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汽车转向双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悦 张代胜 +2 位作者 周福庚 吕召全 梁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转向双摇臂机构的运动协调性直接影响双前桥重型汽车的行驶性能,因此对其转向双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重型汽车转向双摇臂机构的转向原理,用空间几何方法建立了双摇臂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软件优化... 转向双摇臂机构的运动协调性直接影响双前桥重型汽车的行驶性能,因此对其转向双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重型汽车转向双摇臂机构的转向原理,用空间几何方法建立了双摇臂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中的优化计算函数来编制程序,对双摇臂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转向双摇臂机构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汽车 转向双摇臂机构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卡双前桥转向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古玉锋 方宗德 沈云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11-2015,共5页
针对重卡双前桥转向摇臂机构传统单目标优化方法考虑因素的不足,提出了以二轴左轮转角误差最小、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的最大干涉量最小、左右转向力不均匀性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车轮转角误差模型通过将摇臂机构拆分的... 针对重卡双前桥转向摇臂机构传统单目标优化方法考虑因素的不足,提出了以二轴左轮转角误差最小、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的最大干涉量最小、左右转向力不均匀性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车轮转角误差模型通过将摇臂机构拆分的方法得到,悬架与转向杆系的干涉模型通过建立转向直拉杆与悬架的空间运动模型得到,左右转向力不均匀性通过计算转向传动机构传动比得到。优化结果证明,多目标优化方法优于传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减小转向轮的磨损、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转向轻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卡 双前桥转向 摇臂机构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分流式平地残膜回收机四连杆摇臂机构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敏 何义川 +5 位作者 王序俭 何磊 曹肆林 营雨琨 刘云 喻启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8,144,共5页
以分流式平地残膜回收机四连杆摇臂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疲劳强度大、工作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运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动力学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液压油缸最大铰接力由3 224.3N降低到了2 299.6N,降低了28.6%、液压油缸最... 以分流式平地残膜回收机四连杆摇臂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疲劳强度大、工作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运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动力学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液压油缸最大铰接力由3 224.3N降低到了2 299.6N,降低了28.6%、液压油缸最小铰接力由2 823N降低到了2 147.8N,降低了23.7%,油压波动系数降低了61.2%.产品设计方案合理,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 分流式平地残膜回收机 四连杆摇臂机构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与ANSYS的摇臂机构协同优化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欧阳联格 郑玉坤 +1 位作者 葛晓宏 唐友名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了提高摇臂机构安全性,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机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摇臂机构静力学分析模型,危险工况载荷由ADAMS仿真得到。基于应力分析结果,利用ADAMS/Insight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摇... 为了提高摇臂机构安全性,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机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摇臂机构静力学分析模型,危险工况载荷由ADAMS仿真得到。基于应力分析结果,利用ADAMS/Insight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摇臂机构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结构工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臂机构 ANSYS ADAMS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双前桥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朝阳 陈娜 张代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1-803,807,共4页
文章针对汽车前轮磨损严重的问题,以某重型双前桥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VIEW建立双前桥转向系统运动学模型,对其双转向系统进行运动学及转向性能仿真分析,然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双前桥汽车转向系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结果与不... 文章针对汽车前轮磨损严重的问题,以某重型双前桥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VIEW建立双前桥转向系统运动学模型,对其双转向系统进行运动学及转向性能仿真分析,然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双前桥汽车转向系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结果与不经灵敏度分析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效果好,并且节约仿真优化的时间,降低生产厂家改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前桥 灵敏度 摇臂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汽车多轴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志军 熊廷超 何渝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5期80-87,共8页
以QY80汽车起重机四轴转向摇臂机构为例,利用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对机构作了空间运动分析,建立了转向摇臂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改进了的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编写了优化设计的微机软件,并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关键词 重型汽车 转向系统 摇臂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桥转向摇臂机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吉玉 刘刚 王泽东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为了使摇臂机构的参数和偏转角的函数关系能按照编写的程序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将空间摇臂机构简化为平面机构,研究其解析设计方法,并对摇臂机构的转化误差和转角偏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实例表明,机构简化误差不超过允许值,为摇臂... 为了使摇臂机构的参数和偏转角的函数关系能按照编写的程序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将空间摇臂机构简化为平面机构,研究其解析设计方法,并对摇臂机构的转化误差和转角偏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实例表明,机构简化误差不超过允许值,为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摇臂机构设计方法 机构简化 机构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滚子轴承端面跳动测量仪摇臂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华伟 查荣明 张也晗 《轴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0,共2页
