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与运聚规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圣柱 吴倩倩 +2 位作者 程世伟 薛雁 陈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412,共8页
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造成地层的重复、缺失或倒转,地质结构复杂,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的高效勘探。以已发现的油气藏和探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单元解剖、地质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方法,运用有机地球化... 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造成地层的重复、缺失或倒转,地质结构复杂,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的高效勘探。以已发现的油气藏和探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单元解剖、地质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方法,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手段追踪油气运移路径,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输导配置样式,建立了4种油气运聚模式。研究结果认为:玛湖凹陷和哈山地区发育的风城组烃源岩在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性等沉积环境指标方面存在差异。原油(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多参数运移路径示踪表明,浅层斜坡带与中深层推覆—冲断带的原油具有不同的油气来源,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油气输导系统:斜坡带的原油来源于玛湖凹陷的风城组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通过"断—毯"高效输导路径运聚成藏,具有远源供烃、横向输导的特点;推覆—冲断带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的风城组烃源岩,整体表现为烃源岩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的成藏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运聚模式:推覆叠置区断裂、溶蚀孔缝发育,为"断—缝"复杂网络输导,冲断叠加区为"断层—砂体"阶梯状输导,褶皱变形区为断层优势输导—砂体辅助输导。上述研究成果对哈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输导模式 地化示踪 盆缘斜坡 推覆—冲断带 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