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钢过渡接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与性能
1
作者 王劲棋 李峻臣 +3 位作者 赵耀邦 谢聿铭 孟祥晨 黄永宪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g/h的参数下制备了成形与性能良好的铝/钢过渡接头.结果表明,获得的增材层表面成形良好,丝材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热塑化,并填充激光刻蚀槽.铝/钢过渡界面未观察到缺陷,并在界面处发现厚度约为1.8μm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实现了机械—冶金复合连接.界面的抗剪强度达到110.0 MPa±4.7 MPa,相对于未表面处理的接头强度提升了18%.钢侧断口均匀黏附铝合金,并观测到Fe_(2)Al_(5)和Fe_(4)Al_(13)金属间化合物.接头为韧—脆混合型断裂模式,说明铝/钢过渡界面在机械互锁和冶金连接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可靠连接.该研究为铝/钢过渡接头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过渡接头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连续送丝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搅拌摩擦增材制造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2
作者 王波 陈少龙 +4 位作者 管月辉 杨益 郭彦兵 申志康 李文亚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基于熔融的增材制造技术会造成高强铝合金等材料的元素烧损,并易形成多种缺陷和结构变形。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低温和大塑性变形的特性,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增材制造上具有突出优势。采用摩擦搅拌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单道多... 基于熔融的增材制造技术会造成高强铝合金等材料的元素烧损,并易形成多种缺陷和结构变形。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低温和大塑性变形的特性,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增材制造上具有突出优势。采用摩擦搅拌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单道多层铝锂合金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增材样品不同区域进行表征,并使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增材样品不同区域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道多层搅拌摩擦增材样品的有效增材区域无任何可视缺陷,搅拌区材料发生了连续动态再结晶,在其厚度方向上,晶粒尺寸由最上层至最底层呈逐渐减小趋势,分别为3.1、2.9、2.2和2.1μm,最上层区域再结晶程度较低,而中层和最底层区域较高。增材样品横截面上的显微硬度呈“W”形或“V”形分布,搅拌区的抗拉强度可达到341 MPa,断裂延伸率为5.7%。沿增材样品横向和纵向拉伸的断裂方式分别为准解理断裂和韧性断裂。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可有效避免多种缺陷的形成,且有利于获得细小致密的组织,可为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高性能材料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铝合金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优化与力学性能特征分析
3
作者 朱海 刘琪 +1 位作者 袭著鑫 郭春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研究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增材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基于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增材参数为旋转速度为982.81r·min^(-... 为研究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增材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基于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增材参数为旋转速度为982.81r·min^(-1),增材速度为36.147mm·min^(-1),下压量为2.428mm时增材区的最大抗拉强度为252.72MPa,断后伸长率为11.82%。根据工艺过程对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修正,随后进行5层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试验,并进行力学性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最优工艺参数下增材区拉伸性能与母材性能相当,拉伸试件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后一层增材区硬度高于前一层增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镜斌 高磊 +1 位作者 张伟强 陈喜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工艺,具有增材效率高、材料范围广、性能优、成本低等优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分为板材叠加增材制造、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和损耗型摩擦堆焊增材制造。本文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工艺,具有增材效率高、材料范围广、性能优、成本低等优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分为板材叠加增材制造、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和损耗型摩擦堆焊增材制造。本文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沉积层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2024-T6铝合金增材区性能分析
5
作者 盛浩 汪洪峰 王建彬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4,共6页
