涂白织物的各项性能及不同摩擦次数后面料性能的变化。
-
关键词
涂层面料
涂料磨损
摩擦次数
功能化
织物性能
-
Keywords
coated fabrics
wearing of coatings
wearing times
functional
fabric performance
-
分类号
TQ630.71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孙卫红
阮棉奖
邵铁锋
梁曼
-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168,共5页
-
基金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6QK193)
浙江省质监局科技计划项目(20170149)
中国纤维检验局招标项目(OITC-G180350601)
-
文摘
针对现有生丝抱合性能人工检测精准性差,判断标准无客观量化指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生丝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干扰信息去除、图像填充、生丝边缘检测,获得单像素生丝边缘特征。然后通过计算生丝径向上、下边缘像素点的直线距离,得到生丝直径相对变化值,根据生丝直径变化的轴向长度确定开裂区域。最后利用开裂区域大于6mm时对应的生丝抱合摩擦次数表征生丝抱合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检测方法测得的200组生丝的直径值与显微镜测得的直径值相比,误差均在5%以内,可满足生丝抱合性能检测需求。
-
关键词
抱合性能
机器视觉
摩擦次数
生丝
二值化处理
-
Keywords
cohesion performance
machine vision
number of friction
raw silk
binarization processing
-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碳化硅纤维预制体编织损伤特性研究
- 4
-
-
作者
郭伟娜
辛三法
胡文锋
高彦涛
-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9-7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1802317)。
-
文摘
针对编织过程中碳化硅(SiC)纤维束的摩擦磨损会导致其可编织性下降等问题,在传统抱合力机基础上通过自制载荷可控的抱合夹具,模拟SiC纤维束在编织过程中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行为,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速度和摩擦次数对SiC纤维束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SiC纤维拉伸断裂表现出明显的脆性断裂行为,SiC纤维束的摩擦断裂循环次数随着法向载荷和摩擦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当摩擦次数增加到100次时,SiC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原样分别减小了73%和53%;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SiC纤维束破坏主要经历纤维分散、纤维起毛和纤维断裂等损伤过程。
-
关键词
SiC纤维束
法向载荷
摩擦次数
磨损行为
编织工艺
-
Keywords
SiC fiber bundle
normal load
number of friction
wear behavior
braiding process
-
分类号
TQ343.6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