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芳 张普洪 +5 位作者 张璐 钮文异 卢立新 高建梅 高仙 刘彩霞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8期704-706,731,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3~5年级小学生、7—8年级初中生及其家庭,应用“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法”凋查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结果北京...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3~5年级小学生、7—8年级初中生及其家庭,应用“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法”凋查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人均(37.9±26.4)g/a,其中来源于家庭烹饪用油、在外就餐和家庭外购食品的比例分别是45.9%、47.9%和6.3%。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仍远超过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在外就餐和家庭烹饪用油是主要来源,提示家庭烹饪用油健康教育和餐饮行业用油管理应该成为今后控油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摄入 食用油摄入来源 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及其混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悦 刘敏 +4 位作者 严海娟 吴若函 郭晓瑜 辛星 刘贤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及其2种混剂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毒性。【方法】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急性...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及其2种混剂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毒性。【方法】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结果】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30%噻虫胺悬浮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和20%醚菊酯·噻虫胺悬浮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摄入毒性均为剧毒,LC50值(48 h)分别为0.0200(0.0143~0.0272),0.0847(0.0658~0.1157)和0.1594(0.1200~0.2056)mg a.i./L;3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急性接触毒性均为高毒,LD50值(48 h)分别为0.0155(0.0114~0.0197),0.0426(0.0335~0.0539)和0.1122(0.0796~0.1385)μg a.i./蜂。药膜法测定3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LC50值(24 h)分别为0.0232(0.0180~0.0295),0.1050(0.0940~0.1170)和0.0059(0.0054~0.0065)mg a.i./L;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均存在极高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5.95×10-4,2.69×10-3和9.50×10-5。【结论】噻虫胺及其混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玉米螟赤眼蜂 噻虫胺 摄入法 接触 药膜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声敢 王强 +4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徐浩 章虎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4年第1期14-16,21,共4页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24hLD50)分别为0.1634μg/蜂和0.0501μg/蜂,胃毒毒性(24hLC50)分别为0.6406mg/L和7.8261mg/L。根据Atkins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24hLD50)分别为0.1634μg/蜂和0.0501μg/蜂,胃毒毒性(24hLC50)分别为0.6406mg/L和7.8261mg/L。根据Atkins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甲氰菊酯 蜜蜂 毒性 安全性评价 接触 摄入法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急性毒性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怡楠 高景林 +3 位作者 王玉洁 符初娜 何杏 赵冬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3,共5页
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经口毒性(48 h)的... 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经口毒性(48 h)的LC50分别为3.845、2.527、1.518、0.363、26.866和38.187 mg/L,6种农药对海南中蜂接触毒性(24 h)的LD50分别为42.485、41.292、7.793、18.467、1 027.577和4 049.884 ng/蜂;6种农药对海南中蜂的经口毒性分别为高毒、高毒、高毒、剧毒、中毒和中毒,接触毒性除杀虫双为中毒外,其余均为高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中蜂 急性毒性 摄入法 点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中两种TNFR的表达及新型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孟洁如 赵宁 +4 位作者 颜真 李玉松 王文勇 常耀明 张英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TNFRp55和TNFRp75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新型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120例肿瘤组织和10株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TNFRp55和TNFRp7... 目的 探讨TNFRp55和TNFRp75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新型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120例肿瘤组织和10株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TNFRp55和TNFRp75的表达及分布。同时应用结晶紫摄入法,观察n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结果 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TNFRp5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和99%,TMFRp75分别为 84.2%和98.8%,不同类型肿瘤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rhTNF可抑制SW480、SGC7901、8910SMMC7721和BEL7402这5株肿瘤细胞生长,但是不能抑制另外5株肿瘤细胞A549、PLA801、Hela、Eca109和GRC-l的生长。结论TNFR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细胞上,nrhTNF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程度与TNFRp55的表达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TNFRp55 TNFRp7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晶紫摄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蜜蜂和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严海娟 丁悦 +3 位作者 吴若函 辛星 郭晓瑜 刘贤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为明确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及其3种混剂对蜜蜂和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spp.的毒性,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制剂对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成蜂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成峰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测定... 为明确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及其3种混剂对蜜蜂和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spp.的毒性,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制剂对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成蜂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成峰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测定,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4%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水乳剂、3%甲阿维·多杀霉素悬浮剂、6%甲阿维·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对蜜蜂半致死浓度LC50(48 h)分别为5.93、1.45×10-1、3.04×10-1、4.66×10-1a.i.mg/L。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蜜蜂摄入毒性为高毒,其余为剧毒;接触法测定,4种制剂半致死剂量LD50(48 h)分别为0.0887、0.289、0.0046、0.0053 a.i.μg/蜂,对蜜蜂的接触毒性均为高毒;药膜法测定,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半致死浓度LC50(24 h)分别为0.12、0.097、0.22、0.33 a.i.mg/L,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均为极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霉素 摄入法 接触 药膜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钠泵及大黄对其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袁振铎 狄华 徐婉珍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2-36,共5页
用(30)~Rb摄入法研究了人红细胞钠泵的阳离子转运活性。在实验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正常人70例红细胞钠泵活性,其值为0.449±0.059mmol/(L·h)(X±SD)。在此基础上观察了大黄液在体外对人红细胞钠泵活性的抑制作用。讨论了... 用(30)~Rb摄入法研究了人红细胞钠泵的阳离子转运活性。在实验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正常人70例红细胞钠泵活性,其值为0.449±0.059mmol/(L·h)(X±SD)。在此基础上观察了大黄液在体外对人红细胞钠泵活性的抑制作用。讨论了大黄降温机理与大黄抑制钠泵的关系。研究提示了钠泵活性异常在细胞产热的病理生理学上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红细胞钠泵 ^80Rb摄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