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系统参数变化对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冶 方勃 +2 位作者 张业伟 谭立军 于子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9-194,共6页
为了优化液体火箭推进系统,避免POGO振动引起液体火箭低频振动环境恶化对火箭飞行过程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液体火箭POGO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动态灵敏度技术,提出了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对推进系统参数的灵敏度时域分析模型。通过数... 为了优化液体火箭推进系统,避免POGO振动引起液体火箭低频振动环境恶化对火箭飞行过程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液体火箭POGO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动态灵敏度技术,提出了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对推进系统参数的灵敏度时域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推进系统流体惯性、阻力和刚度参数以及泵的动态增益变化对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对流体惯性和阻力参数的敏感程度比流体刚度参数明显大,泵动态增益的变化对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最大,泵前短管的流体刚度变化对液体火箭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最小。为减小液体火箭纵向振动,进一步研究POGO振动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 POGO振动 纵向振动响应 推进系统参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单体船推进系统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2
作者 孙筱波 高雷 +1 位作者 李密 杨松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建立高速单体船推进系统参数辨识的数学模型,采用优化的方法辨识推进系统的各参数,将辨识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辨识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高速单体船 推进系统参数 系统辨识 遗传算法 罚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童慧峰 唐志平 +5 位作者 胡晓军 龚平 李静 蔡建 王声波 林丽耘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80-1384,共5页
 采用单脉冲激光进行了大气环境下激光烧蚀小钢珠实验,得到其推进效应参数,发现并分析了钢珠在不同放置位置(焦前与焦后)时不同的物理现象;为了得到一系列定量实验数据,采用自行研制的激光冲量靶仪进行了单脉冲激光烧蚀推进效应实验测...  采用单脉冲激光进行了大气环境下激光烧蚀小钢珠实验,得到其推进效应参数,发现并分析了钢珠在不同放置位置(焦前与焦后)时不同的物理现象;为了得到一系列定量实验数据,采用自行研制的激光冲量靶仪进行了单脉冲激光烧蚀推进效应实验测试,得到了不同环境条件、不同靶材料的激光推进效应参数,并与国外的实验数据以及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靶材料和激光功率密度是影响冲量耦合系数的主要因素,冲量耦合系数随环境气压的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推进 烧蚀模式 推进参数 激光冲量靶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下穿引起已建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理论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琼方 林存刚 +2 位作者 丁智 夏唐代 单华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68-572,共5页
盾构下穿会引起邻近已建隧道附加应力的变化,使已建隧道产生变形,对已建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明德林(Mindlin)解,经数值积分可以计算出盾构产生的刀盘附加推力q、盾壳摩擦力f及同步注浆附加压力p作用下所引起的已... 盾构下穿会引起邻近已建隧道附加应力的变化,使已建隧道产生变形,对已建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明德林(Mindlin)解,经数值积分可以计算出盾构产生的刀盘附加推力q、盾壳摩擦力f及同步注浆附加压力p作用下所引起的已建隧道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同时,利用镜像法算出在土体损失作用下已建隧道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再将已建隧道视为温克勒(Winkler)地基梁,应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即可算出上述4个参数作用下已建隧道的变形,根据盾构穿越的不同工况,将上述参数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叠加得到已建隧道总变形。通过杭州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1号线隧道的工程实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推进参数 MINDLIN解 镜像法 温克勒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顶管法地铁车站施工沉降控制技术实践——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工程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列成 黄德中 邱龑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5-1593,共9页
大断面矩形顶管法在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设中尚无相关工程经验,为满足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要求,实现地铁车站施工的微扰动,以国内首个软土地区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暗挖车站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其已... 大断面矩形顶管法在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设中尚无相关工程经验,为满足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要求,实现地铁车站施工的微扰动,以国内首个软土地区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暗挖车站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其已贯通的东线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即设定合理的推进参数、采用新型的管节止退装置、研发使用新型减摩触变泥浆和相应的压注工艺。其中,土舱上部土压力实际值略高于设定值,差异控制为-1.1%~7.5%,总推力、主刀盘转矩、推进速度与主刀盘转速等主要参数实际值严格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新型的管节止退装置将管节回缩量控制在35 mm以内;新型减摩触变泥浆性能以满足间隙填充为主,兼顾减小土体与管节间的摩擦力。基于地表实测变形数据分析表明,东线顶管隧道施工过程中,纵向最大累计沉降发生在距接收井约18 m处,约为2倍主刀盘直径,地表整体沉降控制在-15~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顶管 地铁车站 沉降控制 推进参数 新型止退系统 减摩触变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