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掺杂阴离子对电化学合成的聚邻甲苯胺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东豪
石玉军
穆绍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983-986,共4页
邻甲苯胺在酸性介质中的聚合速率与酸的种类有关,聚合速率影响了各种掺杂阴离子聚合物膜的形态,聚合物的电导率、循环伏安曲线形状受掺杂阴离子的影响,其电容量与掺杂阴离子的种类及形态有关,阴离子的种类对电极电位和紫外-可见光谱无...
邻甲苯胺在酸性介质中的聚合速率与酸的种类有关,聚合速率影响了各种掺杂阴离子聚合物膜的形态,聚合物的电导率、循环伏安曲线形状受掺杂阴离子的影响,其电容量与掺杂阴离子的种类及形态有关,阴离子的种类对电极电位和紫外-可见光谱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邻甲苯胺
电化学聚合
掺杂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阴离子硫氧化还原与Li_(1-x)NiO_(2-y)S_y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
3
2
作者
鄢慧君
李彪
+1 位作者
蒋宁
夏定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1-1788,共8页
高镍层状氧化物是电动汽车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了Li_(1-x)NiO_(2-y)S_y材料的脱锂过程。通过GGA+U计算分析了体系费米能级处的电子结构,充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制和热稳定性。在Li_(1-x)NiO...
高镍层状氧化物是电动汽车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了Li_(1-x)NiO_(2-y)S_y材料的脱锂过程。通过GGA+U计算分析了体系费米能级处的电子结构,充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制和热稳定性。在Li_(1-x)NiO_(2-y)S_y脱锂过程中,首次发现硫参与电荷补偿,抑制过渡金属的迁移,降低晶格扭曲幅度和提高体系中氧的稳定性。这种基于硫阴离子氧化还原对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电化学行为的调制有助于设计高稳定性的高镍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掺杂
硫氧化还原
结构稳定性
热稳定性
过渡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郝定邦
栗永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9-2498,共10页
传统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和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铁锰基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时晶体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相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会迅速衰退,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和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本...
传统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和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铁锰基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时晶体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相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会迅速衰退,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和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本工作采用阴离子F^(-)掺杂和金属氧化物CuO包覆制备出P2/O3混合相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铁锰基正极材料,并分析了不同包覆温度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分散谱(EDS)显示CuO对材料表面实现了致密均匀包覆,非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ex-situ XRD)结果表明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未出现不可逆相变,晶体结构保持良好。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800材料在2.0~4.2 V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22.7 mAh/g,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2.62%;在5C和10C大倍率充放电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和8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达到75 mAh/g和6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以上。结果表明F^(-)掺杂形成的强TM—F键以及均匀致密包覆的CuO层保持了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抑制了不可逆O2相的产生,减少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了因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造成正极材料剥落。本工作显著提升了材料在高倍率下的长循环性能,为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铁锰基正极材料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
离子
电池
复合相结构
阴离子
掺杂
包覆改性
结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阴离子取代合成Sr_3LaA_xV_(3-x)O_(12)∶Eu^(3+)(A=Mo,W)白光荧光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国辉
王小军
+3 位作者
陈彩花
梁利芳
蒙丽丽
张丽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85-1394,共10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_3La A_xV_(3-x)O_(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_4^(2-)和WO_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_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_3La A_xV_(3-x)O_(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_4^(2-)和WO_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_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oO_4^(2-)和WO_4^(2-)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能明显减弱VO_4^(3-)的发光,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_4^(3-)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_4^(3-)发光和Eu^(3+)离子发光,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荧光粉
阴离子
掺杂
Eu^3+发光性能
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i(SxSe1-x)2纳米线阵列催化电极的制备与析氢性能
被引量:
3
5
作者
郭亚杰
李帆
+2 位作者
郭栋
张春瑞
卢尚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11-16015,共5页
黄铁矿型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MX 2,典型的M=Fe、Co或Ni,X=S或Se)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电催化剂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系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本研...
