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矢量夹角控制后加减速插补精度的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英武 郭远东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6年第9期69-71,共3页
文章论述了后加减速的原理及进给速度、加减速时间常数、上下程序段之间的矢量夹角对轮廓误差的影响,给出了数据采样插补应用后加减速时依据矢量夹角控制轮廓误差的一种方法,并对矢量夹角的计算给出了详细解析。
关键词 后加减速 插补精度 矢量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非实测区流量插补方案精度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清华 王琴 +1 位作者 姚大中 陆玉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8-80,共3页
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流量测验非实测区流量插补涉及表层、底层、左岸、右岸四个部分的流量。其中表层、底层流量一般采用幂指数法,边部流量采用边部流速系数概化计算。以监利水文站为例,用流速仪7点法资料计算的断面概化垂线流... 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流量测验非实测区流量插补涉及表层、底层、左岸、右岸四个部分的流量。其中表层、底层流量一般采用幂指数法,边部流量采用边部流速系数概化计算。以监利水文站为例,用流速仪7点法资料计算的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幂指数与用WinRiver软件默认值1/6分别对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验资料进行回放,用流速仪法资料结合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资料计算的边部流速系数,同WinRiver软件默认值0.3535分别对测验资料进行回放,比较不同的插补方案对流量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 流量测验 非实测区 插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RBS曲线插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元凡 刘日良 +1 位作者 张承瑞 王科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基于一种等弧长插补思想,综合考虑插补精度要求,实现进给速度随曲线曲率变化的调整。
关键词 NURBS曲线方法 插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轮廓圆弧插补算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德茂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123,共3页
对平面圆弧插补的算法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提高插补精度的算法,即半步长插补算法,包括切线法和内接线法,并对整步长的内接线法提出了改进算法。
关键词 圆弧 算法研究 数控系统 轮廓 插补精度 算法 改进算法 接线法 切线法 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插补的时间分割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俊良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1期15-15,共1页
渐开线插补的时间分割法采用若干等弦逼近实际的渐开线。通过插补运算计算出每个插补周期内X、Y轴的进给量控制相应轴的运动,且两插补点间距离相等以保证等线速进给。该运算可获得较高的插补精度和插补速度。
关键词 渐开线 时间分割法 运算 周期 速度 插补精度 进给量 控制相 Y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对插补算法的分析研究
6
作者 肖晓萍 李自胜 刘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84,共3页
通过对开放式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Simulink对其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分割法的变时间分割插补方法,此方法对提高数控进给伺服系统插补精度非常有效。
关键词 SIMULINK 插补精度 数控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线法圆弧插补新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郑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84-2986,共3页
插补运算速度、进给速度和插补精度是圆弧插补算法中最重要的指标,虽然圆弧插补算法有很多种,但在进给速度和插补精度上都不是很理想。现在提出了一种切割法圆弧插补新算法,这种圆弧插补算法计算简单,不仅插补运算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在... 插补运算速度、进给速度和插补精度是圆弧插补算法中最重要的指标,虽然圆弧插补算法有很多种,但在进给速度和插补精度上都不是很理想。现在提出了一种切割法圆弧插补新算法,这种圆弧插补算法计算简单,不仅插补运算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在保证插补精度的前提下,进给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 新算法 进给速度 插补精度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和LSTM方法长时间温度观测数据缺失值插补的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欣彤 边婷婷 +1 位作者 张德强 贺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30-135,共6页
针对野外小气象观测站点半小时温度观测长时间数据缺失问题,结合较低频次的人工温度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缺失的半小时温度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插补。首先,选用深度学习数据插补中的序列-序列(Seq2Seq)方法,建... 针对野外小气象观测站点半小时温度观测长时间数据缺失问题,结合较低频次的人工温度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缺失的半小时温度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插补。首先,选用深度学习数据插补中的序列-序列(Seq2Seq)方法,建立了适合高精度温度数据插补需求的编码-解码深度学习模型BiLSTM-I;然后,选用了传统的代表性方法,从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状态方程形式中,获取卡尔曼平滑状态估计方程的各项参数,由卡尔曼平滑估计实现对温度观测数据缺失值的插补。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BiLSTM-I深度学习气温插补方法要优于时间序列的双向递归插补方法(BRITS-I)。对缺失值时间窗口为30 d的测试集,测试结果中均方根误差(RMSE)为0.47℃,相较于BRITS-I得到的RMSE,精度提升了0.90;对缺失值时间窗口为60 d的测试集,RMSE为0.49℃,相较于BRITS-I得到的RMSE,精度提升了0.90;基于ARIMA状态模型的插补方法也有较高的精度,RMSE为0.75℃。最后,还分析了BiLSTM-I深度学习插补方法对不同温度缺失时间长度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训练模型对不同的温度缺失时间长度具有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数据 数据缺失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分析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坐标条件下的渐开线插补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汝忠 《机械工艺师》 CSCD 1998年第8期33-34,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阿基米德螺旋线逼近渐开线的插补方法,适合在极坐标下的数控加工。文中还对插补精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控加工 渐开绝 极坐标 插补精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