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热液成矿系统中构造体系控矿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润生 刘飞 张艳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9,共19页
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先生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灵魂。针对目前相关文献中对构造体系的各种表述和用法,本文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出发正本清源,深刻理解构造体系的内涵,发展和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揭示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 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先生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灵魂。针对目前相关文献中对构造体系的各种表述和用法,本文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出发正本清源,深刻理解构造体系的内涵,发展和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揭示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深入研究构造与成岩成矿(藏)的关系,以及指导矿产资源探测和评价提供依据。本文讨论了主压应力作用、力偶持续作用下发生序次转化形成的构造体系的力学机制,总结了构造体系具有统一性、区域性、层次性、复合性(继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研究提出构造型式具有层次性,成矿构造体系具有一致性、阶段性、差异性、多样性和转换性的特点,并总结揭示了其控岩控矿规律;基于成矿构造体系(控矿构造型式)与成矿系统的成生联系,从矿集区、矿田和矿床分布的规律性,构造变形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同时性,以及含矿构造和矿石中物质组成特征的一致性等方面,厘定成矿构造体系,进而提出成矿构造体系研究方法,为矿床(体)找矿预测和深部勘探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以非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川滇黔成矿区富锗铅锌矿床)和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湘南坪宝铜锡多金属矿田)为例,论证了构造体系控矿作用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构造型式 控矿作用 田地质力学 热液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岩体北缘鄂南地区构造特征与构造控矿作用
2
作者 林子晗 夏元 +1 位作者 张航川 徐先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差异所致。本研究通过构造解析、古应力场反演以及矿床分布规律,探讨了鄂南地区的构造控矿作用。构造解析表明E-W走向江南断裂形成于新元古代,保存了三叠纪由S向N的逆冲作用、晚白垩世断层上盘向SE的正断作用和古近纪E-W走向左行剪切作用;而NE-SW走向长坪断裂形成于中侏罗世燕山运动,记录了早白垩世晚期左行走滑、晚白垩世正断作用和古近纪晚期右行走滑。基于断层滑移矢量反演的古应力场揭示鄂南地区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走滑(近N-S向最大主应力)、晚白垩世NW-SE走向伸展、古近纪早期走滑(NE-SW向最大主应力)和古近纪中-晚期NE-SW走向伸展的应力场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的金属矿床分布特征,认为鄂南地区NE-SW走向主干断裂的次级近平行断裂或与其相交的NW-SE走向和近E-W走向断裂具有较好的金属矿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阜山岩体 构造变形 古应力场 构造控矿作用 江南造山带 鄂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丹池成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68
3
作者 蔡明海 梁婷 +1 位作者 吴德成 黄惠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0,共6页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和超大型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地,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在成矿带内识别出两套不同的变形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中-晚期伸展。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成矿带、矿田及矿...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和超大型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地,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在成矿带内识别出两套不同的变形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中-晚期伸展。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带内矿床定位的两类构造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控矿作用 丹池成 构造地质 印支期 广西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理 钟大赉 +3 位作者 时秀朋 唐智博 宫红波 胡秋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8,共10页
鲁西地区存在区域规模的伸展滑脱构造,滑脱构造破碎带是该区进行金矿、铁矿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关键。浅层次滑脱构造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朱砂洞组碎屑岩与太古字变质岩和石炭系一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各种碎裂岩、揉皱发育,... 鲁西地区存在区域规模的伸展滑脱构造,滑脱构造破碎带是该区进行金矿、铁矿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关键。浅层次滑脱构造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朱砂洞组碎屑岩与太古字变质岩和石炭系一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各种碎裂岩、揉皱发育,伴有动力变质作用,其上朱砂洞组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重复,滑动方向主要向北。深层次滑脱构造主要发育在地壳的低速层,滑动方向与浅层次相反。大规模的构造滑动始于早白垩世(130~110Ma)岩石圈的伸展.始新世(43~37Ma)持续活动。深层次对浅层次构造滑动起控制作用,进而控制了鲁西地区金、铁等似层状矿床的形成、储集和分布,以及烃源岩的形成、油气的储集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滑脱构造 晚中生代 新生代 控矿作用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盆地推覆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7
