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限主义与强推论创造主义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无限主义是当代解决阿格里帕三难问题的一种进路,但学界的一种批评意见认为无限主义无法解释认知辩护的来源问题。面对这一批评,无限主义者主张推论活动本身也具有创造辩护的功能。坚持推论创造主义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推论工具主...
无限主义是当代解决阿格里帕三难问题的一种进路,但学界的一种批评意见认为无限主义无法解释认知辩护的来源问题。面对这一批评,无限主义者主张推论活动本身也具有创造辩护的功能。坚持推论创造主义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推论工具主义的内涵,但强推论创造主义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以涂厉(John Turri)为代表的无限主义者或者无法说明为什么信念辩护可以从无到有,或者无法让强推论创造主义与无限主义相容。排除了强推论创造主义,弱推论创造主义或许是无限主义的一个有希望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
主义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
认知辩护
强
推论
创造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与人工智能关系刍议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6,共11页
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意义,一向被学界严重低估。实际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悬搁"方法虽貌似对一切自然主义的认知建模工作构成了威胁,但依然能在某种变通的意义上对人工智能构成启发。具体而言,"现象学悬搁"...
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意义,一向被学界严重低估。实际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悬搁"方法虽貌似对一切自然主义的认知建模工作构成了威胁,但依然能在某种变通的意义上对人工智能构成启发。具体而言,"现象学悬搁"对于意识表征中意向模式的普遍存在性的提示,完全可以在人工智能语境中被转述为下面这个工作思路:建造一台具有自动"修偏"机能的智能机器,只有在为其配属了丰富的心理模式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而心理模式的配置本身又会倒逼系统将对于世界的素朴表征转化为那些悬置了外部真值判断的"内存在表征"。此外,对于胡塞尔的"Noema"概念的推论主义解释模式,也可以告诉我们为何福多所提出的关于命题态度的"盒喻"式处理方案乃是不对的。不过,目前主流AI在处理意向性问题方面的表现,依然是十分笨拙的:这些主流进路要么根本就无法在符号表征的层面上触及意向性问题(如深度学习),要么不得不采用福多的"盒喻"而导致模型的不灵活性(如某些符号AI技术),要么就在过分强调环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同时预设了胡塞尔所反对的"自然主义态度"(如某些能动主义技术路线)。由此看来,我们如果要设计一种在最低限度上符合胡塞尔精神的AI系统,我们就必须与目前的主流AI技术路线分道扬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悬搁
信念盒
推论主义
人工智能
意向相关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传递与认知非正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惠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4,158,共10页
知识传递是人类日常认知实践中重要的知识来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听者自发的非推论式的知识接受包含了相应的批判性判断,该判断依赖听者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如同道德感知一样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式的社会训练,同时会沿袭因为阶层、性...
知识传递是人类日常认知实践中重要的知识来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听者自发的非推论式的知识接受包含了相应的批判性判断,该判断依赖听者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如同道德感知一样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式的社会训练,同时会沿袭因为阶层、性别、种族、国别、宗教等因素所形成的身份偏见。在知识传递中,听者对说者的身份偏见造成了其可信度下降,持续发生的身份偏见消解了部分人的知识身份,从而造成认知非正义。减少这种认知非正义的可能方式是诉诸于包含了认知与伦理维度的认知正义德性,或是诉诸于罗尔斯式的理想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传递
自然状态
非
推论主义
认知非正义
认知正义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何以走入歧途:史学、规范性与大屠杀之争
被引量:
2
4
作者
乔尼-马蒂·库卡宁
冉博文(译)
董立河(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基于一种特定的、有关语言和知识的实用主义学说:推论主义(inferentialism),我认为史学知识即为提出正确的主张,接着讨论推论主义对经验主义提出的诸多挑战。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史家共同体所规定的、判定主张正确与否的那些规则。这是...
