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推论式感性工学的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少波 张慧 秦志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2-86,共5页
目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的情感意象需求,提出了基于推论式感性工学的汽车前脸造型优化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定位,其次收集并筛选感性词汇和造型样本,然后分解设计要素,建立语义差异轴,最后分析感性词汇与... 目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的情感意象需求,提出了基于推论式感性工学的汽车前脸造型优化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定位,其次收集并筛选感性词汇和造型样本,然后分解设计要素,建立语义差异轴,最后分析感性词汇与汽车前脸造型设计要素的映射关系,指导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结论得到了一款符合消费群体满意的紧凑型汽车前脸造型。将推论式感性工学应用到汽车前脸造型设计中,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设计产品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推论式 汽车前脸造型 消费者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论式感性工学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白仁飞 张峻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目的分析推论式感性工学研究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以空气净化器为实际案例进行了思路的展开和设计,通过收集感性词汇和产品样本、建立语义轴、分解产品设计要素等手段,配对了感性诉求与设计要素,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结论感性工... 目的分析推论式感性工学研究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以空气净化器为实际案例进行了思路的展开和设计,通过收集感性词汇和产品样本、建立语义轴、分解产品设计要素等手段,配对了感性诉求与设计要素,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结论感性工学在设计实践中应结合其他方法,并充分考虑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研究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感性工学 推论式 电子产品 空气净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槛时代、推论式理性与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转向
3
作者 王永忠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 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槛时代 推论式理性 基督教生命伦理学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的携带式水壶形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琦 聂桂平 杨正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采用前向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的实施程序,对携带式水壶感性特质及消费者对水壶造型的感性诉求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壶造型的感性特质与水壶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从而为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样板,对类似产品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感性工学 水壶造型设计 前向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 语意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三大逻辑学说证明理论的简单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志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7-31,共5页
古代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产生了三大逻辑学说——中国的“墨辩”、印度的因明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它们都是适应当时科学发展和论辩的需要而产生的。证明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把三大逻辑学说的证明理论作一简单比较,这对于... 古代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产生了三大逻辑学说——中国的“墨辩”、印度的因明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它们都是适应当时科学发展和论辩的需要而产生的。证明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把三大逻辑学说的证明理论作一简单比较,这对于我们继承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发展现代逻辑科学,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证明理论方面,三大逻辑学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两方面: 第一,古代逻辑大师都十分重视证明,对证明的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说 简单比 证明理论 因明学 三支论 推论式 重要内容 古代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墨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岳霖问题——从逻辑的角度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9,166,共12页
“金岳霖问题”指的是金岳霖在1930年提出的“中国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先决问题。第一个先决问题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哲学问题,先秦诸子有没有逻辑,如果有的话这个逻辑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第二个先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逻... “金岳霖问题”指的是金岳霖在1930年提出的“中国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先决问题。第一个先决问题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哲学问题,先秦诸子有没有逻辑,如果有的话这个逻辑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第二个先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逻辑一元论。逻辑的一元论看法要求助于现代哲学家的一种基础倾向,金岳霖在自己后来出版的《逻辑》《论道》《知识论》等著述中,援引皮尔士的“样型-凭借区分”学说来说明逻辑与逻辑系统、实质与形式之间的区别,以支持逻辑一元论。如果把两个先决问题中的后者解释成前者的必要条件,那么金岳霖的这些工作以及沈有鼎、张清宇等人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就可以被解释为对“金岳霖问题”所做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问题 逻辑一元论 逻辑与逻辑系统 样型-凭借区分 “侔”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unction of Generalization in Art History:Understanding Art across Traditions
7
作者 大卫.戴维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共12页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对阐释设定更为普遍的"科学"限制,让这些述说的阐释性质以及那些要提供跨文化跨历史理解的诉求一致起来。针对格尔兹探讨的阐释的人种志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清理了沃尔海姆有关巴克桑德尔的说法,亦即沃氏认为巴氏所述乃"个案内的概括"而非"跨个案的概括"。为此,针对格尔兹所谓的"个案内的概括",本文提出一种"实用主义的"解读。这样的解读目标在于提供一个"可理解的框架",以便确定一套推定的能指的位置;这个框架存在的理由在于能够服务于我们的阐释实践所植根的认知兴趣。本文认为,巴氏对"推论式批评"的辩护应该视为一种类似于"实用主义"方式的辩护方法。为此,本文从启发式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巴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阐释 迈克尔·巴克桑德尔 推论式批评 格尔兹 个案内概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修辞破解修辞——尼采修辞观念探析
8
作者 谭善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了"面具"。"面具"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虚无,这是作为修辞学家的尼采的话语策略,他要用生成的修辞游戏破解意识形态中修辞的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修辞学家 辩证法 修辞推论 修辞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