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导电机理及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建广 唐谟堂 +2 位作者 杨声海 唐朝波 张保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导电机理和该材料湿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晶格的氧缺位、5价Sb杂质在SnO_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2种主要机理,湿相制备超细ATO可分为均相沉淀和非均相沉淀方案,其中均相沉淀...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导电机理和该材料湿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晶格的氧缺位、5价Sb杂质在SnO_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2种主要机理,湿相制备超细ATO可分为均相沉淀和非均相沉淀方案,其中均相沉淀法的产品质量最佳。最后列举了ATO超细粉制备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ato 导电机理 制备方法 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建广 唐谟堂 +1 位作者 杨声海 唐朝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6-974,共9页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的问题,以(NH4)2SnCl6和Sb4O5Cl2为原料,采用配合共沉淀法,考察了反应过程中的pH、反应温度、掺锑浓度、煅烧温度、前驱体洗涤次数和分散剂种类等对ATO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条件,即:滴定终点pH=3,反应温度60℃,锑掺杂浓度10%(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600℃,前驱体洗涤次数为6次,采用分散剂c,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制备 液相共沉淀法 反应温度 洗涤次数 最优化条件 热处理温度 有价金属 直接提取 二次资源 反应过程 煅烧温度 滴定终点 质量分数 杂浓度 ato 分散剂 前驱体 阳极泥 氯氧 高纯氯 纳米级 不同步 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颗粒:共沸蒸馏干燥法制备及隔热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松领 朱朋莉 +1 位作者 孙蓉 汪正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83-1888,共6页
以五水合四氯化锡、三氯化锑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氨水为沉淀剂,乙酸异戊酯为共沸溶剂,共沸蒸馏干燥前驱体溶胶,650℃煅烧后制备了单分散不同锑掺杂量的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锑含量对颗粒粒径、光电性质具有重要影响,10m... 以五水合四氯化锡、三氯化锑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氨水为沉淀剂,乙酸异戊酯为共沸溶剂,共沸蒸馏干燥前驱体溶胶,650℃煅烧后制备了单分散不同锑掺杂量的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锑含量对颗粒粒径、光电性质具有重要影响,10mol%锑掺杂量时,样品具有最低的电阻率以及最优良的光学性质(最高的可见光透过率与近红外屏蔽效果),电学性质。ATO与聚氨酯复合涂膜玻璃隔热测试表明,涂层薄膜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小热量的传递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共沸干燥 光学电学性质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复合改性剂处理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体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湘伟 陈振华 +1 位作者 严红革 黄培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449,共6页
用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复合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处理温度、分散介质以及钛酸四丁酯与硬脂酸的量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用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复合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处理温度、分散介质以及钛酸四丁酯与硬脂酸的量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形貌、分散状态以及改性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处理温度、适当增加复合改性剂中硬脂酸的量并选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改性效果;钛酸四丁酯的作用是与粉体粒子表面的羟基以及吸附水反应产生偶联点,如M—O—Ti—OH,这些偶联点易于与羧酸反应;在低温时RCOO-与偶联点的Ti(IV)之间以配合物的形式发生作用,在回流温度下处理时,主要发生酯化反应,使硬脂酸更牢固地嫁接到粉体粒子表面,改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二氧化锡 纳米粉体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担载I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高阳 许军元 +1 位作者 蒋钜明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析、电化学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制备ATO粉体电导率最大时(0.581 S/cm)的条件为:Sb掺杂浓度10%,pH值为3.5,煅烧温度为600℃。采用IrO_2/ATO催化剂的单体电池,在800mA/cm^2、80℃时,所需槽电压仅为1.4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ato) 水电解 析氧催化剂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棒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勇 陈国建 +2 位作者 陈雪梅 於定华 陈建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4-98,共5页
以SnCl_4·5H_2O和SbCl_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纳米级掺锑二氧化锡(ATO)的前驱物,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成功制备了直径为10-30nm,长为50-500nm的金红石结构的ATO纳米棒。运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 以SnCl_4·5H_2O和SbCl_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纳米级掺锑二氧化锡(ATO)的前驱物,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成功制备了直径为10-30nm,长为50-500nm的金红石结构的ATO纳米棒。运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比表面仪(BET法)对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较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粉体形貌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导电性能 热处理时间 纳米级 热处理温度 粉体 纳米棒 SNCL4·5H2O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制备及电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芬 甘复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2-55,共4页
采用改进的热氧化工艺制备了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对电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以自制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进行了对硝基苯酚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采用改进的热氧化工艺制备了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对电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以自制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进行了对硝基苯酚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等为检测手段,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涂层电极 对硝基苯酚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锑掺杂二氧化锡前驱体的后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秋星 刘蕤 涂伟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3-619,共7页
