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DC/AC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晓梅 芮延年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C/AC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它是一个改进的电压馈电串/并联软开关准谐振逆变器,能达到大范围且平稳的输出功率调节、低的开关损耗和成本,在仿真和电子镇流器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串/并联准谐振 软开关 dc/ac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SVPWM调制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顾玲 金科 周慧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886-3894,共9页
为了同时实现升降压AC/DC变换和高功率因数控制,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策略。该拓扑具有功率因数高、升降压输出、高频电气隔离以及电能双向... 为了同时实现升降压AC/DC变换和高功率因数控制,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策略。该拓扑具有功率因数高、升降压输出、高频电气隔离以及电能双向流动的优点,适合作为380 V直流微网与电网之间的接口变换器。它与传统的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相比,不需要外加工频变压器或者DC/DC降压变换环节,具有功率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优点。给出变换器的推导过程以及工作原理,提出基于该拓扑的SVPWM调制策略,并分析变换器的直通问题。最后,在实验室研制一台由DSP TMS320F2812控制的3 kW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拓扑及其SVPWM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ac/dc变换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高频电气隔离 三相逆变 直流微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挽式单级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龚春英 李伟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低压输入的实现隔离DC/AC变换的结构拓扑——推挽式单级推挽电流源高频链逆变电路拓扑,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参数设计及器件选择准则。研制的48VDC输入220V/50Hz输出500VA的实验样机证明了该电路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低压输入的实现隔离DC/AC变换的结构拓扑——推挽式单级推挽电流源高频链逆变电路拓扑,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参数设计及器件选择准则。研制的48VDC输入220V/50Hz输出500VA的实验样机证明了该电路的可行性,并表明了该电路具有结构简洁、可靠性高、电气性能优及效率较高的特点,是低压输入逆变器的一种理想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挽dc/ac逆变器 高频链 电流源 单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许胜 赵剑锋 +1 位作者 倪喜军 唐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94,共5页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的负载特性。文章在建立SPWM-2H桥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相关的仿真与实验工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及其简化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ac变流系统 SPWM-2H桥逆变 直流侧等效模型 简化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桥臂电压源高频链逆变器 被引量:26
5
作者 万山明 吴芳 黄声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同步控制,可以实现DC/DC部分的功率管的软开关工作方式。通过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电路构建了一台1KW样机,给出了样机的参数。文章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逆变 三相 桥臂 电压源 dc/dc 全桥逆变电路 变压隔离 不平衡负载 dc/ac 直流输入 单向流动 同步控制 工作方式 控制方法 空间矢量 母线电压 控制电路 全数字化 体积小 重量轻 交流侧 软开关 功率管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模型建立及逆变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魏立明 吕雪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43,共7页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释放变换器上电感能量,减少电容充电时间为目的,提出了在DC/DC变换器中增加一个反激式绕组。该反激式绕组的输出端、接地端分别与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接地端相连,构成输出回路,以释放...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释放变换器上电感能量,减少电容充电时间为目的,提出了在DC/DC变换器中增加一个反激式绕组。该反激式绕组的输出端、接地端分别与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接地端相连,构成输出回路,以释放输入电感启动时多余能量,保证输出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可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压不稳定时,通过监测该系统的输出电压和给定电压差值,在线调整K_P、K_d、K_i控制输出量。该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证明其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策略。采用Matlab软件搭建系统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验证了以上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隔离型全桥变换 dc/ac逆变 滤波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软开关逆变器的PWM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方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27-129,133,共4页
常规的PWM逆变电路,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在大电压下导通,大电流下关断,处于强迫开关过程,因而存在开关损耗大,工作频率低、体积大及电磁干扰严重等缺点。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PWM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利用单片机和大规模PWM集... 常规的PWM逆变电路,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在大电压下导通,大电流下关断,处于强迫开关过程,因而存在开关损耗大,工作频率低、体积大及电磁干扰严重等缺点。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PWM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利用单片机和大规模PWM集成芯片,设计了一个用于异步电机驱动的三相SPWM调制型的开环VVVF控制的软开关逆变器电路的控制方案,对几个关键性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给出了部分实际电路图和运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逆变 dc/ac S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逆变器研究
8
作者 魏立明 吕雪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2-1604,共3页
将燃料电池电堆输出的40 V直流低压电首先经过前级DC/DC变换器升压为400 V的高压直流电,后经全桥逆变器转换为220 V/50 Hz的交流电,分别对DC/DC变换器和全桥逆变器进行仿真分析,为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隔离型全桥变换 dc/ac逆变 滤波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温度、负载率的光伏逆变器温升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钱茜 张臻 +2 位作者 黄国昆 张天瑞 孙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19-3525,共7页