5
作者 何龙清 陈开旭 +3 位作者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李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构成对冲式构造 ,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 ,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构成对冲式构造 ,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 ,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对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中金顶矿床受控于穹窿状主推覆断层 ,矿体产于推覆断层及其下盘的层间破碎带中 ;河西地区的各矿段由推覆前锋带上的冲起构造所控制 ,矿体沿主推覆断层和反冲断层分布。综合分析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特点 ,并对比已知矿区 ,认为白基阻山口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推覆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卡式锂矿田控矿作用与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17
6
作者 付小方 黄韬 +5 位作者 邹付戈 梁斌 郝雪峰 杨荣 潘蒙 唐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1-808,共18页
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关键矿产。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甲基卡锂矿是全球最大的硬岩型锂矿田,同时也伴生大量铍、铌、钽、铷及铯等稀有金属。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花岗岩与伟晶岩关系,以及细晶岩型和伟晶岩型锂矿体(脉)的空间分布是认... 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关键矿产。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甲基卡锂矿是全球最大的硬岩型锂矿田,同时也伴生大量铍、铌、钽、铷及铯等稀有金属。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花岗岩与伟晶岩关系,以及细晶岩型和伟晶岩型锂矿体(脉)的空间分布是认识锂成矿控矿作用的关键。本文以甲基卡锂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重力测量,建立了隐伏花岗岩穹丘的三维模型,推断了花岗岩体的形态及延伸;同时还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验证,揭示了X03、309、134等超大型、大型锂等矿脉与二云母花岗岩的关系。提出了复式(多中心)花岗岩浆底辟穹隆、不混溶Li-F花岗质岩浆脉动式充填-交代以及半开放的剪张裂隙控制大(矿)脉的认识,探讨了以花岗岩细晶岩型锂矿为主体,并与伟晶岩型锂矿共存的成因。这对第四系覆盖程度高的地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隐伏花岗岩株(枝)形成的多中心小穹窿周缘是找矿有利部位。对隐伏花岗岩体向北北西倾伏的推断、岩石组合特征(是否只有二云母花岗岩单一岩石类型)等的认识还需在矿田北部加强探深科学验证;对于甲基卡式稀有金属超常富集过程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研究,以期深部锂矿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式 复式(多中心)穹窿 三维模型 控矿作用 深部找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幔枝构造与冀北金银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宝德 牛树银 +2 位作者 李红阳 孙爱群 吴新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三级单元,其对内生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文章归纳了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成5个幔枝构造区。提出幔枝构造核部、主次拆离带及上置断陷盆地的成矿控矿规律,总结了"内金...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三级单元,其对内生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文章归纳了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成5个幔枝构造区。提出幔枝构造核部、主次拆离带及上置断陷盆地的成矿控矿规律,总结了"内金、外铜-银-铅锌"的成矿格局,以期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思路。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金银多金属 控矿作用 地幔热柱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周顺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81,共12页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超营断裂带 控矿作用 断裂带 作用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九瑞-彭山地区构造运动机制及其控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南庆 尹祝 +3 位作者 施权 钱振义 万国庆 黄剑凤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赣北"九瑞"和彭山地区,因其独特的构造样式和矿床成因类型,很少有人将其合为一体系统分析。作者从研究该区最基础的沉积建造、构造特征和矿床形成的基本方式入手,结合边界深大断裂的活动特点及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规律,认为垂... 赣北"九瑞"和彭山地区,因其独特的构造样式和矿床成因类型,很少有人将其合为一体系统分析。作者从研究该区最基础的沉积建造、构造特征和矿床形成的基本方式入手,结合边界深大断裂的活动特点及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规律,认为垂直运动是导致两地构造与成矿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亦是该区岩浆定位和矿床(体)形成的主要机制。区内"特定地层、构造、岩体综合控制型"和"岩体底辟侵位控制型"两种"矿床式"正是这种构造长期递进变形和变形分阶段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机制 控矿作用 垂直运动 床式 九瑞-彭山地区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研究——以巴彦温都尔金矿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士松 葛良胜 +5 位作者 郭晓东 王美娟 张勇 王建华 龚全德 徐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1-21,共11页
