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花园宴会》中人物的描写手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曼行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3期18-19,共2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新西兰度过的。出身贵族家庭使她在十四岁时就能去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读书,她的写作生涯也由此开始。凯瑟琳...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新西兰度过的。出身贵族家庭使她在十四岁时就能去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读书,她的写作生涯也由此开始。凯瑟琳以写短篇小说闻名。她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小故事,用细腻的、简洁的手法,审慎、生动又深刻地向人们说明生活中的哲理,通过描绘生活中悲惨的遭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苦闷。《花园宴会》就是她最优秀、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短篇小说 人物形象 劳拉 宴会 英国文学 everything 描写手法 出身贵族 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描写手法
2
作者 雷成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4-90,107,共8页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对于艺术作品制定了三条标准。他说:“这三个条件是:一、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的即道德的态度,二、叙述的明晰,或者说,形式的美,这同是一个东西,三、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的爱...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对于艺术作品制定了三条标准。他说:“这三个条件是:一、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的即道德的态度,二、叙述的明晰,或者说,形式的美,这同是一个东西,三、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的爱憎感情。”这三个条件实质上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善和美的统一。尽管托尔斯泰的艺术观中,带有某些宗教色彩,可是,托尔斯泰总是致力于真和善的统一,总使真和善与美处于和谐之中。因此,托尔斯泰既承认真实的重要性,同时也十分看重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描写的真实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就构成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描写手法 内容与形式 心理描写 批判现实主义 肖象 心理活动 艺术形式 文学大师 安娜·卡列尼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描写手法的变迁
3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施咸荣在《西方文学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新手法》(《十月》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说,西方文学刻划人物性格比较侧重心理描写。从莎士比亚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断加深,但主要手法是象狄更斯、巴尔扎克那样... 施咸荣在《西方文学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新手法》(《十月》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说,西方文学刻划人物性格比较侧重心理描写。从莎士比亚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断加深,但主要手法是象狄更斯、巴尔扎克那样,让作家充当“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象神一样任意进入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描写手法 人物内心世界 西方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 叙述者 巴尔扎克 莎士比亚 主要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人物描写的虚与实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远平 《思想战线》 1984年第6期75-79,34,共6页
虚与实本来是一对哲学范畴。有的哲学家认为,虚与实的关系表现为“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虚必成实,实中有虚”。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就构成为虚与实这一对美学范畴。在文艺领域里,我们所说的实笔,是指一种正面直接描写手法... 虚与实本来是一对哲学范畴。有的哲学家认为,虚与实的关系表现为“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虚必成实,实中有虚”。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就构成为虚与实这一对美学范畴。在文艺领域里,我们所说的实笔,是指一种正面直接描写手法,作者用色彩、线条、音响、动作、表情等,去直接地表现出实在形象,使读者的感官能够直接把握到客观对象的存在;虚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与实 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 美学范畴 艺术辩证法 虚中有实 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线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王子》对人性的唯美描写
5
作者 徐秀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36-37,共2页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受认可的读物之一。此书无论从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哲学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拟从对人性的描写手法上进行解析。人性本质有善恶好坏之分,常规描写大多加入对善...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受认可的读物之一。此书无论从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哲学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拟从对人性的描写手法上进行解析。人性本质有善恶好坏之分,常规描写大多加入对善的褒奖和对恶的打击,唯有《小王子》对于善恶的描写都唯美到极致,朴质又飘渺,启迪读者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王子》 人性 描写手法 简单 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侧面描写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学浩 《河南农业》 2010年第1X期55-56,共2页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与主体相近、相反、相关客体的描绘来表现主体,以使其鲜明突出,我们称这种描写手法为侧面描写手法。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欲知其本必先解其类,侧面描写的类别该如何把握呢?《艺概》
关键词 描写手法 《艺概》 文学鉴赏 罗敷 熙载 主体相 文学创作 《陌上桑》 正面描写 采桑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中的小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炳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71,共11页
约占《聊斋志异》篇目三分之一的“小文” ,除谐趣者外 ,皆属于志怪范围 ;但不与生活隔绝 ,人情世风 ,时露笔端 ,能使人多读而不倦。这就不是文笔简古而内容单调的《搜神记》之类的古书所能比拟。它有精彩的构思 ,生动的描写 ,深沉的哲... 约占《聊斋志异》篇目三分之一的“小文” ,除谐趣者外 ,皆属于志怪范围 ;但不与生活隔绝 ,人情世风 ,时露笔端 ,能使人多读而不倦。这就不是文笔简古而内容单调的《搜神记》之类的古书所能比拟。它有精彩的构思 ,生动的描写 ,深沉的哲理 ,冷峻的抨击 ,辛辣的嘲讽 ,一篇篇各有特色 ,精致绝伦。《聊斋志异》的精华虽不在小文 ,但如一位歌王 ,即使偶唱短曲 ,档次与大调无别 ;又如一座名窑 ,即使偶产盅匙 ,也必为瓷中上品。因此它成为我国古代志怪短作中独具光辉的一列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小文 志怪小说 构思 描写手法 哲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充分关注文本的独特性
