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的橘红丸中浙贝母掺伪投料研究
1
作者 薛平 张晓璐 +4 位作者 张佳莉 黄强燕 顾峥嵘 刘旻虹 朱嘉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0-1417,共8页
目的建立橘红丸中3种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湖贝甲素)的测定方法,探究该制剂中浙贝母投料的情况,初步建立浙贝母中湖北贝母掺伪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 目的建立橘红丸中3种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湖贝甲素)的测定方法,探究该制剂中浙贝母投料的情况,初步建立浙贝母中湖北贝母掺伪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 C_(18)(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1)和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采集模式,以多反应检测模式测定170批次橘红丸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自制模拟不同掺伪比例的湖北贝母阳性样品,拟定简便高效的掺伪检测方法。结果3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75),平均回收率92.0%~106.2%,方法学结果良好。61批次样品疑似存在以湖北贝母替代或混入浙贝母投料问题,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含量的比值<1.15。61批次样品包含27批次大蜜丸样品,湖贝甲素含量范围为2.636~9.939μg·g^(-1);34批次水蜜丸样品湖贝甲素含量范围为6.752~48.137μg·g^(-1)。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准确,在不额外增加企业大量成本的情况下,可用于橘红丸中浙贝母掺伪投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丸 浙贝母 湖北贝母 质量控制 掺伪投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