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永煤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许福美 雷芳芳 +2 位作者 吴传始 郭玉森 吴志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通过分析龙永煤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聚煤环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该煤田的沉积体系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组合、潮坪一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相应的成煤模式有障壁岛-泻湖、潮坪一潮道和滨岸湖泊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 通过分析龙永煤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聚煤环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该煤田的沉积体系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组合、潮坪一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相应的成煤模式有障壁岛-泻湖、潮坪一潮道和滨岸湖泊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可采煤层;对煤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基底沉降和沉积环境因素,其中基底沉降包括压实差异的影响,沉积环境包括海水进退和盆地水体深浅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 童子岩组 环境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控煤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卫国 孔凡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8期81-82,共2页
山东省是煤炭资源大省,但是,随着兖矿、新汶等8大矿务局常年进行整体大规模的开发,开采强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所剩资源已经寥寥无几,要解决矿井接续紧张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煤炭发展基地。通过对鲁西南地区构造特征、盖层特征及聚煤现象... 山东省是煤炭资源大省,但是,随着兖矿、新汶等8大矿务局常年进行整体大规模的开发,开采强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所剩资源已经寥寥无几,要解决矿井接续紧张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煤炭发展基地。通过对鲁西南地区构造特征、盖层特征及聚煤现象的分析研究,在鲁西南地区新登记探矿权18个,通过2年多的勘探研究,新发现的3块煤田已经全部达到精查,总地质储量为9.35×108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 控煤因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裂陷盆地煤田地质构造及控煤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大伟 董耀 +2 位作者 赵民 张慧利 张戈 《中州煤炭》 2016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针对豫北隐伏隆起区边缘形成的宽裂限盆地开展研究,分析研究目的区构造特征及地质条件及控煤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隐伏煤田勘探。首先,在豫北隆起区寻找凹陷并预测煤田赋存条件,再通过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等物探方法及钻探验证,分析&qu... 针对豫北隐伏隆起区边缘形成的宽裂限盆地开展研究,分析研究目的区构造特征及地质条件及控煤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隐伏煤田勘探。首先,在豫北隆起区寻找凹陷并预测煤田赋存条件,再通过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等物探方法及钻探验证,分析"隆中凹"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因素,形成河南省内甚至国内开展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找矿模型研究,进而成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潜力接替开发地的重要方向。运用该研究方法对整个华北地台隐伏隆起区内部找煤具有重大的意义,并结合某煤普查项目综合研究,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裂陷盆地 控煤因素 地质构造 二维地震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斗煤矿二号井构造特征及其控煤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志芳 《能源与环境》 2015年第5期44-45,47,共3页
利用前期勘查和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对曲斗煤矿二号井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二号井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煤系地层中的脱顶和脱底断层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层、褶曲对主要可采煤层及其顶底板稳定性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通过对二号井构... 利用前期勘查和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对曲斗煤矿二号井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二号井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煤系地层中的脱顶和脱底断层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层、褶曲对主要可采煤层及其顶底板稳定性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通过对二号井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其控煤因素,掌握主要煤层可采性的空间展布规律及其顶底板稳定性,为下一步矿井生产提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控煤因素 二号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兵 李向峰 +2 位作者 袁月琴 孟昌忠 温雪芹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大量钻孔资料,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总结出龙潭组和长兴组是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分布只有18#煤层是全区可采,煤层分布主要受古环境、构造以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
关键词 财神井田 地层 规律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含煤特性及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博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7期186-189,194,共5页
为研究永陇矿区含煤特性及控煤因素,以地勘数据为基础,通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开展了研究区含煤特性、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延安组煤层总厚度0.20~16.90 m,平均6.03 m,含煤系数0.18%~38.97%,平均12.95%... 为研究永陇矿区含煤特性及控煤因素,以地勘数据为基础,通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开展了研究区含煤特性、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延安组煤层总厚度0.20~16.90 m,平均6.03 m,含煤系数0.18%~38.97%,平均12.95%;区内含煤地层的沉积厚度和分布规模受基底古地貌构造控制,煤层是古地貌控煤和古环境控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陇矿区 延安组 沉积环境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乡井田15号煤煤岩特征与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路 《山西煤炭》 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
