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Ms6.6级强震的地震烈度控震构造和发震机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中海 叶培盛 吴珍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725,共13页
实地调查发现,2008年10月6日的西藏当雄Ms6.6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近南北向的亚东-谷露裂谷中羊易盆地的北部。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可达Ⅸ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其宏观震中位置、极震区范围、主要余震分布等都明显受到羊易... 实地调查发现,2008年10月6日的西藏当雄Ms6.6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近南北向的亚东-谷露裂谷中羊易盆地的北部。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可达Ⅸ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其宏观震中位置、极震区范围、主要余震分布等都明显受到羊易地堑西侧主边界断裂的控制。地表观察和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强震活动的直接原因是藏南近东西向伸展变形作用诱发羊易地堑主边界断裂发生正断层活动,而近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强震活动相对频繁的特点很可能与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区域应力场调整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东-谷露裂谷 烈度 控震构造 汶川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伽师及邻区地震与控震构造分析
2
作者 吴珍汉 吴淦国 孙宝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11,共8页
1996年3月—1997年4月间,新疆伽师西部相继发生6.9级强震与由7次6—6.6级子震所构成的强震群。历史上伽师及邻区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导致伽师及邻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周缘地震强烈活动的原因,是印度岩石圈块体快速北... 1996年3月—1997年4月间,新疆伽师西部相继发生6.9级强震与由7次6—6.6级子震所构成的强震群。历史上伽师及邻区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导致伽师及邻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周缘地震强烈活动的原因,是印度岩石圈块体快速北向运动造成的SN向强烈挤压与欧亚岩石圈块体缓慢向西运动所引起的左旋走滑的联合作用及其相关的现今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断裂活动。区域性EW向盆缘活动断裂控制盆缘大型地震活动带的空间展布,盆缘EW向主干活动断裂与其他方向次级活动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是强烈地震发震的有利部位。伽师强震群子震震中分布受塔里木盆地西缘近SN—NNW向隐伏深断裂及其与EW向盆缘活动断裂的复合所控制。伽师强震群发生之后,在原强震群震中处发生7级以上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自1996年起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在伽师附近及其南侧或东侧,近年内发生6—7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控震构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雁行构造力学解析与控震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新生 阮小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48,共8页
用弹性稳定理论和非线性破裂准则研究雁行褶皱及其次生断裂的力学成因和规律,得出剪切带在广义边界(拉剪、纯剪或压剪)力作用下的雁行褶皱雁列角与边界应力比值,以及与雁列间隔的定量关系.作为应用实例,研究了太行山东麓雁行褶皱... 用弹性稳定理论和非线性破裂准则研究雁行褶皱及其次生断裂的力学成因和规律,得出剪切带在广义边界(拉剪、纯剪或压剪)力作用下的雁行褶皱雁列角与边界应力比值,以及与雁列间隔的定量关系.作为应用实例,研究了太行山东麓雁行褶皱构造的位移场、应力场、形变能分布、次生破裂状态以及破裂释放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雁行褶皱核部为最大主(压)应力、最大剪应力、形变能高值区.在该区容易产生与褶皱轴接近平行或成小角度斜交的压剪性破裂,从而证明雁行褶皱的次生断裂是控制强烈地震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行构造 应力比值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2014年景谷中-强震群的地质构造成因——茶房-普文断裂带贯通过程的构造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坤罡 吴中海 +4 位作者 徐甫坤 孙玉军 张寿庭 刘杰 黄小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2014年10—12月期间,云南景谷接连发生了Ms6.6、Ms5.8、Ms5.9三次中-强地震。为确定地震的地质构造成因,在地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该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烈度与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确定此次震群活动的宏观震中位于永平盆地东南侧... 2014年10—12月期间,云南景谷接连发生了Ms6.6、Ms5.8、Ms5.9三次中-强地震。为确定地震的地质构造成因,在地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该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烈度与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确定此次震群活动的宏观震中位于永平盆地东南侧山地,发震断层为地质与地貌表现不显著的NW向右旋走滑断层。此次震群活动及余震迁移过程指示,由于断层斜接部位岩桥的临时阻碍,Ms6.6地震破裂在向南东扩展过程中发生短暂停滞,突破障碍后进一步引发了Ms5.8和Ms5.9地震,这符合震源破裂沿NW向发震断裂分段破裂的行为。区域活动断裂的遥感解译结果发现,发震断层位置恰好处于NW向右旋走滑的茶房断裂与普文断裂之间,区域上属于该断裂带的不连贯部位,指示此次中-强震群活动应该是茶房-普文断裂带贯通过程的构造活动表现。结合思茅地块的历史地震资料发现,思茅地块地震活动多以小于等于6.8级为主,发震构造多为NW向断裂。指示在现今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该区NW向断裂的活动性相对NE向断裂更加显著,属于该区主要控震构造,应在今后的地震地质工作中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活动 断层 控震构造 断层扩展 茶房-普文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