用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对2024-T6铝合金进行增材试验,观察增材区显微组织,结合显微硬度对增材区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探索搅拌头行进速度对增材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1000 r/min,行进速度为150~250 mm/min时... 用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对2024-T6铝合金进行增材试验,观察增材区显微组织,结合显微硬度对增材区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探索搅拌头行进速度对增材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1000 r/min,行进速度为150~250 mm/min时,增材区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各参数下试样晶粒得到细化,增材区晶粒尺寸沿增材厚度方向逐渐减小,显微硬度沿增材厚度方向逐渐增大;随着搅拌头行进速度增大,试样显微硬度先增后减,同时摩擦磨损性能先变好后变差,当行进速度为200 mm/min时,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铝合金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5铝锂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祥晨 马潇天 +5 位作者 常月鑫 赵耀邦 陈思浩 陈会子 万龙 黄永宪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5,共6页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固相增材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高强铝锂合金元素烧损的同时获得高性能增材构件。本文提出自限位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以铝锂合金带材为原料制备多层增材结构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增材区内材料流动充分,...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固相增材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高强铝锂合金元素烧损的同时获得高性能增材构件。本文提出自限位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以铝锂合金带材为原料制备多层增材结构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增材区内材料流动充分,层间冶金结合良好。增材层晶粒尺寸和沉淀相分布主要受热–机械效应影响,搅拌道次越少的区域,热机效应小,沉淀相越多,硬度越高。单层增材厚度1 mm,增材速率达200 mm/min,增材区硬度最高为126.8HV,达到2195–T8铝锂合金的79.3%。同时,由于部分Cu元素固溶于增材区,搅拌摩擦固相增材区的耐腐蚀性能优于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FSAM) 铝锂合金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一体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昭 谭治军 +1 位作者 李健宇 祖宇飞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在搅拌摩擦焊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固态增材制造技术。针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新搅拌和重新加热问题,采用试验和数据方法进行分析,通过Monte Carlo模型计算微观结构演化,通过析出相演化模型计算...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在搅拌摩擦焊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固态增材制造技术。针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新搅拌和重新加热问题,采用试验和数据方法进行分析,通过Monte Carlo模型计算微观结构演化,通过析出相演化模型计算析出相分布,并进一步计算不同增材层之间的硬度分布,通过与试验测量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不同增材层之间的晶粒大小和形貌由于重搅拌和重加热的作用而存在差异,同时,温度曲线的变化使粒子数和平均半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力学性能出现差异。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了差异产生的具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MonteCarlo法 析出相 力学性能 搅拌 重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成分对Al-Mg-Si系铝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昭 李健宇 +1 位作者 张威 谭治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3,共7页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化学成分对铝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构件的晶粒演变,采用析出相演化模型计算了不同增材层的屈服强度和硬度,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计算...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化学成分对铝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构件的晶粒演变,采用析出相演化模型计算了不同增材层的屈服强度和硬度,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搅拌摩擦增材制造中,不同增材层经历的重搅拌及重加热不同,其作用区域与搅拌针长度相关,且硬度及平均晶粒尺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改变增材方向上不同增材层中Mg和Si元素的化学成分,可以实现增材方向上力学性能的渐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Monte Carlo法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忻凯 邢丽 +2 位作者 徐卫平 黄春平 刘奋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2,共5页
