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的砝码”:代表性视角下的民主决策
1
作者 王翔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0,共15页
描述性代表理论强调政治决策机构的成员结构应体现社会多样性,特别是性别配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效应放置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进行考察,借助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系统性地检验女性陪审员之于司法决策的影响。... 描述性代表理论强调政治决策机构的成员结构应体现社会多样性,特别是性别配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效应放置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进行考察,借助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系统性地检验女性陪审员之于司法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审判合议庭有女性陪审员加入时,会使判决结果更加“严苛”;随着女性陪审员在审判合议庭的比例增加,这种“严苛”效应会持续。女性审判长和女性当事人的存在加剧了判决的严格程度。这种效应在不同案件类型和地域间展现出差异。本研究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维度拓展至陪审决策领域,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性代表理论 性别 代表性民主 人民陪审员制度 法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性民主视角下的陪审选任:全球变革与中国实践
2
作者 王翔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83,共15页
陪审制度是代表性民主的重要制度性表达。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描述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随机抽选模式以及以实质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组织推荐模式,构成了代表性民主在陪审选任制度中的落实方式。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陪审制度是代表性民主的重要制度性表达。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描述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随机抽选模式以及以实质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组织推荐模式,构成了代表性民主在陪审选任制度中的落实方式。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经历了从实质性代表转向描述性代表的民主转型过程,选任主体模式逐渐由组织推荐制转向了随机选任制。从地方实践来看,在两种模式的过渡期间,地方采取多种策略性方法以适应随机选任,形成四种典型模式:依附式协作型、伴生式协调型、自主式整合型、限定式统筹型。基于“全球视野-中国改革-地方经验”的叙事逻辑,陪审选任制度及代表性理论能够为推动全球和本土的代表性民主实践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民主 陪审制度 描述性代表理论 实质性代表理论 人民陪审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营利组织代表性问题之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超 张志斌 蔡东进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3期171-191,共21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与志愿性部门发展迅速。非营利组织不仅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各种服务功能,并且日益成为传达民声与社会监督的管道。非营利组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民意表达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与志愿性部门发展迅速。非营利组织不仅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各种服务功能,并且日益成为传达民声与社会监督的管道。非营利组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民意表达与社会监督?要回答以上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讨论非营利组织的代表性问题,即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代表其会员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和要求?论文依据"五维概念框架",通过"家园"和"春芽"两个案例,就五个方面来讨论中国非营利组织代表性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实质性代表、象征性代表、程序性代表、描述性代表和参与性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实质性代表 象征性代表 程序性代表 描述性代表 参与性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等参与协商与女性赋权:过程与结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夏娟 杨麒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9,156,共10页
女性赋权的过程与结果能否进行评价?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以赋权理论分析温岭参与式性别预算中的平等协商过程,发现女性的平等参与为女性赋权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得女性的描述性代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女性高比例的数量代表所产生的&qu... 女性赋权的过程与结果能否进行评价?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以赋权理论分析温岭参与式性别预算中的平等协商过程,发现女性的平等参与为女性赋权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得女性的描述性代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女性高比例的数量代表所产生的"临界规模"效应使得女性能自由地行使其主体能动性,进而提升权利意识和参政能力;作为赋权效果的标志,女性平等参与协商也促使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更趋公平合理,女性在分配中的利益分享逐年提高。这表明,参与式性别预算作为有效的赋权途径可以带来令人期望的结果,赋权过程和结果在实现性别平等最终目标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赋权 参与式性别预算 描述性代表 临界规模 参与过程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