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32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关联式和摩擦压降关联式
1
作者 谷波 杜仲星 +2 位作者 曾炜杰 田镇 张智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建立了适用于大范围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的R32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和摩擦压降计算关联式.从公开文献中收集了R32传热和摩擦压降的数据源构建两个组合数据库.其中,传热数据库由来自8个文献的1 489个数据点组成,涵盖的水力直径为1~6.3 ... 建立了适用于大范围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的R32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和摩擦压降计算关联式.从公开文献中收集了R32传热和摩擦压降的数据源构建两个组合数据库.其中,传热数据库由来自8个文献的1 489个数据点组成,涵盖的水力直径为1~6.3 mm,压降数据库由来自8个文献的496个数据点组成,涵盖水力直径范围为0.643~6 mm.以上述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无量纲参数分析预测法并考虑参数主导作用,建立了新的传热系数关联式和摩擦压降关联式.此外,利用现有的关联式对新关联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现有的几个关联式均具有较大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最大绝对误差(MAX).而新的传热系数计算关联式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其MAE为14.59%,有90.85%的数据点在±30%误差带以内;新的压降关联式预测精度高,其MAE为17.86%.总之,上述两个新关联式都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预测精度,非常适用于分析工质为R32的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2 流动沸腾 传热系数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通道内制冷剂两相流动摩擦压降关联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勖诚 谷波 +2 位作者 曾炜杰 杜仲星 田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5-1107,共13页
针对小通道内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关联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描述关联式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并指出不同关联式之间的创新之处.为了评估各种关联式在小通道中的通用性和精度,建立了一个大型摩擦压降数据库,此数据库在蒸发和冷凝/绝热工况下分... 针对小通道内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关联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描述关联式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并指出不同关联式之间的创新之处.为了评估各种关联式在小通道中的通用性和精度,建立了一个大型摩擦压降数据库,此数据库在蒸发和冷凝/绝热工况下分别有1302和1576个数据点.对26种关联式分工况进行评估分析,并发现Sempértegui-Tapia和Kim关联式分别在蒸发工况、冷凝/绝热工况下具有最佳的预测能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关联式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摩擦 关联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管式换热器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进展——关联式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建 魏文建 +1 位作者 丁国良 张春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7,共7页
概述目前国内外空调制冷行业中的普遍采用的几种不同翅片类型 (平直翅片、波纹形、条缝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 )的换热及压降实验关联式及其影响因素 ,并对翅片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介绍。正确地选用实验关联式及性能指标 ,将对翅片管式... 概述目前国内外空调制冷行业中的普遍采用的几种不同翅片类型 (平直翅片、波纹形、条缝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 )的换热及压降实验关联式及其影响因素 ,并对翅片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介绍。正确地选用实验关联式及性能指标 ,将对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制造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特性 换热特性 空调 性能指标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齿形结构水平管内换热及压降特性研究
4
作者 陈浩南 黄理浩 +1 位作者 陶乐仁 张青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0-818,共9页
对4种不同内螺纹结构的测试管进行研究,分析螺旋角、齿高、齿顶角等几何参数对蒸发换热的影响,阐明了不同齿形结构对管内压降的作用机制,并对光滑管和强化管常用的传热关联式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管干涸前,传热系数与压降随制... 对4种不同内螺纹结构的测试管进行研究,分析螺旋角、齿高、齿顶角等几何参数对蒸发换热的影响,阐明了不同齿形结构对管内压降的作用机制,并对光滑管和强化管常用的传热关联式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管干涸前,传热系数与压降随制冷剂质量流量和出口蒸汽干度的增加而增大;干涸时,传热系数剧降,压降变化不大;强化管的沸腾传热系数和压降分别比光滑管高20.4%~117.2%和20.2%~118.4%,较大螺旋角增强了流体的旋流效应;较小的齿顶角对应了更大的齿间空间;更多的齿数增加了传热面积;齿高的增加带来了内表面拓展比,加剧管内流体扰动混合,传热系数和压降均有所增加;对测试管单位压降传热系数,18°螺旋角综合性能最佳,28°螺旋角增强了换热,但压降显著增加,增加了实际应用的经济成本。模拟结果显示,其中Tran关联式对于光滑管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6.7%,Gungor-Winterton和Kaew-on预测模型对于强化管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8.4%和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形结构 流动沸腾换热 换热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04A小管径冷凝换热与压降关联式的适配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学东 柳建华 +2 位作者 宋吉 高屹峰 朱立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针对R404A的冷凝换热与压降关联式有很多,但均为基于7 mm或者9.52 mm等大管径光管或者强化管,针对5 mm管径的关联式也都是适用于其它制冷剂,没有R404A小管径冷凝直接适用的关联式。本文采用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结合论证的方法,利用控制... 针对R404A的冷凝换热与压降关联式有很多,但均为基于7 mm或者9.52 mm等大管径光管或者强化管,针对5 mm管径的关联式也都是适用于其它制冷剂,没有R404A小管径冷凝直接适用的关联式。本文采用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结合论证的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性质相似制冷剂优先法筛选出一批关联式,大量对比由关联式计算与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换热系数与压降的偏差,研究关联式的适用性及可修正性。结果表明:M.K.Dobson等提出的冷凝换热关联式乘以修正系数2.13,能很好预测R404A在内螺纹管中的冷凝换热系数,与实验值正偏差为+15.51%,负偏差为-14.13%。X.C.Huang等提出的摩擦压降关联式能很好预测R404A在小管径内螺纹管内冷凝的摩擦压降,与实验值的正偏差为+12.56%,负偏差为-13.58%,两者均可为换热器设计计算提供较准确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 小管径 冷凝 换热系数 R40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压降与泛点的关联式 被引量:4