外部环境温度高低及输入逆变器的负载率大小直接决定光伏逆变器的温升变化,温升是衡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逆变器内主要功率元器件的温升变化来研究逆变器的温升,应用传热学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结温与热阻原理并通过循环迭代的方法... 外部环境温度高低及输入逆变器的负载率大小直接决定光伏逆变器的温升变化,温升是衡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逆变器内主要功率元器件的温升变化来研究逆变器的温升,应用传热学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结温与热阻原理并通过循环迭代的方法建立外部环境温度、负载率与IGBT损耗及温升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光伏逆变器温升试验,高低温环境箱-25~60℃下的实验结果确定IGBT管壳-散热器热阻、散热器至空气热阻,并测试不同负载率下元器件的壳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负载率下温升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在8%以内,可作为一种预测光伏逆变器实时运行状态下大功率元器件温度的方法,为评估逆变器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dcac逆变 环境温度 可靠性 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器件在分布电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燕艳 倪建华 施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介绍了不同形式分布式电源 ;讨论了电力电子设备在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及综合系统中的应用和关键技术 ;强调了设计和应用高效 DC/ DC、DC/ AC变换器来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DC/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力电子 dc/ac变换 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国庆 陈大华 陈和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该文提出一种低频方波工作的高性能车用金卤灯电子镇流器,该镇流器由带耦合电感的DC/DC升压变换器和低频方波 DC/AC 逆变器组成,效率高,开关应力小,无声共振通过选择合理的控制量,探索出了适用于车用金卤灯的控制规律,使得电子镇流器的... 该文提出一种低频方波工作的高性能车用金卤灯电子镇流器,该镇流器由带耦合电感的DC/DC升压变换器和低频方波 DC/AC 逆变器组成,效率高,开关应力小,无声共振通过选择合理的控制量,探索出了适用于车用金卤灯的控制规律,使得电子镇流器的输出特性与金卤灯的动态特性相匹配;提出一种新型的恒功率控制策略,保证 MH 灯在不同电源电压和灯电压下输出功率基本不变;巧妙利用主电路整流器件构造高压脉冲触发电路,使车用 MH 灯能瞬时快速启动;给出了主要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卤灯 电子镇流 低频方波 车用 dc/ac逆变 dc/dc升压变换 开关应力 耦合电感 触发电路 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田测井装置电机驱动供电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邓永红 任学军 +1 位作者 张全柱 班志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针对海洋油田测井装置,对其驱动液压泵电机的供电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七种供电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最有应用前途的马达电机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克服了传统的"调压器加变压器"的海洋油田测井电源方案的诸多缺点,... 针对海洋油田测井装置,对其驱动液压泵电机的供电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七种供电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最有应用前途的马达电机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克服了传统的"调压器加变压器"的海洋油田测井电源方案的诸多缺点,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电压调节方便、起动电流小、动态响应快、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这种供电方式由多个IGBT功率变换单元组成,经过了多个电压变换环节,实现了从单相AC110V低压至双相AC600~AC1200V中压的变换。该电源装置设计方案新颖、技术先进、性能指标优越,可以在海洋油田测井行业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田测井电源 ac/dc/ac多环节功率变换 IGBT双相三桥臂逆变 双相电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分层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胡萍 江振涛 严飞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0-64,共5页
对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直流输电线路、储能装置等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DC-DC变换器、直流输电、储能装置和并网。DC-DC变换器将产生的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以便在直流输电线路... 对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直流输电线路、储能装置等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DC-DC变换器、直流输电、储能装置和并网。DC-DC变换器将产生的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以便在直流输电线路上传输。类似地,降压型DC-DC变换器用于将传输线电压转化为低电压,便于储能和配电网并网。DCAC逆变器使用旧的配电网信号作为样本,将直流信号变换为交流信号。仿真模拟验证了所有变换器均能有效工作以及整个分层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装置 并网 配电网 dc.dc变换 dc.ac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Hz正弦波基准电压信号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友军 郭松林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5-37,62,共4页
设计了一种400Hz正弦波基准电压信号发生电路,详细分析了其电路工作原理及一些参数的选择方法。最后介绍了该电路在某航空DC/AC逆变器中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实验结果与波形。
关键词 基准电压 dc/ac逆变 正弦波 电路工作原理 波形 信号电路 细分 信号发生电路 选择方法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MFC延时特性的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冉莉莉 石繁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6-1419,共4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延时特性,建立了1.2 k W PEMFC简化动态模型,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0 k W PEMFC系统、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滤波器在内的PEMFC发电系统模型,对并网运行...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延时特性,建立了1.2 k W PEMFC简化动态模型,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0 k W PEMFC系统、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滤波器在内的PEMFC发电系统模型,对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模式分别提出了同步PI电流控制和电压瞬时值反馈PI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效果良好,能满足不同运行状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c/dc变换 dc/ac逆变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