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1
作者 陆方舟 刘美娟 +2 位作者 曾琼 章文斌 陆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首先静注环泊酚,其中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依次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统一定义为给予研究药物诱导后3 min。采用Dixon序贯法,根据气管插管是否为阳性反应[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等体动反应或插管后2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或者心率(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来确定下一例患者使用环泊酚的剂量,当气管插管提示阳性,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浓度,反之则降低,研究以7个交叉为止。相邻患者的剂量公比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环泊酚的ED_(50)、95%有效剂量(95%effective dose,ED_(95))及相应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记录围术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非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72 mg/kg(95%CI 0.419~0.565 mg/kg)、ED_(95)为0.567 mg/kg(95%CI 0.513~1.293 mg/kg);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09 mg/kg(95%CI 0.383~0.434 mg/kg)、ED_(95)为0.452 mg/kg(95%CI 0.430~0.591 mg/kg)。结论: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非老年患者组以及在老年患者组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分别为0.472 mg/kg和0.40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颅内动脉瘤 舒芬太尼 年龄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抑制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2
作者 戴光荣 姜静 +1 位作者 张颖 张小宝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26,共2页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起效快,输注半衰期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2],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内镜、临床麻醉,但插管后高血压、心动过速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可能伴有高BIS、镇静深度不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气管痉挛 苯二氮䓬类药物 血流动力学 镇静深度 插管反应 插管条件 无痛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国容 陈莺 赵志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70-3871,387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DXM)组,每组各24例。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2、5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DXM)组,每组各24例。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2、5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诱导前与插管前SBP、DBP降低(P<0.05);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 min时的SBP、DBP和HR均比诱导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XM组患者诱导前与插管前SBP、DBP、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5min与诱导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 min时的SB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5 min时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XM可以很好的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并减轻心血管反应,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预防 麻醉 气管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逸湘 周钦海 +2 位作者 朱敏敏 傅诚章 田伟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反应 罗哌卡因 临床观察 气管内 喷雾 长效局部麻醉药 预防 酰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诱导无肌松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浓度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春梅 何洹 施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测定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选择27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吸入8%七氟醚诱导同时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02ng/ml。患者... 目的测定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选择27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吸入8%七氟醚诱导同时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02ng/ml。患者意识消失后七氟醚浓度降至5%,待舒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平衡1min后行气管插管。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0.325ng/ml,95%CI为0.307~0.342ng/ml;EC95为0.363ng/ml,95%CI为0.344~0.498ng/ml。结论七氟醚诱导时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为0.325ng/ml和0.363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气管插管反应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宏志 刘妍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1-643,647,共4页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振数(BIS)值,测量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比较气管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插管反应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心率和BIS减低,气管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P<0.05)。结论在插管前2 min以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5μg(/kg.h)]能较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傅润乔 张亮 +5 位作者 孙家骧 李朝鲜 夏文秀 梁淑筠 于亚洲 吴家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表面麻醉 气管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反应及其预防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保国 王晓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气管插管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用于临床。约30年后King等方首先报道放置喉镜和气管插管可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反应。继后,人们对其发生机理、反应特点和预防方法进行了许多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插管反应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光棒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6
9
作者 谢阳 姜文强 谢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08,共2页
光棒(lightwand)技术是利用红外线在颈部软组织处形成透亮光斑的原理引导的非窥喉气管插管术[1]。光棒插管具有耗时短、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小等优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急救、临床麻醉等领域。
关键词 插管反应 效应室浓度 复合丙泊酚 光棒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颈部软组织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复合吸入异氟醚对减轻插管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志群 欧赋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插管反应 诱导 异氟醚 复合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测定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时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南瑾 梁文华 +2 位作者 应婷婷 陈玲阳 蒋永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892,共4页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均给予丙泊酚(2.0 mg/kg)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采用Dixon序贯法纳入患者,Probit回归分析计算阿芬太尼抑制双腔支...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均给予丙泊酚(2.0 mg/kg)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采用Dixon序贯法纳入患者,Probit回归分析计算阿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男性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为77.9(95%CI:34.4~92.9)μg/kg;女性组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为66.7(95%CI:60.5~76.0)μg/kg,男性组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合丙泊酚2 mg/kg时,阿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气管插管反应 半数有效剂量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蒙光 刘继珍 +1 位作者 丁宁 张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测定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M组,n=31... 目的测定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M组,n=31)和女性组(F组,n=25)。静脉注射环泊酚,待BIS≤60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后,依次静注阿芬太尼3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插入气管导管。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或插管后2 min内MAP或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根据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设定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相邻剂量梯度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95%有效剂量(ED 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M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为0.311 mg/kg(95%CI 0.278~0.338 mg/kg),ED 95为0.380 mg/kg(95%CI 0.349~0.530 mg/kg);F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插管反应的ED 50为0.242 mg/kg(95%CI 0.172~0.279 mg/kg),ED 95为0.324 mg/kg(95%CI 0.284~0.665 mg/kg)。结论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分别为0.311 mg/kg和0.24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插管反应 性别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 被引量:11