8
作者 胡根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7,共10页
当前,学术界倡导依据“文本体式”开展阅读教学,“把小说当做小说来教,把散文当做散文来教,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把戏剧当做戏剧来教”,很多一线课堂也保证了教学内容大方向没有偏误,却失去了对文本具体特点的观照:教散文,凡涉... 当前,学术界倡导依据“文本体式”开展阅读教学,“把小说当做小说来教,把散文当做散文来教,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把戏剧当做戏剧来教”,很多一线课堂也保证了教学内容大方向没有偏误,却失去了对文本具体特点的观照:教散文,凡涉及人物,必定分析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各种描写手法,涉及事件,必定分析时间、地点等六要素;教小说,但凡传统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一应俱全,现代小说,必定叙述视角、叙述节奏等新角度一通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传统小说 特性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 外貌描写 描写手法 动作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花烂漫有奇香——从贺抒玉笔下的陕北妇女形象看其创作特色
9
作者 王延荣 《人文杂志》 198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有人说,贺抒玉的作品是“一朵朵盛开在黄土高原崖畔上的山丹丹花”,的确如此。在贺抒玉近年出版的《女友集》和《琴姐集》中,这位大西北女作家笔下的陕北妇女形象,淳朴、善良、热情、坚定,多彩多姿,个性鲜明,“山花烂漫有奇香”。正由... 有人说,贺抒玉的作品是“一朵朵盛开在黄土高原崖畔上的山丹丹花”,的确如此。在贺抒玉近年出版的《女友集》和《琴姐集》中,这位大西北女作家笔下的陕北妇女形象,淳朴、善良、热情、坚定,多彩多姿,个性鲜明,“山花烂漫有奇香”。正由于如此,吸引着我们由此着手探寻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形象 陕北农村 作家 创作特色 作品 《女友》 姐妹 家乡 战争年代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以《月光曲》为例
10
作者 罗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1-44,共4页
朗读以书面语为依据,但由于书面语和口语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技巧、方法、效果有着很大差别。因此,朗读不是简单的“见字出声”,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其中一项重要技巧是以作者心态把握形象性和逻辑性。这种技巧在散文、记叙文等含有大量描... 朗读以书面语为依据,但由于书面语和口语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技巧、方法、效果有着很大差别。因此,朗读不是简单的“见字出声”,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其中一项重要技巧是以作者心态把握形象性和逻辑性。这种技巧在散文、记叙文等含有大量描写手法的文体的朗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为例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传播 传播技巧 描写手法 统编教材 《月光曲》 记叙文 书面语 心态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极端”意识中解放出来
11
作者 贺善侃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6-8,共3页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称“扁平人物”的人物性格。作家创作“扁平人物”时,往往依循一个单纯的性格要素或理念,只选取一二种给人印象最深,因而也最鲜明的性格特征,着重渲染。扁平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鲜明突出;但由于作家的极端描写手法,...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称“扁平人物”的人物性格。作家创作“扁平人物”时,往往依循一个单纯的性格要素或理念,只选取一二种给人印象最深,因而也最鲜明的性格特征,着重渲染。扁平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鲜明突出;但由于作家的极端描写手法,又难免失真、扭曲。历史乃至人生也是一部人创作的作品。人在历史传统中面对现实,自我理解。如若被“极端”意识所统摄,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并极力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人物 思维方式 中华民族 性格特征 民族性格 人物性格 意识 描写手法 思维模式 民族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当时非寻常——细品《怎样听一首名曲》
12
作者 王春晨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共1页
还在等什么?一茶一桌一椅,一张古典乐唱片,一台留声机,再加一部古典乐散文,人生足矣。实在不得不佩服本书作者吴玫女士驾驭古今、博闻强识的能力以及超然物外、体验入微的描写手法。这本融汇古典音乐之最高峰经典作品的集合之作,让人读... 还在等什么?一茶一桌一椅,一张古典乐唱片,一台留声机,再加一部古典乐散文,人生足矣。实在不得不佩服本书作者吴玫女士驾驭古今、博闻强识的能力以及超然物外、体验入微的描写手法。这本融汇古典音乐之最高峰经典作品的集合之作,让人读来爱不释手,有种亲临现场,一睹为快、一听为快的冲动。本书以古典音乐欣赏为主线,分四个部分记录了作者聆听古典乐之中、之后的一些感悟与心得。内容如小溪流水般浸润人心,让读者如沐春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乐 吴玫 小溪流 描写手法 音乐欣赏 如沐春风 诗歌体 经典电影 勃拉姆斯 王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的真实性原则——论王蒙的艺术追求
13
作者 畅广元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8-55,共8页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已经崛起,王蒙,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佼佼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蒙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地思考“我们文学艺术的发展问题”,同时,“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已经崛起,王蒙,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佼佼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蒙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地思考“我们文学艺术的发展问题”,同时,“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一丝不苟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支持点”、“主题”、“题材”、“形式和风格”①,全力以赴地“为了更加成熟的文学”②,辛勤劳动、大胆探索。他认为:“成熟的文学应该是更加多样的文学,它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③因此,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小说创作多样化”④,并且非常严肃地向广大读者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传统 小说创作 艺术追求 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坛 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 思想解放 作品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上的歌声
14
作者 隋国祥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歌声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红楼梦》 课堂 《枉凝眉》 描写手法 文学艺术 学生 主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
15