采用4mm厚的5A03-H铝合金板材作为基材,利用无倾角成形工具,进行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增材区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进速度提高,单道增材宽度、界面迁移高度和迁移宽度值均减小。当行进速度为60mm/min时,界面... 采用4mm厚的5A03-H铝合金板材作为基材,利用无倾角成形工具,进行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增材区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进速度提高,单道增材宽度、界面迁移高度和迁移宽度值均减小。当行进速度为60mm/min时,界面迁移量较小,单道增材宽度较大。增材间距大时,会有两道次间的未结合界面和迁移界面缺陷;随间距减小,未结合界面逐渐转变成迁移界面;当间距达到某个值时,迁移界面消失。为了得到成形良好的增材区,必须优化增材加工的间距。逆向增材与同向增材相比,能有效地抑制并消除向增材区中心迁移的界面,因此可获得较大的有效增材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铝合金 工艺参数 界面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温琦 刘景麟 +2 位作者 孟祥晨 黄永宪 万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I0003,共11页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FSAM)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技术,解决了材料熔化而产生气孔、裂纹等问题,大幅度提高增材制造零件的力学性能,提升制造组件的结构利用率,被认为是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介...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FSAM)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技术,解决了材料熔化而产生气孔、裂纹等问题,大幅度提高增材制造零件的力学性能,提升制造组件的结构利用率,被认为是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历史及特点,总结了固相增材技术优势,阐述了FSAM技术的基本概念、成形原理、发展趋势、组织微观结构演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归纳了当前FSAM所采用的设备类型及其控制系统,重点分析了该技术未来发展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固相 设备及系统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金睿 朱海 +2 位作者 赵华夏 孙朝伟 张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7-42,共6页
针对2A12-T4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进行工艺试验研究,单次增材厚度3 mm。探究搅拌头转速、行进速度、增材方向和增材间距等工艺参数对界面迁移量、有效焊核尺寸和有效增材宽度等增材成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迁移量会随着搅拌... 针对2A12-T4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进行工艺试验研究,单次增材厚度3 mm。探究搅拌头转速、行进速度、增材方向和增材间距等工艺参数对界面迁移量、有效焊核尺寸和有效增材宽度等增材成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迁移量会随着搅拌头转速的提升呈增加趋势,随着行进速度的提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有效焊核尺寸随行进速度增加而减小。逆向增材相对于同向增材更有效地控制界面迁移量的变化,获得更大的增材宽度。增材间距过大时,在增材区域中心形成较大的未结合缺陷,未结合缺陷会随着增材间距的减小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工艺参数 界面迁移 有效焊核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连续进给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
12
作者 陈会子 孟祥晨 +3 位作者 陈佳霖 谢聿铭 赵耀邦 黄永宪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67,I0006,共6页
为解决固相增材制造过程送料不连续及层间界面弱连接的难题,提出了连续进给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带孔的储料腔和一个可对丝材进行热塑化并连续挤压的螺杆拓扑结构搅拌头.结果表明,Al-Si合金丝材经由送丝孔进入储料腔,搅拌... 为解决固相增材制造过程送料不连续及层间界面弱连接的难题,提出了连续进给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带孔的储料腔和一个可对丝材进行热塑化并连续挤压的螺杆拓扑结构搅拌头.结果表明,Al-Si合金丝材经由送丝孔进入储料腔,搅拌头连续热塑化并向下挤压材料,搅拌针在堆积层间的搅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堆积层间的界面结合能力,成功实现了铝合金连续进给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并解决了层间界面弱连接的难题.单层增材制造堆积层厚度平均为1.2 mm,Al-Si合金增材制造成形件沿堆积方向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207.1 MPa±3.2 MPa和19.6%±5.3%,该技术为实现大型铝合金构件全固相增材制造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固相制造 铝合金 工艺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子健 孙舒蕾 +6 位作者 肖寒 冉旭东 陈强 黄树海 赵耀邦 周利 黄永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77,共16页
基于搅拌摩擦焊与增材制造技术开发的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为金属增材制造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固相加工路线,其具有适用材料范围广、构件综合性能良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金属及金属基复材结构件制备方... 基于搅拌摩擦焊与增材制造技术开发的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为金属增材制造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固相加工路线,其具有适用材料范围广、构件综合性能良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金属及金属基复材结构件制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鉴于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的独特优势,本文首先对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完全耦合的热变形过程以及沉积层宏观成形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对增材沉积层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重点论述,大量研究表明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中独特固相成形可使增材构件产生类锻造态显微组织,该技术已被逐步应用于结构件制备、修复、涂层加工等领域中。