以SnCl4·5H2O,SbCl3和(NH4)2CO3为基本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研究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前驱体的固液相分离过滤速度和产物ATO粒径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借助透射电镜(TEM)、热重... 以SnCl4·5H2O,SbCl3和(NH4)2CO3为基本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研究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前驱体的固液相分离过滤速度和产物ATO粒径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借助透射电镜(T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量PAM对纳米ATO前驱体进行絮凝处理,不但能显著提高纳米ATO前驱体的固液相分离速度,缩短分离过滤时间,且能有效地抑制硬团聚的形成;采用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对纳米ATO前驱体进行絮凝处理,分离过滤时间仅为原来的1/10,所得产物平均粒径小于1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ato) 聚丙烯酰胺(PAM) 硬团聚 分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浓度对二氧化锡纳米微粉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青山 张金朝 +2 位作者 宋鹂 苑树强 王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83-1288,共6页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掺锑SnO2纳米级微粉.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差热分析(DTA)等观测手段对微粉末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掺锑浓度对物相、粉末颗粒度及电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低掺杂浓度样品(x...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掺锑SnO2纳米级微粉.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差热分析(DTA)等观测手段对微粉末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掺锑浓度对物相、粉末颗粒度及电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低掺杂浓度样品(x≤0.462),Sb原子固溶于四方晶系SnO2中,高掺杂浓度样品(x≥0.519),Sb原子将从固溶体中脱溶并被氧化为Sb2O4相;掺杂Sb可以减小SnO2的晶粒度,在热处理时阻碍 SnO2晶粒长大,掺杂浓度>0.181时,进一步掺杂对粉末粒度没有明显的影响;SnO2粉末电导率随掺锑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掺杂浓度为0.095时粉末电导率达到极大值,当掺杂浓度>0.245时,粉末电阻快速增大.兼顾掺杂浓度对粉末粒度和电阻的影响,合适的掺杂浓度x为0.181~0.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浓度 二氧化锡 纳米微粉 纳米级 电阻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掺锑二氧化锡隔热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亚玲 曾和平 +3 位作者 房丽婷 江河 黎长城 吕梅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3,共4页
以有机硅丙乳液为成膜物,掺锑二氧化锡水性浆料为填料,通过涂布得到透明稳定的掺锑二氧化锡(ATO)隔热薄膜.利用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自制隔热箱分别研究了ATO质量百分比含量对薄膜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O含量增加,紫... 以有机硅丙乳液为成膜物,掺锑二氧化锡水性浆料为填料,通过涂布得到透明稳定的掺锑二氧化锡(ATO)隔热薄膜.利用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自制隔热箱分别研究了ATO质量百分比含量对薄膜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O含量增加,紫外区与可见区透过率均降低,其隔热性能呈上升趋势.ATO含量为5%时,可见光透过率高达80%,隔热温差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ato) 薄膜 隔热性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导电粉粒度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青山 张金朝 宋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9-496,共8页
SnO2超细粉用作透明导电膜和导电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在掺杂浓度Sb2O3∶SnO2=9∶100(重量比)的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级的SnO2超细粉.运用差示扫描... SnO2超细粉用作透明导电膜和导电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在掺杂浓度Sb2O3∶SnO2=9∶100(重量比)的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级的SnO2超细粉.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失重分析(DSC-TG)、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UV)等观测手段对微粉末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温度、时间)对粉末颗粒度和电阻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掺锑SnO2导电粉的显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二氧化锡纳米导电粉 粒度 微粉末特性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锑二氧化锡包覆改善LiNi_(0.82)Co_(0.11)Mn_(0.07)O_(2)正极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国峰 马帅 +1 位作者 裴东 王九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固相法在LiNi_(0.82)Co_(0.11)Mn_(0.07)O_(2)(高镍NCM)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了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并对比了不同包覆比例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表明,ATO在高镍NCM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分布。相比未包覆的高镍NC... 采用固相法在LiNi_(0.82)Co_(0.11)Mn_(0.07)O_(2)(高镍NCM)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了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并对比了不同包覆比例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表明,ATO在高镍NCM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分布。相比未包覆的高镍NCM正极材料(P-NCM),经过包覆的高镍NCM(ATO-NCM)表现出了更好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0.25%(质量分数)ATO-NCM常温时3 C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78.76 mAh/g,而P-NCM的放电比容量仅为166.02 mAh/g,1 C 50次循环后,0.25%的ATO-NCM材料的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5.6%,远高于P-NCM的91.2%。ATO包覆可将高镍NCM的热分解温度提升10℃以上,且放热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二氧化锡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掺锑SnO_2导电粉体的水热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卓立宏 谢海泉 郭应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Antimony-doped tin oxide nanometer conductive-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from the starting SnCl4.5H2O and SbCl3.The conductive-powder compose and the appearan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 Antimony-doped tin oxide nanometer conductive-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from the starting SnCl4.5H2O and SbCl3.The conductive-powder compose and the appearan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and TEM.The effets of doping capacity,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H on nanoparticles grainsize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possessed tetragonal rutile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near 16 nm,the particles of resistance rate to 12.3Ω.cm.TEM photograph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weakly agglome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导电粉体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测试的ATO/PU涂层隔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宝元 钟明强 +1 位作者 董绍春 冯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6,23,共4页