6
作者 温远平 周传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1-43,共3页
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以填料塔设计通用关联图为基础,采用正交筛选法进行数据处理,将图表回归成压降和泛点的简单关联式。并对图中近400组数据点与关联式的计算值作了对照检验。
关键词 填料塔 泛点 设计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泡沫金属通道两相压降新型关联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禹 李雪 +1 位作者 王世学 朱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2,共7页
泡沫金属填充于换热器通道内能有效提高换热器两相传热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伹要求对泡沫金属通道内两相压降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以满足工程应用中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使用了6篇文献的泡沫金属通道内两相压降实验数据,实验... 泡沫金属填充于换热器通道内能有效提高换热器两相传热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伹要求对泡沫金属通道内两相压降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以满足工程应用中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使用了6篇文献的泡沫金属通道内两相压降实验数据,实验条件包括:泡沫金属PPI为5~40,孔隙率为0.87~95;通道水力直径为4.36~13.8 mm;质流密度为0~350 kg/(m^(2)·s);干度为0~0.8。分析了两相流因子和Lockhart-Martinelli参数的分布规律,发现两相流因子随泡沫金属孔径与通道水力直径之比减小而增大,随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径比从0.179变为0.31时,两相流因子提升了1.37~1.52倍;当干度从0变为0.8时,两相流因子最大提升了3.41倍。同时基于Lockhart-Martinelli关联式开发了一种新型泡沫金属通道两相压降预测关联式,结果表明:新的关联式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绝对平均误差为22%,该关联式能准确预测泡沫金属通道的两相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两相 预测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肋管内流动冷凝压降关联式的研究
8
作者 申道明 刘亚萍 +2 位作者 桂超 夏锦红 薛松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本文进行了微肋管内R134a两相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了实验工况、微肋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并使用关联式对管内压降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显示:管内压降与质量速率、肋片螺旋角呈正相关,与冷凝温度、冷却水雷诺数Re呈负相关;Caval... 本文进行了微肋管内R134a两相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了实验工况、微肋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并使用关联式对管内压降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显示:管内压降与质量速率、肋片螺旋角呈正相关,与冷凝温度、冷却水雷诺数Re呈负相关;Cavallini et al关联式、Haraguchi et al关联式、Pierre关联式可实现对管内压降的高精度预测,预测平均误差均在17%以内,而Goto et al关联式高估了管内压降;参考Goto et al关联式拟合机理,基于微肋管内R134a压降实验数据,对气相/液相折算系数Φv/Φl与参数Xtt之间关系进行重新拟合,进而提出适用于预测管内压降的关联式,经验证:新关联式预测误差在±30%以内,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管 流动冷凝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钻杆转速和偏心度耦合作用的环空摩擦压降CFD模拟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浩哲 许争鸣 邓智禄 《石油钻探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2,共11页
深井钻井时,准确预测环空摩擦压降是保证井筒压力预测精度的关键,钻井液流速、钻杆转速及环空偏心度是影响环空摩擦压降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环空摩擦压降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水平井环空钻井液流动模型,对幂律流体在层流... 深井钻井时,准确预测环空摩擦压降是保证井筒压力预测精度的关键,钻井液流速、钻杆转速及环空偏心度是影响环空摩擦压降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环空摩擦压降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水平井环空钻井液流动模型,对幂律流体在层流和湍流条件下的流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偏心度和钻杆转速单独作用时,都会导致环空摩擦压降减小;偏心度和钻杆转速共同作用时,环空摩擦压降随偏心度先增大后减小,这与偏心环空中惯性效应对螺旋流的破坏作用有关。湍流状态下,钻杆转速对同心环空的摩擦压降几乎没有影响;偏心环空中,随着钻杆转速增大,不同偏心度下的环空摩擦压降值逐渐增加,且都逐渐趋近于同心环空摩擦压降。基于数值模拟数据,建立了层流和湍流条件下考虑钻杆转速和偏心度耦合作用的环空摩擦因子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模拟数据的最大拟合误差为9.18%,对试验数据的最大预测误差为8.33%。研究结果可为深井钻井时井筒压力控制和水力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摩擦 摩擦因子 钻杆转速 偏心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卷式膜隔网通道压降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凤国 赵紫峰 +1 位作者 刘树磊 孔德正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获得一种既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又使用方便的卷式膜隔网通道压降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在考察不同隔网结构参数对通道阻力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改进的卷式膜隔网通道压降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模型能够反映... 为获得一种既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又使用方便的卷式膜隔网通道压降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在考察不同隔网结构参数对通道阻力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改进的卷式膜隔网通道压降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模型能够反映网丝间距、直径、夹角和孔隙率等结构参数对通道阻力特性的影响,合理预测多种隔网结构下的通道压降,与详细CFD模拟结果相关性系数为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预测模型 隔网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对R410A在小管径水平光管内流动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翔超 胡海涛 +3 位作者 丁国良 朱禹 邓斌 高屹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2-1366,共5页