最后对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未来需在仿真模拟、制造工艺、技术优化、质量监测、复杂构件制备等领域中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固相沉积制造 料热变形行为 宏观成形 微观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搅拌摩擦的金属固相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石磊 李阳 +2 位作者 肖亦辰 武传松 刘会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是大型轻质合金构件成形制造的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先进成形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基于搅拌摩擦的金属固相增材制造技术及其相关工艺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常见的基于搅拌摩... 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是大型轻质合金构件成形制造的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先进成形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基于搅拌摩擦的金属固相增材制造技术及其相关工艺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常见的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可分为三类:基于搅拌摩擦搭接焊原理,使板材逐层堆积,从而获得增材构件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FSAM)技术;采用中空搅拌头,通过添加剂(粉末或丝材)进行固相搅拌摩擦沉积的增材制造(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技术;采用消耗型棒材,通过棒材的摩擦表面处理,形成增材层的摩擦表面沉积增材制造(friction surfacing deposit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FSD-AM)技术。重点分析了金属材料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比了三类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的特征及其工艺优缺点。最后指出增材工艺机理、形性协同控制、外场辅助工艺改型、新材料应用和人工智能优化是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 固相制造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搅拌摩擦沉积制造 摩擦表面沉积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搅拌摩擦”复合增材制造铝/钢的组织和耐腐蚀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玉刚 刘吉 +3 位作者 赵羽杨 李春旺 王子然 张本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48,I0005,共9页
为了实现铝/钢复合结构的灵活制造,提出了“电弧+搅拌摩擦”复合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即先利用旁路分流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在镀锌的Q235钢表面沉积一层薄的铝合金过渡层,再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过渡层和6061铝合金.在电弧沉积过渡层过程中,... 为了实现铝/钢复合结构的灵活制造,提出了“电弧+搅拌摩擦”复合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即先利用旁路分流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在镀锌的Q235钢表面沉积一层薄的铝合金过渡层,再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过渡层和6061铝合金.在电弧沉积过渡层过程中,镀锌层和旁路电弧促进了液滴在钢表面的润湿性和铺展性,获得了平整的表面成形,随后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过程消除了过渡层的气孔和裂纹缺陷,获得了表面成形良好且无缺陷的铝/钢复合结构.研究了不同焊丝成分(Al-Si,Al-Mg)对铝/钢复合结构的组织和耐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焊丝成分不会影响焊缝成形,但会影响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Al-Si焊丝的Si元素偏聚在铝/钢界面层附近,可以有效阻止Fe,Al元素的相互扩散,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同时填充Al-Si焊丝的铝/钢结构耐腐蚀性好于填充Al-Mg焊丝,这是因为受到界面层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金属间化合物会和基体发生电偶腐蚀,优先腐蚀铝基体,降低铝/钢复合结构耐腐蚀性能.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电弧+搅拌摩擦”复合增材制造铝/钢异种金属的新方法,解决了搅拌针和钢直接接触导致搅拌针受损的问题,同时通过搅拌摩擦增材使电弧堆焊过渡层产生的孔隙和裂纹等缺陷被消除.(2)相比于Al-Mg焊丝,Al-Si焊丝作为过渡层填充材料可以有减少金属间化合物,进而抑制组件电偶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异种金属 旁路分流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金属间化合物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形状及工艺过程对搅拌摩擦增材成形及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梓钧 杨新岐 +1 位作者 李胜利 李冬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92,共9页
采用2mm厚的2195-T8铝锂合金作为增材板条,利用5种不同形状的搅拌工具进行搅拌摩擦增材工艺实验。利用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的分析方法,重点探讨搅拌工具形状与工艺过程对增材成形、界面缺陷及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柱状和三角平面... 采用2mm厚的2195-T8铝锂合金作为增材板条,利用5种不同形状的搅拌工具进行搅拌摩擦增材工艺实验。利用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的分析方法,重点探讨搅拌工具形状与工艺过程对增材成形、界面缺陷及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柱状和三角平面圆台状搅拌针下增材界面上下材料无明显混合,偏心圆柱状和三凹圆弧槽状搅拌针有利于增材界面上下材料混合及减小界面钩状缺陷;增材前进侧界面形成致密无缺陷冶金连接,而后退侧界面材料混合不充分,钩状缺陷易伸入焊核区,且弱连接缺陷起源于此。四层增材中,相邻两层焊接方向相反的增材工艺使除顶层增材外其他增材两侧钩状缺陷向焊核区外侧弯曲,弱连接缺陷得到改善;顶层增材后退侧钩状缺陷伸入焊核区。增材焊核区有明显软化现象,但不同增材工艺下焊核区硬度分布均匀,表明搅拌摩擦增材制造可获得性能均匀的增材;相比于单道焊接工艺,来回双道焊接工艺使单层增材焊核区进一步软化;四层增材中,越靠近顶部的增材,其焊核区平均硬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搅拌工具 界面缺陷 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