对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的隔热效果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发现无论对被隔热空间还是对涂层本身,一定时间后能量均达到动态平衡,涂层具有持久隔热效果。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涂层光谱性能,发现其对红外光主要以吸... 对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的隔热效果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发现无论对被隔热空间还是对涂层本身,一定时间后能量均达到动态平衡,涂层具有持久隔热效果。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涂层光谱性能,发现其对红外光主要以吸收为主而非反射。根据光源能量流程去向和半导体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宏微观隔热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ATO/PU(聚氨酯)涂层对入射光能量的阻隔,在紫外区域以本征吸收为主,反射为辅,在红外区域以自由载流子吸收为主,反射为辅,从而产生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ato) 聚氨酯涂层 透明隔热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低发射率ATO粉末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兴华 於定华 +1 位作者 马新胜 汪中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3,共5页
ATO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 ,可制成红外迷彩涂层 ,应用到军事领域。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低发射率的ATO粉末 ,并和特定的粘结剂制得了ATO涂层 ,测得了涂层的发射率和粉末的电阻 ,考察了影响涂层发射率和粉末... ATO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 ,可制成红外迷彩涂层 ,应用到军事领域。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低发射率的ATO粉末 ,并和特定的粘结剂制得了ATO涂层 ,测得了涂层的发射率和粉末的电阻 ,考察了影响涂层发射率和粉末电阻的因素 ,并对高温烧结的ATO粉末的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红外发射率 化学共沉淀法 粉末电阻 高温烧结 载流子浓度 二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粉体制备及其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昭军 施利毅 杭建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5-759,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微粉,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粉体形貌及晶形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分散剂种类、添加量等对...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微粉,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粉体形貌及晶形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分散剂种类、添加量等对ATO水浆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分析及Zeta电位的测定,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筛选,最终制得分散性、稳定性均较好的纳米ATO水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to 纳米粉体 二氧化锡 分散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ATO透明抗静电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六六 陈国建 +1 位作者 吴秋芳 於定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制备了含纳米掺锑二氧化锡 (ATO)透明抗静电涂料。讨论了ATO含量、基料树脂、溶剂、研磨时间和附着力促进剂对涂层的表面电阻和透明度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锡 涂料 透明性 抗静电 基料树脂 溶剂 研磨时间 附着力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模塑制备超疏水半透明隔热ATO/PU复合薄膜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杰 黄宝元 钟明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3,共6页
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或贴膜是一种节能新材料,但其表面不耐脏,超疏水化可解决此问题。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上,采用溶液浇注微模塑法制得了不同ATO含量的ATO/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功能膜,其水静态接触角达(151.3&#... 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或贴膜是一种节能新材料,但其表面不耐脏,超疏水化可解决此问题。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上,采用溶液浇注微模塑法制得了不同ATO含量的ATO/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功能膜,其水静态接触角达(151.3±2.1)°,水滴在膜表面极易滚落,同时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半透明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薄膜表面微结构,发现ATO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微米级乳突表面及乳突之间布满纳米级小凸起,这种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相结合的二阶结构,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是引起隔热薄膜表面超疏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规模制备半透明隔热自清洁聚氨酯薄膜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水性聚氨酯 隔热膜 超疏水 仿生微模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玮 张慧勤 +2 位作者 陈燕 祝译 王君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掺锑二氧化锡(PMMA/ATO)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分散良...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掺锑二氧化锡(PMMA/ATO)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分散良好,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获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当纳米ATO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起到了交联点的作用,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ATO的增加而升高,从而改善了PMMA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纳米粉体的液相有机改性及其机理探讨
20
作者 吴湘伟 陈振华 严红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以硬脂酸和钛酸四丁酯为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分散介质、钛酸四丁酯和硬脂酸的比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TG,TEM,FT-IR,XPS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 以硬脂酸和钛酸四丁酯为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分散介质、钛酸四丁酯和硬脂酸的比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TG,TEM,FT-IR,XPS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形貌、分散状态以及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处理温度、适当增加复合改性剂中硬脂酸的配比并选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二氧化锡(ato) 纳米粉体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