实验研究了润滑油对R410A在外径3、5 mm光管内流动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润滑油的存在减小了R410A在光管内的冷凝摩擦压降,R410A油-混合物的摩擦压降比纯R410A的摩擦压降最大下降了19%;润滑油降低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随着平均油... 实验研究了润滑油对R410A在外径3、5 mm光管内流动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润滑油的存在减小了R410A在光管内的冷凝摩擦压降,R410A油-混合物的摩擦压降比纯R410A的摩擦压降最大下降了19%;润滑油降低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随着平均油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质流密度和干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混合物性建立了适用于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光管内流动冷凝的摩擦压降关联式,该关联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10A 润滑油 光管 冷凝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内构件管式换热器压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国瑜 初广文 +2 位作者 邹海魁 向阳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3-769,共7页
实验研究了安装有7种不同类型(小方槽、大方槽、平板、45°平板、小叉、半圆、三角)扰流内构件的管式换热器气相压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速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压降随着气速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当气速大于某一特定值时,压降随着气... 实验研究了安装有7种不同类型(小方槽、大方槽、平板、45°平板、小叉、半圆、三角)扰流内构件的管式换热器气相压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速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压降随着气速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当气速大于某一特定值时,压降随着气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加。插入扰流内构件时,压降随着插入的扰流内构件数量增加而增大。其中,在相同条件下将平板结构的内构件扭转45°后压降相对降低,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了相应的压降关联式,以便于比较安装有不同结构内构件时雷诺数对管式换热器压降特性的影响程度,所拟合的压降关联式误差在±15%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内构件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0A-油混合物在7mm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海涛 丁国良 +1 位作者 汪振策 魏文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5-1910,共6页
实验研究了环保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实验测试管为内螺纹强化管,外径为7.0mm。实验工况的蒸发温度为5℃,质流密度为200~400kg.m-2.s-1,热流密度为7.56~15.1kW.m-2,入口干度为0.... 实验研究了环保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实验测试管为内螺纹强化管,外径为7.0mm。实验工况的蒸发温度为5℃,质流密度为200~400kg.m-2.s-1,热流密度为7.56~15.1kW.m-2,入口干度为0.1~0.7,平均油浓度为0~5%。实验结果表明,R410A-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随平均油浓度和质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基于混合物性开发了R410A-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压降关联式。直强化管内的摩擦压降关联式与97%以上的实验数据的偏差均在±10%以内;C形强化管内的摩擦压降关联式与95%的实验数据的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10A C形 强化管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kert填料层压降通用关联图的关联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琦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Eckert的通用关联图进行了回归 ,得到了分段的关联式 ,计算的最大误差为 18.5 % ,平均误差为 4.96 % ,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计算的要求。该关联式用于真空精馏塔的计算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还对三条泛点线进行了关联。
关键词 填料层 关联 回归 填料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装填料层泛点和压降的新关联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双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导出了散装填料层泛点气体速度和压降的新关联式 ,由实验数据计算了常用填料新关联式的液泛填料因子和压降常数。新泛点关联式对 8种填料泛点气速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总平均计算误差为 3.5 2 % ;新压降关联式对各...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导出了散装填料层泛点气体速度和压降的新关联式 ,由实验数据计算了常用填料新关联式的液泛填料因子和压降常数。新泛点关联式对 8种填料泛点气速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总平均计算误差为 3.5 2 % ;新压降关联式对各种填料的压降平均计算误差一般在 10 %以下。关联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公式 ,且比文献公式计算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装填料层 泛点 关联 填料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蒸汽冷凝摩擦压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天一 John W Rose 马学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实验测定了水蒸汽和FC-72在微通道内部的冷凝摩擦压降并与文献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微通道由在铝块上的6条1mm×1.5mm平行矩形槽道组成,槽道间距为1.5mm。水蒸汽和FC-72的质量通量范围分别为80~200kg/(m2.s)和140~750kg/(... 通过实验测定了水蒸汽和FC-72在微通道内部的冷凝摩擦压降并与文献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微通道由在铝块上的6条1mm×1.5mm平行矩形槽道组成,槽道间距为1.5mm。水蒸汽和FC-72的质量通量范围分别为80~200kg/(m2.s)和140~750kg/(m2.s)。实验结果表明,Koyama和Garimella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水蒸汽冷凝摩擦压降,而对于FC-72,Cavallini模型与本文测试结果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微通道冷凝 摩擦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513A在水平螺纹管内冷凝换热性能与压降
