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晓光 刘月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摆形矫治器治疗后(T2阶段)及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阶段)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3个阶段牙齿、颌骨及软组织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同时观察上颌第二、三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情况。结果 摆形矫治器治疗阶段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整体移动并适度远中倾斜,上切牙唇向倾斜,上齿槽座点前移;直丝弓矫治后上颌第一、二磨牙位置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下齿槽座点和下颌第一磨牙明显前移;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顺利。结论 摆形矫治器可使上磨牙明显远中移动,但固定矫治结束后上磨牙前后位置因上颌骨生长和一定程度的支抗丧失而有所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文波 廖少英 王光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摆形矫治器对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及覆牙合覆盖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 ,Ⅰ~Ⅱ度拥挤的患者 ,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每一病例术前术后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3 7例患者在 18.2± 4.5周... 目的 :观察摆形矫治器对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及覆牙合覆盖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 ,Ⅰ~Ⅱ度拥挤的患者 ,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每一病例术前术后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3 7例患者在 18.2± 4.5周内双侧第一磨牙之间的牙弓弧形长度增加 (17.3 6± 4.3 8)mm ,伴牙弓前段宽 (-3 .0 4± 1.5 9)mm ,后段宽 (-1.2 9± 2 .0 1)mm的缩小 ,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有效、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 ,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牙弓的横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安氏Ⅱ类错He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