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刘纲
喻万强
王晓军
-
机构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22,共8页
-
基金
武警黄金地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HJ08-05)
-
文摘
区域上NW走向的古生代隆起及早期构造线控制了区域菱形断裂系统的发育,是礼县-岷县金矿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寨上金矿床的定位则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F5断裂沿泥盆系与二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规模大,是导矿构造,也是南北矿带的分界线。矿脉沿F5断裂两侧分布,属左行斜列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矿脉主要沿不同岩性界面发育,其次产在单一板岩地层中。北矿带矿脉沿砂岩与板岩之间岩性界面分布,南矿带矿脉则沿灰岩与板岩接触界面分布。控矿构造系统的发育不仅与区域应力场有关,而且受区内基础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早期不整合面、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和层理、片理面是控矿构造发育的有利部位。特别是沿不同岩性界面形成的容矿断裂规模大,成矿也大;产在单一板岩之中的断裂规模小,成矿也小。金矿化具分段富集规律,北矿带大致分为纳纳牧场、寨上河西和王足路3个富集段。应在各富集段中寻找平行矿脉和深部矿化处找矿,或沿不整合面断裂和南矿带向东、北矿带向西沿容矿断裂延伸方向找矿。
-
关键词
地质学
寨上金矿
控矿构造类型
成矿规律
构造控矿模式
成矿预测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