对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在晚古生代,由于南北两大板块对接碰撞及其后持续挤压作用,致使区内韧性剪切带发育,由北至南形成3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对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经历了自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3个韧性变... 对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在晚古生代,由于南北两大板块对接碰撞及其后持续挤压作用,致使区内韧性剪切带发育,由北至南形成3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对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经历了自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3个韧性变形时期,每个时期均伴随不同阶段金元素的活化、迁移以及富集成矿。深壳剪切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动力和容矿空间;同时剪切带活动过程中,伴随了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也为金成矿提供热动力和成矿物质。通过对巴彦温都尔金矿剪切带内金矿脉特征分析表明:剪切带内裂隙是金元素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总结了苏尼特左旗地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式,并初步指出在区内金矿勘查中应注意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控矿作用 苏尼特左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区超镁橄榄岩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翠芝 肖荣阁 +4 位作者 刘敬党 费红彩 王文武 周红春 刘敬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3-692,共10页
为了研究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区超镁橄榄岩与硼矿的关系,作者通过硼矿与超镁橄榄岩两者在产出空间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比较,发现:①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空间关系上具一致性;②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在岩石学上具继承性;③硼矿石、... 为了研究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区超镁橄榄岩与硼矿的关系,作者通过硼矿与超镁橄榄岩两者在产出空间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比较,发现:①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空间关系上具一致性;②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在岩石学上具继承性;③硼矿石、超镁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相似性,从而得出超镁橄榄岩不仅是该区硼矿的容矿岩石,而且对硼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岩控作用,进一步认为辽东硼矿的容矿岩石不全是镁质大理岩,其他富镁岩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硼矿的容矿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超镁橄榄岩 控矿作用 后仙峪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中段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岩石学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术根 袁莹 姚翠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5-1598,共14页
南岭中段诸广山复式岩体是地洼激烈期(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多次侵入产物。燕山早期主体与燕山晚期补体分别形成于地洼演化剧烈期的前半期和后半期,为古元古代陆壳物质批式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它们动力学环境、演化过程及控矿作用差异明显。... 南岭中段诸广山复式岩体是地洼激烈期(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多次侵入产物。燕山早期主体与燕山晚期补体分别形成于地洼演化剧烈期的前半期和后半期,为古元古代陆壳物质批式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它们动力学环境、演化过程及控矿作用差异明显。选择仁化县城口一红山地区为重点研究地段,基于地洼学说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就诸广山燕山早期主体及燕山晚期补体成岩构造环境、岩石学及控矿作用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期次花岗岩随构造动力环境演化,表现出不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含矿性及控矿性也有差异。燕山早期花岗岩产生于岩石圈膨胀伸展环境,以高硅、富碱、w(K_2O)>w(Na_2O)、准铝质、∑REE含量高为特征,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代陆壳,且有幔源岩浆的混入,属A型花岗岩,与Pb-Zn-Sb-Ag矿化有关;燕山晚期花岗岩产生于岩石圈拉张减薄环境,为钙碱性,过铝质,贫Ba、Sr和Eu,属S型花岗岩,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和岩浆-流体相互作用过程,是W-Sn-Mo-(Bi)矿床的成矿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控矿作用 诸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地区东矿带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龙清 季玮 +4 位作者 陈开旭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杨伟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以此为通道上升,而后成矿定位于其内和其上盘不同级别的次级断层或层间破碎带中。在华昌山断裂带内,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与不同的构造岩石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秧坪地区 推覆构造 冲起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地幔柱对大规模成矿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大成 胡瑞忠 +1 位作者 李东阳 卢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湘东南是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集中区。该区出露的玄武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区域成矿作用是地幔柱构造环境的统一产物。