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律援助条例》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叶青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我国第一部《法律援助条例》。本文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较详细地阐明了法律援助责任的性质,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监管、“经济困难”的认定标准、法律援助的范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时间结点... 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我国第一部《法律援助条例》。本文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较详细地阐明了法律援助责任的性质,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监管、“经济困难”的认定标准、法律援助的范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时间结点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援助条例 法律援助责任 法律援助资金 法律援助范围 认定标准 法律援助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二次伤害”的法律控制——以张支蓉叠加性损害的心理援助义务法律化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平 李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4,共5页
芦山地震中张支蓉"失房"又"失子",心理创伤叠加性加重。心理救援缺乏衔接性导致救援无效,让张支蓉产生排斥和拒绝行为;张支蓉周围人对"失子"责任的不当言论与评论,让她最终自杀,酿成芦山地震的"张... 芦山地震中张支蓉"失房"又"失子",心理创伤叠加性加重。心理救援缺乏衔接性导致救援无效,让张支蓉产生排斥和拒绝行为;张支蓉周围人对"失子"责任的不当言论与评论,让她最终自杀,酿成芦山地震的"张支蓉悲剧"。这个悲剧提出的问题是:心理救援方案分类、灾民拒绝心理救援的对策、灾后PTSD和抑郁症控制义务、地震灾害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性与衔接性、地震灾害产生"二次伤害"的必然性与可控制性、地震灾害后心理救援的长期化与法律化,以及心理救援"一案三制"破解"失房心障",制定《心理救援条例》,明确心理救援"二次伤害"法律义务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心理危机 “二次伤害” 干预义务 援助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和谐: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 被引量:1
3
作者 孔庆余 《律师与法制》 2006年第9期29-32,共4页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条例》第六条)。“责任”与“义务”意思相近,通常可以替换使用。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之间的关系?笔者试以抛砖之作,求教于大家,并期待引起社会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条例 律师义务 政府责任 法律援助工作 社会协调发展 《律师法》 和谐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