黄铁矿型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MX 2,典型的M=Fe、Co或Ni,X=S或Se)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电催化剂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系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掺杂调控催化剂成分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性能。以S和Se共掺杂Ni基硫属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碳纤维纸作为导电基底,采用水热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出Ni 2-(CO 3)(OH) 2纳米线阵列作为前驱体,并以S/Se混合粉作为反应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S/Se与Ni 2(CO 3)(OH) 2的反应,合成了成分可控的阴离子共掺Ni(S x Se 1- x ) 2纳米线阵列自支撑一体化催化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分的Ni(S x Se 1- x ) 2中,Ni(S 0.81 Se 0.19 ) 2纳米线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仅需要93 mV和135 mV的过电位就可以分别驱动10 mA·cm -2 和100 mA·cm -2 的电流密度,对应的Tafel斜率也低至42.07 mV·dec -1 。研究表明,阴离子掺杂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高效率、低成本碱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硒化镍
阴离子
掺杂
电催化剂
析氢反应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1.95)Y_(0.05)(Y=O,F,Cl,Br)正极材料的合成及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水香
张海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LiNi1/3Co1/3Mn1/3O1.95Y0.05(Y=O,F,Cl,Br)正极材料,在850℃空气氛围下煅烧20h得到晶型较好的正极材料。以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XRD显示F-和Cl-掺杂材...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LiNi1/3Co1/3Mn1/3O1.95Y0.05(Y=O,F,Cl,Br)正极材料,在850℃空气氛围下煅烧20h得到晶型较好的正极材料。以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XRD显示F-和Cl-掺杂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层状结构;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F-和Cl-的材料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优于未掺杂材料,特别是掺杂F-材料在55℃,电压范围为2.0~4.6V,0.15mA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7.5mAh/g,且0.9mA电流下第60次循环的容量仍达到165.1mAh/g。掺杂Br-的材料结构稳定性、循环性能和放电比容量均比未掺杂材料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
离子
电池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阴离子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掺杂阴离子对电化学合成的聚邻甲苯胺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东豪
石玉军
穆绍林
机构
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983-986,共4页
文摘
邻甲苯胺在酸性介质中的聚合速率与酸的种类有关,聚合速率影响了各种掺杂阴离子聚合物膜的形态,聚合物的电导率、循环伏安曲线形状受掺杂阴离子的影响,其电容量与掺杂阴离子的种类及形态有关,阴离子的种类对电极电位和紫外-可见光谱无影响。
关键词
聚邻甲苯胺
电化学聚合
掺杂阴离子
Keywords
Doped anions, Poly-o-methylaniline, UV-visible spectrum,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分类号
O632.63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离子硫氧化还原与Li_(1-x)NiO_(2-y)S_y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
3
2
作者
鄢慧君
李彪
蒋宁
夏定国
机构
北京大学工学院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1-1788,共8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New Energy Project for Electric Vehicle of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China(2016YFB0100200)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671004)~~
文摘
高镍层状氧化物是电动汽车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了Li_(1-x)NiO_(2-y)S_y材料的脱锂过程。通过GGA+U计算分析了体系费米能级处的电子结构,充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制和热稳定性。在Li_(1-x)NiO_(2-y)S_y脱锂过程中,首次发现硫参与电荷补偿,抑制过渡金属的迁移,降低晶格扭曲幅度和提高体系中氧的稳定性。这种基于硫阴离子氧化还原对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电化学行为的调制有助于设计高稳定性的高镍正极材料。
关键词
阴离子
掺杂
硫氧化还原
结构稳定性
热稳定性
过渡金属迁移
Keywords
Anion doping
Sulfur redox
Structural stability
Thermal stability
Transition metalmigration
分类号
O614.111 [理学—无机化学]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郝定邦
栗永利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9-2498,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1302)。
文摘
传统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和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铁锰基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时晶体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相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会迅速衰退,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和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本工作采用阴离子F^(-)掺杂和金属氧化物CuO包覆制备出P2/O3混合相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铁锰基正极材料,并分析了不同包覆温度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分散谱(EDS)显示CuO对材料表面实现了致密均匀包覆,非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ex-situ XRD)结果表明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未出现不可逆相变,晶体结构保持良好。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800材料在2.0~4.2 V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22.7 mAh/g,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2.62%;在5C和10C大倍率充放电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和8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达到75 mAh/g和6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以上。结果表明F^(-)掺杂形成的强TM—F键以及均匀致密包覆的CuO层保持了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抑制了不可逆O2相的产生,减少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了因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造成正极材料剥落。本工作显著提升了材料在高倍率下的长循环性能,为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铁锰基正极材料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钠