湘东南地幔柱控制矿床与岩体的时空分布、区域成矿分带和成矿岩浆源区。湘东南地幔柱为成矿... 湘东南是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集中区。该区出露的玄武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区域成矿作用是地幔柱构造环境的统一产物。湘东南地幔柱控制矿床与岩体的时空分布、区域成矿分带和成矿岩浆源区。湘东南地幔柱为成矿岩浆的熔融、分异演化和浅部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热源和构造条件。地幔柱的发展演化阶段是大规模成矿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地质 控矿作用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陈祥 王绍明 覃文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 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控矿作用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柏林 吴淦国 +3 位作者 杨农 叶得金 舒斌 刘晓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是甘肃北山地区8条韧性剪切带中最南侧的一条,位于北山南带的白墩子-小西弓-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60km,宽5~8km。该韧性剪切带以近水平右行剪切为特点,是一条形成于中低-中偏高温度、较低差应力条件(53... 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是甘肃北山地区8条韧性剪切带中最南侧的一条,位于北山南带的白墩子-小西弓-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60km,宽5~8km。该韧性剪切带以近水平右行剪切为特点,是一条形成于中低-中偏高温度、较低差应力条件(53~106MPa)下的韧性剪切带,主应变(Rxz)为4~20,剪应变(γ)1.41~2.42,剪位移达10~25km。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床控制作用明显,在区域上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控制金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蚀变以交代作用为特色。金矿化稍晚于韧性蛮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变形特征 控矿作用 自墩子-小西弓-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6 位作者 冯向阳 张贺鹏 邵兆刚 马寅生 付海涛 曲玮 王建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论述了辽西阜新金 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 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 ,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论述了辽西阜新金 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 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 ,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 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脆性剪切带 金-多金属 构造控矿作用 辽宁 构造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邵兆刚 孟宪刚 +1 位作者 冯向阳 朱大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成矿带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对矿带内矿田地质和控矿构造的调查表...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成矿带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对矿带内矿田地质和控矿构造的调查表明,本区的层控加热液改造型矿床与成矿构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秧坪-华昌山 构造特征 控矿作用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的构造岩石屏蔽控矿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立广 杨晓勇 +2 位作者 王奎仁 张兆峰 杨学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4-241,共8页
通过对沙溪斑岩铜矿床的研究,以构造-岩浆活化成矿背景和四级控矿构造为依据,提出了构造岩石屏蔽、背形核部控矿定位的模式及其依据,并讨论构造活动对成矿元素化学行为的控制作用,着重分析了强矿化剂元素F与Cu含量的关系,提出了成... 通过对沙溪斑岩铜矿床的研究,以构造-岩浆活化成矿背景和四级控矿构造为依据,提出了构造岩石屏蔽、背形核部控矿定位的模式及其依据,并讨论构造活动对成矿元素化学行为的控制作用,着重分析了强矿化剂元素F与Cu含量的关系,提出了成矿元素垂向分带、水平分带和迁移富集的地球化学模式。运用此模式预测了沙溪矿床邻区一个相似的成矿远景区,初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构造控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斑岩铜 控矿作用 岩石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东岩墙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黎应书 秦德先 +7 位作者 蔡燕 谢阳 陈楠 王伦 罗曦 杨晓宇 陈姣姣 贺大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6-113,共8页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关系密切,其中,花岗斑岩呈岩墙状产出,称为"东岩墙",主要分布于西矿带的铜坑—长坡锡矿(大厂锡矿主体矿山)的东侧。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石学分析表明,"东岩墙"不是单一的花岗...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关系密切,其中,花岗斑岩呈岩墙状产出,称为"东岩墙",主要分布于西矿带的铜坑—长坡锡矿(大厂锡矿主体矿山)的东侧。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石学分析表明,"东岩墙"不是单一的花岗斑岩岩墙,而是由近于南北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斑岩岩墙、闪长玢岩岩墙和次玄武岩岩墙组成的多期次构造岩浆带。通过岩石化学分析认为,构成该岩墙的岩石属钙碱性-碱性岩浆系列,形成于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东岩墙"是一条导岩、导矿构造和贯穿大厂矿田的地质界线,其对两侧的矿床分布、矿化强度、矿床类型有明显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岩墙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 控矿作用 广西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