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提喻法synectics”教学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尤兰萍 朱丽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5,共5页
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生新知,成为教师教学的大难题之一。美国"提喻法synectics"教学课例提供了"基于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等经验,提升学生的经验;创设和谐学习场域"的借鉴方法。
关键词 提喻法 经验 学习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伊万诺夫的电影语言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76,共4页
一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电影符号学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与非难之际,苏联的电影学者与语言学者也先后对电影语言与符号学进行了反思和富有成效的探讨,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体系的理论学派,在国际电影学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其代... 一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电影符号学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与非难之际,苏联的电影学者与语言学者也先后对电影语言与符号学进行了反思和富有成效的探讨,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体系的理论学派,在国际电影学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洛特曼、伊万诺夫、列文和马蒂仑科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界对苏联电影理论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蒙太奇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电影符号学 苏联电影 国际电影 语言学者 帕索里尼 提喻法 列文 洛特曼 电影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珠、眼睛和玻璃(外一篇)
3
作者 伍铁平 《汉语学习》 1981年第4期34-35,共2页
汉语的“眼”古义是“眼珠”“眼球”(朝鲜语借入此词为[an ku]),后来才借助提喻法(synecdoche)引申指整个眼睛。无独有偶,俄语的到十六世纪以后才指“眼睛”,在那以前的意思是“圆珠”,“小圆球”、“鹅卵石”,很可能也是以圆珠比喻眼... 汉语的“眼”古义是“眼珠”“眼球”(朝鲜语借入此词为[an ku]),后来才借助提喻法(synecdoche)引申指整个眼睛。无独有偶,俄语的到十六世纪以后才指“眼睛”,在那以前的意思是“圆珠”,“小圆球”、“鹅卵石”,很可能也是以圆珠比喻眼珠,然后才从眼珠扩大到指眼睛。 同英国的glass、德语的Glas(玻璃)发音很相近,这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这些从词源上说本是同根词,玻璃非常光滑,跟光滑的眼珠、圆球有共同的特征。 从词源看,与同根的词在俄语中有(光滑的),在德语中有Glatt(平滑的)、在英语中有glaze(釉料),都跟光滑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珠 德语 圆球 俄语 词源 古义 提喻法 “眼睛” 同根词 非常光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