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插层剥离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莹 詹晓力 +1 位作者 方和良 陈丰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考察了纳米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剥离行为 ,发现提高环氧树脂在蒙脱土层间的固化反应速率 ,有利于促进层间反应在与层外反应的竞争中胜出 ,有利于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制备了纳米蒙脱土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性能测试显示复合... 考察了纳米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剥离行为 ,发现提高环氧树脂在蒙脱土层间的固化反应速率 ,有利于促进层间反应在与层外反应的竞争中胜出 ,有利于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制备了纳米蒙脱土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性能测试显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均比纯环氧树脂有所提高 ,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 177.8% ,拉伸强度提高了 46.5 % ,热变形温度提高了 1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纳米蒙脱土 剥离 反应竞争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吸水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明 杨燕 +1 位作者 代加林 周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39,共4页
淀粉糊化于AA和AM的水溶液中,分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的蒙脱土于此水溶液中进行单体原位插层接枝聚合,制得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吸水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发现,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片层(001)面的层间距增大... 淀粉糊化于AA和AM的水溶液中,分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的蒙脱土于此水溶液中进行单体原位插层接枝聚合,制得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吸水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发现,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片层(001)面的层间距增大到2.37 nm,形成了剥离型纳米插层复合吸水材料。TG分析表明,该复合吸水材料的分解温度比普通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吸水材料提高了70℃。DSC结果表明,随着吸水剂中MMT含量的增加(0%、2%、5%、8%),复合吸水材料的Tg逐渐升高(108℃、118℃、130℃、140℃)。通过SEM观察发现复合吸材料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蒙脱土与高分子基体有较多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吸水材料 剥离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UHMWPE/PP/OMMT纳米复合材料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翟家驹 瞿金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0,共6页
利用拉伸流场支配的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固定UHMPWPE/PP的质量比为90/10,改变OMMT含量,分别研究复合材料中OMMT的分散形态、热学行为和流变性能。结果发现拉伸流场有利... 利用拉伸流场支配的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固定UHMPWPE/PP的质量比为90/10,改变OMMT含量,分别研究复合材料中OMMT的分散形态、热学行为和流变性能。结果发现拉伸流场有利于OMMT在复合体系中的分散混合,当纳米填料OMMT含量为3 phr时分散效果最好。OMMT含量为3 phr时,均匀分散在基体中并以剥离态为主的OMMT有异相成核的作用,促进了UHMWPE的结晶,此时纳米复合材料中UHMWPE的结晶度最高;OMMT含量为3 phr和5 phr时的片层结构间距最大;OMMT含量为3 phr时热分解起始温度与分解5%时温度也最高;流变结果显示在高频区OMMT含量为3 phr时的储能模量接近于OMMT含量为7 phr时的储能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流场下较好实现了OMMT的剥离和插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流场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聚丙烯 蒙脱土 插层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婷婷 胡春秀 +2 位作者 胡庆娟 张明艳 张晓虹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采用长链烷基季胺盐对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将改性后的蒙脱土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以及酸酐固化剂充分混合固化制得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 )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剥离 马丁耐热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德良 董会娜 张锐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9,共12页
二硫化钼(Mo S_2)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易于形成寡层Mo S_2纳米片,具有丰富的光、电、催化性能,在光电信息与能源转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采用含钼化工原料并通过湿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寡层Mo S_2纳米片,继而构筑Mo S_2纳米片基... 二硫化钼(Mo S_2)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易于形成寡层Mo S_2纳米片,具有丰富的光、电、催化性能,在光电信息与能源转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采用含钼化工原料并通过湿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寡层Mo S_2纳米片,继而构筑Mo S_2纳米片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以化工钼试剂为原料制备Mo S_2纳米片的工艺路线长且不绿色.而辉钼矿是以层状Mo S_2为主要组分的矿物,在我国储量大,是制备寡层Mo S_2纳米材料的良好原料,因此,以经提纯处理的层状结构辉钼矿为直接原料,采用插层-剥离技术制备寡层Mo S_2纳米片是一种低碳经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二硫化钼 二维状结构 剥离 矿物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HPO_(4))_(2)纳米片/Sn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萍 马美 +1 位作者 李欢 于滨豪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89-9194,共6页
随着移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影响其储锂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负极材料,其最新研究动态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通过插层法将α-Sn(HPO_(4))_(2)·H_(2)O剥离成Sn(H... 随着移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影响其储锂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负极材料,其最新研究动态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通过插层法将α-Sn(HPO_(4))_(2)·H_(2)O剥离成Sn(HPO_(4))_(2)纳米片(SNS),在保留其层状晶体结构的同时暴露出更多的储锂活性位点,并进一步利用化学镀法将剥离得到的SNS与具有高储锂比容量的金属Sn纳米颗粒进行复合。研究表明,制得的Sn/SNS复合材料具有显著优于SNS的综合储锂电化学性能,其中,Sn/SNS-Ⅲ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为475.7 mAh/g,在0.2 A/g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449.5 mAh/g,在5 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为63.49%。这主要归因于均匀分布在SNS表面的Sn纳米颗粒(~10 nm)能够提供额外的储锂位点,同时SNS对Sn纳米颗粒的有效支撑能够抑制其团聚并缓解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Sn/SNS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的储锂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剥离 化学镀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原位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晓勇 王杰 +1 位作者 赵政 王俊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0-104,110,共6页
传统的石墨负极已经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采用电化学插层-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对铁氧化物负极进行包覆改性,石墨烯表面被部分氧化,拥有类似于氧化石墨烯的功能性,可以和Fe3+通过静电吸附完成表面自组装;而且其表面缺... 传统的石墨负极已经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采用电化学插层-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对铁氧化物负极进行包覆改性,石墨烯表面被部分氧化,拥有类似于氧化石墨烯的功能性,可以和Fe3+通过静电吸附完成表面自组装;而且其表面缺陷少、导电性良好,是制备这类复合材料极佳的备选材料;同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石墨烯堆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石墨烯堆叠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负极材料在1 A/g的大电流密度下经过350次长循环后仍能保持603 mAh/g的比容量,远高于现在的石墨负极(372 mAh/g),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铁氧化物负极 石墨烯 电化学-剥离 表面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