为了解决测量端面跳动时水平方向无法装卸被测轴承的问题,根据摇臂机构的结构特点,将摇臂机构应用到圆锥滚子轴承端面跳动的测量中,满足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使得测量时装卸轴承非常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
关键词 圆锥滚子轴承 摇臂机构 端面跳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越野车转向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友林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介绍了新型越野车转向摇臂机构的结构组成 ,用空间几何方法建立了转向摇臂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并用复合形法对摇臂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汽车 转向机构 优化设计 越野车 转向摇臂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主运大巷轮式巡检机器人摇臂式行走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瑞 鲍久圣 +5 位作者 鲍周洋 阴妍 张磊 潘国宇 杨姣 葛世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检需求。确定了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结构,重点对其行走系统进行了分析,分别建立了履带式、轮履式、摇臂式3种行走机构的量化模型,利用德尔菲法与网络分析法对行走机构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摇臂式行走机构的机器人移动底盘在井下巷道环境内的行走适应性最佳。对摇臂式行走机构中的关键部件倒V型连杆进行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倒V型连杆满足煤矿井下常见的坡道满载、紧急转弯、紧急制动3种工况下的强度与刚度需求。面向煤矿井下主运大巷地形特点及运输装备环境,开展模拟巷道内的机器人巡检试验,结果表明:摇臂式轮式巡检机器人在坡道、台阶、沟道的行走测试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满足对煤矿井下巷道及其内部主要设备的巡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大巷 轮式巡检机器人 巷道巡检 式行走机构 履带式行走机构 轮履式行走机构 倒V型连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糊底机托辊机构摇臂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 殷红 +1 位作者 张楠 董海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实现纸纱复合袋糊底机托辊机构核心部件摇臂的轻量化设计,提高其力学性能,以摇臂质量、疲劳安全系数和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完成摇臂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摇臂参数化有限元模型,根据受载工况,完成静力分析和疲劳分析。引入灵敏度分析... 为实现纸纱复合袋糊底机托辊机构核心部件摇臂的轻量化设计,提高其力学性能,以摇臂质量、疲劳安全系数和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完成摇臂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摇臂参数化有限元模型,根据受载工况,完成静力分析和疲劳分析。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并采用目标驱动优化中的筛选法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确定最优解集中的1个Pareto最优解作为最终优化方案,并完成试制。结果表明:优化后摇臂质量降低19.28%,疲劳系数提高3.29%,等效应力降低3.15%,试制机构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现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辊机构 静力分析 疲劳分析 灵敏度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柴油机喷油摇臂结构优化
12
作者 林献坤 王双 李检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喷油摇臂是控制发动机喷油的关键部件,工作过程承受往复周期负载,容易疲劳失效,优化喷油摇臂对提升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了传统叉形柴油机摇臂容易断裂的原因,通过AVL Excite TD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摇臂... 喷油摇臂是控制发动机喷油的关键部件,工作过程承受往复周期负载,容易疲劳失效,优化喷油摇臂对提升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了传统叉形柴油机摇臂容易断裂的原因,通过AVL Excite TD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摇臂泵喷嘴侧反作用力负载,在Abaqus中对摇臂进行有限元分析,给出摇臂发生破坏性断裂的机理。通过iSight优化软件与Abaqus集成,采用优化有限元方法,以摇臂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为目标函数,应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设计了新型的摇臂结构。对两种摇臂机构的强度、刚度及抗疲劳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结构明显优于传统叉形结构。最后,对设计的新型摇臂机构进行了耐久性实验测试,验证了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臂机构 有限元优化 柴油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臂-转向架式月球探测车越障通过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明 邓宗全 +1 位作者 高海波 王少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为评价6轮摇臂-转向架式月球探测车的地面通过性,分析了其失去越障通过性的类型,确定了通过性几何参数,推导了失去通过性的条件,包括车身悬起和越过垂直障碍失去通过性的条件,由此对越过壕沟失去通过性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月球探测... 为评价6轮摇臂-转向架式月球探测车的地面通过性,分析了其失去越障通过性的类型,确定了通过性几何参数,推导了失去通过性的条件,包括车身悬起和越过垂直障碍失去通过性的条件,由此对越过壕沟失去通过性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月球探测车悬起失效、越过垂直障碍、跨越壕沟的极限尺寸,并给出了运用ADAMS软件仿真越过垂直障碍过程时各车轮所受正压力曲线.最后,对探测车原理样机的地面越障通过性进行了模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车 越障通过性 -转向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提高耐磨性的高铬铸铁摇臂
14
作者 李建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52,58,共6页
本文介绍了日产SR系列发动机采用新开发的高铬铸铁制造“Y”形摇臂而提高耐磨性的情况。文中详细列出材料的化学成份及显微组织,分析了提高耐磨性的原因,并探讨了W、Cr、C、Si等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摇臂机构 高铬铸铁 耐磨性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双电机驱动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欢 孙乐 +2 位作者 李志刚 常皓 姜旭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40-8749,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驱动的伺服方案,以解决摇臂系统传动齿隙引起的问题。齿隙问题的本质是齿轮侧隙降低了等效系统刚度,进而导致负载自激振荡,这在该文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双电机驱动的拓扑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对称的优点,而且还...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驱动的伺服方案,以解决摇臂系统传动齿隙引起的问题。齿隙问题的本质是齿轮侧隙降低了等效系统刚度,进而导致负载自激振荡,这在该文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双电机驱动的拓扑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对称的优点,而且还为改善重型摇臂伺服系统性能提供了契机。基于双电机控制系统,在其中2个电机的电流参考指令中注入一个抵消侧隙影响的协调分量,以增强系统刚度,进而抑制到位震荡。在振动抑制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该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使得电机转速响应更快、更准确,尤其在低速的情况下,精确的转速控制直接提高了伺服定位精度。该文通过对比研究,展示了该控制方案的优点。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研究,并在由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构成的实验台上对所提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控制 双电机驱动 模型预测 永磁同步电机 摇臂机构 传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