离子
电池
复合相结构
阴离子
掺杂
包覆改性
结构转变
Keywords
sodium-ion batteries
hybrid-phase structure
anion doping
coating modification
phase transition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离子取代合成Sr_3LaA_xV_(3-x)O_(12)∶Eu^(3+)(A=Mo,W)白光荧光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国辉
王小军
陈彩花
梁利芳
蒙丽丽
张丽霞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85-139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1004)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_3La A_xV_(3-x)O_(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_4^(2-)和WO_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_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oO_4^(2-)和WO_4^(2-)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能明显减弱VO_4^(3-)的发光,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_4^(3-)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_4^(3-)发光和Eu^(3+)离子发光,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关键词
钒酸盐荧光粉
阴离子
掺杂
Eu^3+发光性能
白光荧光粉
Keywords
vanadate phosphor
anion substitution
luminescence of Eu 3+
white phosphor
分类号
O614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i(SxSe1-x)2纳米线阵列催化电极的制备与析氢性能
被引量:
3
5
作者
郭亚杰
李帆
郭栋
张春瑞
卢尚智
机构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11-16015,共5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GY-033)
陕西省博士后特等资助项目(2017BSHTDZZ01)。
文摘
黄铁矿型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MX 2,典型的M=Fe、Co或Ni,X=S或Se)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电催化剂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系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掺杂调控催化剂成分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性能。以S和Se共掺杂Ni基硫属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碳纤维纸作为导电基底,采用水热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出Ni 2-(CO 3)(OH) 2纳米线阵列作为前驱体,并以S/Se混合粉作为反应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S/Se与Ni 2(CO 3)(OH) 2的反应,合成了成分可控的阴离子共掺Ni(S x Se 1- x ) 2纳米线阵列自支撑一体化催化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分的Ni(S x Se 1- x ) 2中,Ni(S 0.81 Se 0.19 ) 2纳米线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仅需要93 mV和135 mV的过电位就可以分别驱动10 mA·cm -2 和100 mA·cm -2 的电流密度,对应的Tafel斜率也低至42.07 mV·dec -1 。研究表明,阴离子掺杂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高效率、低成本碱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二硒化镍
阴离子
掺杂
电催化剂
析氢反应
催化活性
Keywords
nickel diselenide
anion doping
electrocatalys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tic activity
分类号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TQ116.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1.95)Y_(0.05)(Y=O,F,Cl,Br)正极材料的合成及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水香
张海朗
机构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5页
文摘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LiNi1/3Co1/3Mn1/3O1.95Y0.05(Y=O,F,Cl,Br)正极材料,在850℃空气氛围下煅烧20h得到晶型较好的正极材料。以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XRD显示F-和Cl-掺杂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层状结构;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F-和Cl-的材料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优于未掺杂材料,特别是掺杂F-材料在55℃,电压范围为2.0~4.6V,0.15mA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7.5mAh/g,且0.9mA电流下第60次循环的容量仍达到165.1mAh/g。掺杂Br-的材料结构稳定性、循环性能和放电比容量均比未掺杂材料差。
关键词
锂
离子
电池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阴离子
掺杂
Keywords
Li-ion battery
sol-gel
anode material
anion doping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掺杂阴离子对电化学合成的聚邻甲苯胺性质的影响
孙东豪
石玉军
穆绍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阴离子硫氧化还原与Li_(1-x)NiO_(2-y)S_y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鄢慧君
李彪
蒋宁
夏定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的性能研究
郝定邦
栗永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阴离子取代合成Sr_3LaA_xV_(3-x)O_(12)∶Eu^(3+)(A=Mo,W)白光荧光粉
杨国辉
王小军
陈彩花
梁利芳
蒙丽丽
张丽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Ni(SxSe1-x)2纳米线阵列催化电极的制备与析氢性能
郭亚杰
李帆
郭栋
张春瑞
卢尚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1.95)Y_(0.05)(Y=O,F,Cl,Br)正极材料的合成及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水香
张海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