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摇摆自复位高墩高阶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育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6-71,共6页
为了对摇摆自复位高墩中的高阶效应进行控制,需要对高阶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在对比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态分解法对摇摆自复位高墩中各阶模态响应进行计算。在对目前已有的高阶效应贡献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适用于评... 为了对摇摆自复位高墩中的高阶效应进行控制,需要对高阶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在对比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态分解法对摇摆自复位高墩中各阶模态响应进行计算。在对目前已有的高阶效应贡献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适用于评价摇摆自复位结构摇摆过程中高阶效应贡献的指标。以3种不同强度下的7条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Open SEES建立的2弹簧摇摆模型对某铁路摇摆自复位高桥墩的高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阶效应贡献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墩底剪力对高阶效应最为敏感,第2、第3阶模态贡献分别可达第1阶模态贡献的97%和27%;墩底弯矩次之,第2阶模态贡献为第1阶模态贡献的34%;墩顶位移最不敏感,第2阶模态贡献仅为第1阶模态贡献的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高墩 阶效应 模态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自复位高墩高阶效应的双摇摆界面法
2
作者 张育智 秦搏聪 +3 位作者 周凯旋 黄荣 胡豪 刘冬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80,共7页
为控制只在墩底设置1个摇摆界面的自复位高墩(结构1)的高阶模态地震响应,研究了分别在1/2墩高截面(结构2)和墩身弯矩最大截面(结构3)设置第2个摇摆界面的双摇摆界面法的控制效果。以3种强度条件下的7条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时程分析获得... 为控制只在墩底设置1个摇摆界面的自复位高墩(结构1)的高阶模态地震响应,研究了分别在1/2墩高截面(结构2)和墩身弯矩最大截面(结构3)设置第2个摇摆界面的双摇摆界面法的控制效果。以3种强度条件下的7条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时程分析获得了3种结构的墩身最大弯矩、最大剪力及墩顶最大水平位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结构2不能有效控制高阶模态效应,而结构3能有效控制高阶模态效应。随地震动及其强度的不同,与结构1相比,结构3能使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分别减小20%~46%和19%~65%,但结构3会增大墩顶最大水平位移,需采用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高墩 阶模态效应 摇摆界面法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