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品种及摇青强度对乌龙茶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武清扬 周子维 +3 位作者 倪子鑫 杨云 赖钟雄 孙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4-2841,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及摇青强度对茶树叶片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乌龙茶生产中品种及摇青强度与成茶品质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棪、铁观音、肉桂、福建水仙、金观音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及摇青强度对茶树叶片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乌龙茶生产中品种及摇青强度与成茶品质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棪、铁观音、肉桂、福建水仙、金观音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技术检测叶片中脂肪酸含量,筛选出适宜作为摇青研究的品种;以金观音不同摇青强度叶片(鲜叶、第1次摇青叶、第5次摇青叶和第9次摇青叶)为试材,研究不同摇青强度对脂肪酸影响的差异。【结果】各茶树品种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比例达74.00%以上,各类脂肪酸含量在福建水仙中最高,铁观音中最低。6个茶树品种中共检出10种脂肪酸组分,各品种中亚麻酸、顺-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位居前三;各品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75.00%由亚麻酸和顺-亚油酸组成,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中80.00%为棕榈酸。金观音中不饱和酸/总脂肪酸比例和亚麻酸含量最高,福建水仙中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比例最低,顺-亚油酸含量最高。金观音中各类脂肪酸含量经摇青处理后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轻度摇青(第1次摇青叶)时不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5962.15和33249.16μg/g;重度摇青(第9次摇青叶)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至20731.28μg/g,显著低于鲜叶(P<0.05)。金观音中共检出8种脂肪酸组分,3种为饱和脂肪酸,5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在轻度摇青时升至18113.55μg/g,重度摇青时含量降至最低值,为13621.25μg/g。【结论】茶树鲜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脂肪酸的主要种类,亚麻酸、顺-亚油酸和棕榈酸为脂肪酸主要组分;摇青使叶片中脂肪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随摇青强度增强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可能该物质作为反应底物参与乌龙茶摇青过程中脂肪酸代谢途径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摇青强度 脂肪酸 金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入铁观音初制工艺的铁观音红茶制作技术
2
作者 赵锦花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0期12-13,共2页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绿茶”、“青茶”通过工艺创新可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的红茶,其风味与传统红茶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结合传统乌龙茶初制工艺与红茶发酵技术,开发出一种兼具铁观音花香韵和红茶甜醇的创新茶...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绿茶”、“青茶”通过工艺创新可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的红茶,其风味与传统红茶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结合传统乌龙茶初制工艺与红茶发酵技术,开发出一种兼具铁观音花香韵和红茶甜醇的创新茶品。通过优化晒青、摇青、发酵等关键工艺参数,显著缩短发酵时间至5~10h(传统红茶为15~20h),并提升成茶品质。感官评价表明,铁观音红茶外形砂绿带红褐,汤色橙红透亮,香气呈现兰花香、果香与蜜香复合特征,滋味浓醇且观音韵明显。该技术可为铁观音特色红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红茶 工艺创新 发酵控制 品质特征 摇青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