基于一种特定的、有关语言和知识的实用主义学说:推论主义(inferentialism),我认为史学知识即为提出正确的主张,接着讨论推论主义对经验主义提出的诸多挑战。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史家共同体所规定的、判定主张正确与否的那些规则。这是在一项个案研究的帮助下完成的。该案例处理的是大卫·欧文(David Irving)的庭审及其学术研究。它揭示了史学家应当避免的一些错误,如果他们旨在对过去提出正当的主张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主义
推论主义
实用
主义
大卫·欧文
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限主义与强推论创造主义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聚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文摘
无限主义是当代解决阿格里帕三难问题的一种进路,但学界的一种批评意见认为无限主义无法解释认知辩护的来源问题。面对这一批评,无限主义者主张推论活动本身也具有创造辩护的功能。坚持推论创造主义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推论工具主义的内涵,但强推论创造主义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以涂厉(John Turri)为代表的无限主义者或者无法说明为什么信念辩护可以从无到有,或者无法让强推论创造主义与无限主义相容。排除了强推论创造主义,弱推论创造主义或许是无限主义的一个有希望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无限
主义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
认知辩护
强
推论
创造
主义
Keywords
Infinitism, Agrippa' s trilemma, epistemic justification, strong inferential creationism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与人工智能关系刍议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英瑾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自然语言的智能化处理与语言分析哲学研究"(13BZX023)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15ZDB020)
文摘
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意义,一向被学界严重低估。实际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悬搁"方法虽貌似对一切自然主义的认知建模工作构成了威胁,但依然能在某种变通的意义上对人工智能构成启发。具体而言,"现象学悬搁"对于意识表征中意向模式的普遍存在性的提示,完全可以在人工智能语境中被转述为下面这个工作思路:建造一台具有自动"修偏"机能的智能机器,只有在为其配属了丰富的心理模式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而心理模式的配置本身又会倒逼系统将对于世界的素朴表征转化为那些悬置了外部真值判断的"内存在表征"。此外,对于胡塞尔的"Noema"概念的推论主义解释模式,也可以告诉我们为何福多所提出的关于命题态度的"盒喻"式处理方案乃是不对的。不过,目前主流AI在处理意向性问题方面的表现,依然是十分笨拙的:这些主流进路要么根本就无法在符号表征的层面上触及意向性问题(如深度学习),要么不得不采用福多的"盒喻"而导致模型的不灵活性(如某些符号AI技术),要么就在过分强调环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同时预设了胡塞尔所反对的"自然主义态度"(如某些能动主义技术路线)。由此看来,我们如果要设计一种在最低限度上符合胡塞尔精神的AI系统,我们就必须与目前的主流AI技术路线分道扬镳。
关键词
意向性
悬搁
信念盒
推论主义
人工智能
意向相关项
Keywords
intentionality
epoch
belief box
inferentialis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ema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传递与认知非正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惠仁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4,15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科学中的认知非正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CZX026)。
文摘
知识传递是人类日常认知实践中重要的知识来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听者自发的非推论式的知识接受包含了相应的批判性判断,该判断依赖听者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如同道德感知一样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式的社会训练,同时会沿袭因为阶层、性别、种族、国别、宗教等因素所形成的身份偏见。在知识传递中,听者对说者的身份偏见造成了其可信度下降,持续发生的身份偏见消解了部分人的知识身份,从而造成认知非正义。减少这种认知非正义的可能方式是诉诸于包含了认知与伦理维度的认知正义德性,或是诉诸于罗尔斯式的理想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关键词
知识传递
自然状态
非
推论主义
认知非正义
认知正义德性
Keyword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he state of nature
non-inferentialism
epistemic injustice
virtue of epistemic justice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以走入歧途:史学、规范性与大屠杀之争
被引量:
2
4
作者
乔尼-马蒂·库卡宁
冉博文(译)
董立河(校)
机构
芬兰奥卢大学历史哲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文摘
基于一种特定的、有关语言和知识的实用主义学说:推论主义(inferentialism),我认为史学知识即为提出正确的主张,接着讨论推论主义对经验主义提出的诸多挑战。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史家共同体所规定的、判定主张正确与否的那些规则。这是在一项个案研究的帮助下完成的。该案例处理的是大卫·欧文(David Irving)的庭审及其学术研究。它揭示了史学家应当避免的一些错误,如果他们旨在对过去提出正当的主张的话。
关键词
经验
主义
推论主义
实用
主义
大卫·欧文
大屠杀
Keywords
empiricism
inferentialism
pragmatism
David Irving
the Holocaust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限主义与强推论创造主义的相容性研究
王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与人工智能关系刍议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知识传递与认知非正义
白惠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何以走入歧途:史学、规范性与大屠杀之争
乔尼-马蒂·库卡宁
冉博文(译)
董立河(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