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揆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饶怀民 《湖湘论坛》 1992年第3期75-79,共5页
刘揆一(1878—1950),祖籍湖南衡山,后迁居湘潭,遂为湘潭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见证人,又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代替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 刘揆一(1878—1950),祖籍湖南衡山,后迁居湘潭,遂为湘潭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见证人,又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代替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衔、主持东京同盟会本部工作长达四、五年之久,几乎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齐名;民国初年,他又出任过北京政府的工商总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毫无疑问,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揆一 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民主革命 黄兴 北京政府 宋教仁 湖南衡山 革命团体 武昌首义 刘道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两中》所见名号辨析
2
作者 曹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4,共10页
“两中”名称的来源应与礼器无关。“圭中”名称可能来自“揆中”;“祥中”的“祥”通“两”,“两”有协耦之意,表明“祥中”是协助“揆中”者,或是在“揆中”和夏后之间协调的人。所以,《两中》里“祥中”可以简省为“两”,但为区别代... “两中”名称的来源应与礼器无关。“圭中”名称可能来自“揆中”;“祥中”的“祥”通“两”,“两”有协耦之意,表明“祥中”是协助“揆中”者,或是在“揆中”和夏后之间协调的人。所以,《两中》里“祥中”可以简省为“两”,但为区别代表两位天使的“两中”,又特别制造了“祥中”的名号。“中”表示治国大法。“后”是人王的称呼,“夏后”指的不是禹而是启。“后帝”生前是杰出人王,死后进入天庭,并在天庭负责具体政治事务,是可以发号施令的最高统治者,属于祖先神,“后”是“后帝”在人间的化身。“上帝”是天道的象征,是“天”人格化的产物,属于至上神,所以在文中“上帝”常常与“皇天”对应出现。《两中》没有祖先神与至上神合二为一的现象。“上帝”可以有情感、有行动,可以降民监民,可以开示法则,可以赏善惩恶,却是不言的,不会直接发号施令。“后帝”和“上帝”都可以简省为“帝”,但“帝”的具体意涵必须放到文本中才能落实。将这一原则与《五纪》《参不韦》相比照,可以发现三者基本上是相通的,从而进一步确认了这三个文本可能有着共通的时代与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中 祥中 后帝 上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四圣一揆”思想的诠释学解读
3
作者 田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经的存在方式是在诠释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性存在。无视这种历史性的体用相生,经或者沦为历史之陈迹(考据学追寻的事实真相),或者成为与诠释史无涉的独断解读对象。宋代以降的疑古思潮预设前提是:第一,圣人思想与天道具有同一性与现成性。... 经的存在方式是在诠释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性存在。无视这种历史性的体用相生,经或者沦为历史之陈迹(考据学追寻的事实真相),或者成为与诠释史无涉的独断解读对象。宋代以降的疑古思潮预设前提是:第一,圣人思想与天道具有同一性与现成性。第二,后人与圣人(天)具有(至少是潜在的)平等的地位,可能通过对自家性体的体认达到对圣人与天的彻底澄明。第三,文本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初生之顷、"不易之侀"。三个前提的统一性在于一种脱离用而追寻体之本然面目的努力。经典作为体,其存在方式并非超然于诠释史上的某种实然定体,人对经典的理解努力也不是还原出本然面目,而是进入诠释史,在其历史性的用中生成更加丰富之体。船山在不同的体用论基础上对《周易》生成史的描述是源始整体由数开始依次生出画、象、德、义、辞的过程,"生"内在于自身整体。"四圣一揆"指向的不是人作为孤立个体的制作,而是易作为天道在历史中的不断生成开显,前圣后圣道说的始终是"一",后之学者总是已经处于历史之中,只能以不断重返的方式来重新生成"一"(也包括经典)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四圣一 疑古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杆银钩老笔翻 力能从简意能繁——程正揆山水画赏介
4
作者 石含芳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文章从清代绘画发展特点入手,阐述了清代著名的山水画"遗民画家"程正揆的画风、画艺,着重介绍了其主题性手卷《江山卧游图》,以及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程正揆的一幅山水画。
关键词 程正 江山卧游图 清代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道揆治疗重症脑炎经验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孟跃 周根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7-288,共2页
罗道揆验案3则,流脑暴发性败血症,治以大剂清热凉血;化脑普通型,治以泻火利湿解毒;化脑暴发型,治以大剂清热凉血解毒熄风,效果满意。
关键词 脑炎 医案 罗道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桂芬与同治《苏州府志》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振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冯桂芬继承我国纂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晚年致力于纂修《苏州府志》,纂成一部别具特色的善志。同治《志》的特征:倾注了冯氏反对太平天国和裁减苏州赋额的主张。对于冯氏与太平天国的对立,似不宜作全盘的否定,而“记兵”所述,是苏... 冯桂芬继承我国纂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晚年致力于纂修《苏州府志》,纂成一部别具特色的善志。同治《志》的特征:倾注了冯氏反对太平天国和裁减苏州赋额的主张。对于冯氏与太平天国的对立,似不宜作全盘的否定,而“记兵”所述,是苏州、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系统的太平军军事斗争简史。而对苏州府并及松汪府因赋的历史和现状的记叙,尤其是对当时赋税的种种弊端的揭露,独具胆识,勾勒了宋以来,着重是清代苏州赋税足以征信的历史。为俟后对明清时代苏州重赋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可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兵》 《公启曾协 催科 浮粮 本色 折色 漕白正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金陵八家”说 唱“金陵六大家”——兼谈戴本孝在金陵画坛的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阮荣春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4期14-18,共5页
清初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大高潮,而当时“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江宁)为盛”,画人逐鹿于金陵画坛,各种画风于此混流,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金陵画坛”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 清初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大高潮,而当时“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江宁)为盛”,画人逐鹿于金陵画坛,各种画风于此混流,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金陵画坛”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寥寥无几。n金陵画坛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仅“金陵画派”及“金陵八家”的名称或人员组成就值得商榷。我认为在清初的金陵画坛上强手如林,而以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这些画家名以“金陵八家”或“金陵画派”是不合适的。第一,除龚贤外,他们不能代表清初金陵画坛的最高水平,当时享名画坛的石溪、石涛、程正揆、张大风等绘画水平远远超出了其它七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本孝 龚贤 邹喆 程正 石涛 中国绘画 樊圻 谢荪 余生诗稿 文人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朝偷刨安图银两案
8
作者 吕小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商人 安图 仆人 银两 偷窃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