作者 赵开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3-51,共9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为大众设想”,毕生致力于文艺的“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并在创作实践上显示了实绩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整风之后,最早地实践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而且以其创作实践,比较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为大众设想”,毕生致力于文艺的“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并在创作实践上显示了实绩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整风之后,最早地实践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而且以其创作实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多少年来,他在创作实践中,对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继承与革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从而为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光辉的范例,为革命文艺的成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赵树理的小说,是民族化、群众化的内容和民族化、群众化的形式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特色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多种因素之中。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拟另作探讨;本文仅就其艺术结构、描写手法、语言风格方面的特色作一简单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民族化 小说创作 毛泽东文艺思想 群众化 情节结构 作品 创作实践 语言风格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手之间》中两处插叙比较
16
作者 莫家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2,共2页
《挥手之间》中两处插叙比较安徽庐江裴岗中学莫家泉《挥手之间》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但并没有运用倒叙的方法,而是按时间顺序,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写起,至“十几年来”的现实落墨,运用了顺叙的方法。就在这整体顺... 《挥手之间》中两处插叙比较安徽庐江裴岗中学莫家泉《挥手之间》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但并没有运用倒叙的方法,而是按时间顺序,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写起,至“十几年来”的现实落墨,运用了顺叙的方法。就在这整体顺叙之中,还嵌用了两处插叙的文字。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手之间 叙事散文 回忆性 时间顺序 外貌描写 九四 延安人 轻松自如 描写手法 重写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文本解读的深处
17
作者 张存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1,共2页
“佯误诱导法”是张会军老师《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的突出特色,通过“可恶”“心狠”“狡猾”“贪心”四个关键词,将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神态、人物语言、小说主题勾连起来。可以看出,张老师“挖空心思”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良苦用心... “佯误诱导法”是张会军老师《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的突出特色,通过“可恶”“心狠”“狡猾”“贪心”四个关键词,将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神态、人物语言、小说主题勾连起来。可以看出,张老师“挖空心思”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良苦用心,让笔者充满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主题 文本解读 张会军 父母的心 学生自主探究 张老师 人物语言 莫言 审美风格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戏曲元素 提升思维品质
18
作者 张瑾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69,共2页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原典进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其在精巧布局、典型形象、描写手法、诗词曲赋、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值得高中生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面来看,《红楼梦》当得起“百科全书”这一称号,著名红...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原典进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其在精巧布局、典型形象、描写手法、诗词曲赋、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值得高中生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面来看,《红楼梦》当得起“百科全书”这一称号,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言:“读懂了《红楼梦》,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单论戏曲文化方面,《红楼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戏曲文化的精髓,多角度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戏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先生 中国古典小说 诗词曲赋 描写手法 统编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文化 戏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教学内容应尽量“单纯”
19
作者 李祖贵 吴海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2,共2页
一个文本作为教学资源时,它的教学价值是多元的。一节课上,应选择什么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价值,参考依据是语文课标及学生的认知层级和能力水平。《父母的心》是一个可以在不同学段都使用的教学资源,其教学内容也因学段实情的不同而迥异... 一个文本作为教学资源时,它的教学价值是多元的。一节课上,应选择什么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价值,参考依据是语文课标及学生的认知层级和能力水平。《父母的心》是一个可以在不同学段都使用的教学资源,其教学内容也因学段实情的不同而迥异,对“教什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怎么教”才能最有效。本课例,在“教什么”的方面所做的选择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价值 教学内容 父母的心 课例 问题教学 阅读经验 执教者 课堂教学 写作方法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作家王安友
20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王安友是一位农民出身的作家,他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解放后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这些作品紧密地結合着現实的斗爭,歌頌了农民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精神。反映了新事物与旧事物,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 王安友是一位农民出身的作家,他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解放后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这些作品紧密地結合着現实的斗爭,歌頌了农民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精神。反映了新事物与旧事物,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之間的斗爭。作家的深入生活和对新农村真摯的热爱,使着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气息、无論在语言的通俗暢达上还是描写手法上,都表現出朴实的大众化的风格。他的作品主要的有短篇“李二嫂改嫁”“协作”,短篇小說集“十棵苹果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深入生活 农民作家 农民社会主义 农村生活 苹果树 早期作品 武工队 描写手法 革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