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勇 曾允孚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道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期以来的道冲...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道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期以来的道冲推覆作用分为6个边冲推覆构造幕和11个逆冲推覆构造事件。龙门山冲断带过冲推覆作用在时间上具多幕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具前展式渐进推覆的特点;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具有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点,并具左旋剪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作用 地层标识 前陆盆地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推覆作用的古地磁学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育燕 朱宗敏 林文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推覆作用 四川盆地 古地磁 中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山地区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古地理轮廓分析与推覆作用
3
作者 夏竹 蔡学林 覃建雄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3期36-45,共10页
本文在综合前人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的古地理特征重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武当山地区在震旦纪至古生代是沉积区而非古陆区,印支运动以来的推覆作用塑造了该区现今的“古隆起”
关键词 武当山 古地理 推覆作用 晚震旦世 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郯庐断裂带(嘉山—庐江段)A型推覆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永江 成士兴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2年第3期241-247,共7页
郯庐断裂带(嘉山—庐江段)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组成。其东缘及邻区为中元古界张八岭群—中生界三叠系出露区。磁场为“薄楔状”异常特征,异常区东缘为一大型逆掩推覆断裂,无为盆地是逆掩推覆作用形成的小型挠曲盆地。强烈... 郯庐断裂带(嘉山—庐江段)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组成。其东缘及邻区为中元古界张八岭群—中生界三叠系出露区。磁场为“薄楔状”异常特征,异常区东缘为一大型逆掩推覆断裂,无为盆地是逆掩推覆作用形成的小型挠曲盆地。强烈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球物理场特征是扬子板块沿郯庐断裂带(嘉山—庐江段)A型俯冲活动所造成的。这种俯冲活动是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球物理 推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亚东 曾令森 +1 位作者 李健波 欧阳志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1-824,共14页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推覆作用 伸展拆离作用 运动学涡度 伸展褶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丹 薛春纪 +3 位作者 张舒 张招崇 石海岗 王思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8-469,共2页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铅锌矿勘查及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该区铅锌找矿面临攻坚,典型矿床剖析研究十分必要。霍什布拉克铅锌矿是西南天山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容矿、并具中型规模的典型矿床。但其成因认识分歧较大,存在岩浆热液型、SEDE...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铅锌矿勘查及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该区铅锌找矿面临攻坚,典型矿床剖析研究十分必要。霍什布拉克铅锌矿是西南天山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容矿、并具中型规模的典型矿床。但其成因认识分歧较大,存在岩浆热液型、SEDEX型、沉积-改造型等多种认识。本文综合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应归属于造山期逆冲推覆作用使盆地流体大规模活化、运移形成的MVT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什布拉克 铅锌矿床 同位素地球化学 西南天山 盆地流体 碳酸盐岩 晚古生代 逆冲推覆作用 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7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4 位作者 赵国华 苏德辰 闫亮 颜照坤 云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363,共11页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的野外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作者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作用 滑脱作用 推覆作用 大邑断裂 断层模式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初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箭 徐强 +1 位作者 廖仕孟 朱同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7-72,共6页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冲推覆速率较大,是逆冲推覆作用构造抬升的强烈时期;而早侏罗世是该地区构造沉降速率相对较小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早侏罗世的逆冲推覆抬升速率较小,是逆冲推覆作用相对平静时期。同时,估算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抬升高度和抬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构造沉降 四川 逆冲推覆作用 抬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 被引量:2
9
作者 葛勋 汤济广 +1 位作者 姜天阳 邓倩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3-711,共9页
受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联合、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合作用,豫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边界复杂,发生多期次、多性质构造演化,致使构造变形时空差异显著。为揭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平衡剖面恢复以阐明水平方向构造... 受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联合、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合作用,豫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边界复杂,发生多期次、多性质构造演化,致使构造变形时空差异显著。为揭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平衡剖面恢复以阐明水平方向构造差异,并基于埋藏史模拟,展示垂向差异沉积与隆升剥露。分析显示,以中燕山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豫西地区垂直方向构造变形形成两个构造层:印支-中燕山期挤压构造层与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层,并根据变形方式与变形强度,划分出南缘冲断-伸展构造带、渑池-伊川-汝州逆冲推覆-伸展构造带、北缘断块区、嵩山北斜坡-断陷区、嵩山-箕山隆起区等5个构造带。受制于水平构造变形差异,垂向上相应存在强烈隆升-断陷沉积、中等隆升-断陷沉积、中等隆升-断块剥蚀、轻微隆升-断块剥蚀4类沉积与隆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差异构造变形 逆冲推覆作用 伸展作用 豫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