17
作者 路镇阳 黄理浩 陶乐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研究R513A在内螺纹管中的冷凝换热性能与流动特性,通过实验对R513A在外径为12.7 mm和9.52 mm的光滑管和内螺纹管中的冷凝换热系数和压降进行分析,实验工况为:质量流速50—270 kg/(m^(2)·s),冷凝温度33、35、38、40℃。结果表明:R... 为研究R513A在内螺纹管中的冷凝换热性能与流动特性,通过实验对R513A在外径为12.7 mm和9.52 mm的光滑管和内螺纹管中的冷凝换热系数和压降进行分析,实验工况为:质量流速50—270 kg/(m^(2)·s),冷凝温度33、35、38、40℃。结果表明:R513A与R134a在光滑管内的冷凝换热系数差值为-18.8%—-25.5%,在螺纹管内差值为-5.5%—0.8%,螺纹管对于R513A的管内冷凝换热效果的增强更为显著;R513A的压降比R134a低5.6%—17.8%;随着管径的减小,R513A的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和压降均增大。Oliver关联式对所测试螺纹管的管内冷凝换热系数的预测精度最高,平均误差值约为14.56%;对于管内压降的预测,所选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与部分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新拟合的压降关联式对R513A在内螺纹管内冷凝的压降预测结果较好,95.32%的数据点在30%误差线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513A 冷凝 螺纹管 换热系数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碳化硅填料旋转填充床并流压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从云 罗勇 +2 位作者 初广文 邹海魁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1-706,共6页
以空气-水为研究体系,在并流旋转填充床内采用整体式碳化硅(SiC)填料,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转速、气量对干床压降的影响以及转速、气量、液量对湿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干床压降,压降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气量增大而增大... 以空气-水为研究体系,在并流旋转填充床内采用整体式碳化硅(SiC)填料,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转速、气量对干床压降的影响以及转速、气量、液量对湿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干床压降,压降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气量增大而增大。当气量为183 m3·h-1、转速为1400 r·min-1时,压降为-140 Pa左右;对于湿床压降,压降随转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量增大而增大,液量变化对湿床压降影响不大。当气量为183 m3·h-1、液量为340 L·h-1、转速为1400 r·min-1时,湿床压降为-160 Pa左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关联,分别得到了干床和湿床压降的关联式,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均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流旋转填充床 整体SiC填料 气相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通道内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龙 梁兴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氮气作为气相流体,分别采用纯水和乙醇为液相流体,对水平矩形小通道(d_(h)=1.2 mm)内的两相流压力降开展实验研究,同时采集了两相流压降数据,采用高速摄影仪对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拍摄。根据流型解释了表面张力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并将均... 以氮气作为气相流体,分别采用纯水和乙醇为液相流体,对水平矩形小通道(d_(h)=1.2 mm)内的两相流压力降开展实验研究,同时采集了两相流压降数据,采用高速摄影仪对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拍摄。根据流型解释了表面张力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并将均相流模型和分相流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在较低折算流速下,均相流模型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效果较好;分相流模型对于实验结果预测的整体性较好,其中预测效果最好的是Zhang计算模型。基于实验得到的Chisholm系数C和X之间的变化关系,同时考虑了流体物性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对Chisholm计算式进行了修正,新公式对实验压降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小通道 摩擦 气液两相流 实验研究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实验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公南 彭波涛 +4 位作者 陈秋炀 王秋旺 罗来勤 黄彦平 肖泽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04-108,共5页
设计并建立了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的综合性能实验台,对1种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2种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管侧为水,壳侧为油;同时基于壳侧传热实验数据;应用遗传算法预测了换热器的总换热量。实... 设计并建立了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的综合性能实验台,对1种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2种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管侧为水,壳侧为油;同时基于壳侧传热实验数据;应用遗传算法预测了换热器的总换热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壳侧流量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要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正进正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高于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于正进正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而且流量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预测结果表明通过遗传算法得到的传热关联式所得的换热量比采用线性回归所得的更加接近实验数据,表明遗传算法可应用于工程中换热设备性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管壳换热器 实验研究 连续螺旋折流板 预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