13
作者 纪宏新 张兴安 +2 位作者 邵伟栋 徐波 施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2min内最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为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5ng/ml。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3.06ng/ml,95%CI为2.56~3.47ng/ml;相应的EC95为3.85ng/ml,95%CI为3.45~6.64ng/ml。结论复合依托咪酯0.3mg/kg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3.06ng/ml和3.85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与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国鹏 肖昭扬 +2 位作者 吴涛 郭维嘉 安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906-907,共2页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和阿托品0.5mg。观察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各时...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和阿托品0.5mg。观察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及呛咳、躁动、拔管后不适回忆例数。结果:长托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低于阿托品组(P<0.05)。阿托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高于用药前的基础值(P<0.05)。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能有效降低插管拔管时呛咳、躁动等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长托宁0.5mg于麻醉前给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前用药 阿托品 长托宁 插管反应 拔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雪 梁治 +1 位作者 董秋月 董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5-1236,共2页
围术期应激反应一直被临床关注,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的患者由于其气道的不可控陛限制了麻醉诱导药物的应用,因此插管期间的高应激反应不能完全避免。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困难气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插管时应激反应的... 围术期应激反应一直被临床关注,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的患者由于其气道的不可控陛限制了麻醉诱导药物的应用,因此插管期间的高应激反应不能完全避免。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困难气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应激反应 困难气道 经鼻插管 患者 麻醉诱导药物 纤维支气管镜 临床用药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镜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产生和预防 被引量:37
16
作者 王雯 傅润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7-819,共3页
喉镜和气管插管(1aryngoscopyandendotrachealintuba—tion,LETI)时,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神经一体液反射,给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虽然可以通过加深麻醉、使用降压药、抑制心率等药物方法降低... 喉镜和气管插管(1aryngoscopyandendotrachealintuba—tion,LETI)时,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神经一体液反射,给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虽然可以通过加深麻醉、使用降压药、抑制心率等药物方法降低不良反应,但麻醉药或非麻醉药用量过大又会产生新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预防 喉镜 非麻醉药 机械性刺激 心血管系统 不良反应 药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气管插管效果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佳佳 陈蒙蒙 +3 位作者 王睿娴 黄梦朦 李军 上官王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μg/kg(A20组)、40μg/kg(A40组)和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μg/kg(A20组)、40μg/kg(A40组)和60μg/kg(A60组)进行麻醉诱导,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一致。评估3组患儿的Helbo-Hansen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入恢复室后的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20组比较,A40、A60组患儿Helbo-Hansen整体评分和咳嗽得分较低(P<0.05)。与T0比较,A40和A60组患儿在T1~T3时点MAP降低,A20组患儿T2、T3时点HR增快,A40组患儿T1时点HR减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HR减慢(P<0.05);与A20组比较,A4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T2、T3时点HR较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HR较慢(P<0.05)。A60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给予阿芬太尼40μg/kg或60μg/kg联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均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前者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实现术后快速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气管插管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复合咪达唑仑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玉玮 张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49,共2页
张口困难或颈部活动障碍患者全麻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较快诱导时插管反应剧烈。瑞芬太尼或咪达唑仑等药物可预防清醒插管时机体反应,但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本文探讨瑞芬太尼经不同的给药方式复合咪达唑仑在... 张口困难或颈部活动障碍患者全麻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较快诱导时插管反应剧烈。瑞芬太尼或咪达唑仑等药物可预防清醒插管时机体反应,但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本文探讨瑞芬太尼经不同的给药方式复合咪达唑仑在经鼻气管插管诱导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给药方式 应用 复合 保留自主呼吸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丽媛 丛旭晖 +1 位作者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 目的观察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声门显露(C-L)分级、插管时间、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反应阳性例数和术后24h咽喉痛发生率;监测患者入室后(T_0)、诱导后插管前1min(T_1)、插管后1min(T_2)、2min(T_3)、3min(T_4)MAP、HR;记录口腔损伤出血情况以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结果与可视喉镜组比较,直接喉镜组声门显露C-L分级和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插管反应阳性发生率和术后24h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口腔损伤出血情况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两组MAP明显低于T_1时,且T_2、T_3时直接喉镜组MAP明显低于可视喉镜组(P<0.05)。结论与可视喉镜比较,对无预计困难气道的患者,直接喉镜更适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直接喉镜 双腔支气管插管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NT Intercalated Co Porphyrin-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20
作者 Pei-Pei He Jin-Hua Shi +6 位作者 Xiao-Yu Li Ming-Jie Liu Zhou Fang Jing He Zhong-Jian Li Xin-Sheng Peng Qing-Gang He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The poor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aterials hinders their direct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atalysis in fuel cells.Herein,we proposed a strategy of embedding carbon nanotubes(CNT... The poor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aterials hinders their direct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atalysis in fuel cells.Herein,we proposed a strategy of embedding carbon nanotubes(CNTs)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MOF crystals,synthesizing a metalloporphyrin-based MOF catalyst TCPPCo-MOF-CNT with a unique CNT-intercalated MOF structure.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NTs enhance the overall conductivity while retain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F and metalloporphyrin.Simultaneously,the insertion of CNTs generated adequate mesopores and created a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that enhances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C atom in CNT changed the electron cloud density on the catalytic active center Co,optimiz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Consequently,the E_(1/2) of the TCPPCo-MOF-CNT catalyst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reached 0.77 V(vs.RHE),outperforming the catalyst without CNTs.When the TCPPCo-MOF-CNT was employed as the cathode catalyst in assembling microbial fuel cells(MFCs)with Nafion-117 as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MFCs reached approximately 500 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NT intercalated ELECTROCATALYSI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Microbial fuel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