通过对中乡井田地质特征、太原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15号煤岩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得出,15号煤沉积在障壁-泻湖环境为基础的泥炭沼泽,厚度呈北厚南薄分布趋势,并分析了煤中灰分、硫的来源,从古地理、古植物、古气候和构造方面分析15号煤的... 通过对中乡井田地质特征、太原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15号煤岩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得出,15号煤沉积在障壁-泻湖环境为基础的泥炭沼泽,厚度呈北厚南薄分布趋势,并分析了煤中灰分、硫的来源,从古地理、古植物、古气候和构造方面分析15号煤的控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煤因素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彬长矿区南缘蒋家河煤矿构造演化及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孝儒 刘会彬 +1 位作者 梁则虎 苗峥 《陕西煤炭》 2019年第4期63-66,75,共5页
利用地质勘探资料结合生产过程中采集的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彬长矿区南缘地质构造发育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含煤地层及基地古地形的发育特点、煤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及与矿区构造的配合特征,认为彬长矿区南缘蒋家河井田自三叠系以来经历... 利用地质勘探资料结合生产过程中采集的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彬长矿区南缘地质构造发育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含煤地层及基地古地形的发育特点、煤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及与矿区构造的配合特征,认为彬长矿区南缘蒋家河井田自三叠系以来经历了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演化历史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基本同步;主采4#煤层发育受三叠系基底古地形发育,侏罗系河-湖相沉积环境及区域构造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厚煤区位于彬县背斜以南和赵坡向斜的轴部。分析了开采条件,针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瓦斯超限、淋水底板鼓起等问题,采取技术措施后可以实现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彬长矿区南缘 构造演化 控煤因素分析 开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河煤田聚煤特征和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祥玉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7-9,12,共4页
霍林河煤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和锡林格勒盟交界处,面积540 km2,构造简单,埋藏浅,煤炭资源量丰富,它是一个浅部区适用露天开采,深部区适用井工开采的综合煤田,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特征,确定煤层赋... 霍林河煤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和锡林格勒盟交界处,面积540 km2,构造简单,埋藏浅,煤炭资源量丰富,它是一个浅部区适用露天开采,深部区适用井工开采的综合煤田,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特征,确定煤层赋存形态、厚度、深度、空间位置,恢复含煤地层发育时期受沉积环境、古构造、古气候等因素控制。通过以上各方面研究,其成果为以后煤田开采利用提供理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控煤因素 构造特征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县李家河勘查区控煤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亮 张微 《陕西煤炭》 2014年第5期45-47,共3页
通过对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陇县李家河勘查区内大量地震及钻孔资料的分析发现,煤系地层厚度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影响因素复杂。文中简要归纳了几种主要的控煤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聚煤规律的研究及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陇县李家河 控煤因素 沉积环境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崇信县周寨南部地区煤层赋存特征及控煤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承文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80-81,共2页
安口—新窑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3~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煤1层—煤7层。其中,煤1层、煤3层、煤4层、煤5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该区位于西缘断褶带南端,煤层受构造影响明显;煤类为低硫、低灰、中高... 安口—新窑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3~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煤1层—煤7层。其中,煤1层、煤3层、煤4层、煤5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该区位于西缘断褶带南端,煤层受构造影响明显;煤类为低硫、低灰、中高发热量不黏煤。控煤地质因素主要有基底古形态和同沉积构造的控制作用、冲刷剥蚀的破坏作用和断层对煤层的控制作用,共同造就了该区煤层厚度、埋藏深度等变化大的赋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口—新窑矿区 层赋存特征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家滩井田侏罗组沉积特征及控煤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东峰 赵金花 《陕西煤炭》 2019年第4期76-81,共6页
通过郭家滩勘查区含煤地层岩心沉积学分析,认为延安组一至五段沉积体系为前积型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浅水湖湾相沉积、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三角洲前缘或湖湾相沉积、三角洲前积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与平原过渡相沉积、河流三角洲平原相。矿... 通过郭家滩勘查区含煤地层岩心沉积学分析,认为延安组一至五段沉积体系为前积型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浅水湖湾相沉积、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三角洲前缘或湖湾相沉积、三角洲前积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与平原过渡相沉积、河流三角洲平原相。矿区内各煤组煤层不仅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后期构造和砂体冲刷的影响,其中2#煤组受到不均匀沉降及直罗期古河流冲刷作用,煤层分叉,剥蚀严重,同时各煤层底板均为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显示了自富县组填平补齐的继承性沉积,反映了湖泊的水位上升下降和水位的进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家滩井田 延安组 沉积特征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灵台县南部地区控煤因素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学明 周志强 +1 位作者 杨亚龙 陈顺 《陕西煤炭》 2016年第4期9-11,58,共4页
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进行的煤炭地质勘查资料,从地质、沉积、构造及其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的煤层主要受控于同沉积构造、差异压实、古基底隆起、成煤后燕山运动第Ⅲ、Ⅳ幕改造等多种因素。
关键词 灵台县南部 控煤因素 侏罗系 同沉积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目盖滩勘查区煤层赋存特征及控煤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李青锋 何进军 李降印 《陕西煤炭》 2017年第2期6-9,共4页
野目盖滩勘查区位于榆神矿区的南部,地质构造简单,煤炭资源丰富。通过陕北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岩系特征分析,论述了野目盖滩勘查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含煤性及各可采煤层特征等,分析了该区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及变化规律,证明该区可采煤... 野目盖滩勘查区位于榆神矿区的南部,地质构造简单,煤炭资源丰富。通过陕北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岩系特征分析,论述了野目盖滩勘查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含煤性及各可采煤层特征等,分析了该区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及变化规律,证明该区可采煤层分布稳定、煤质优良,煤炭资源开采技术条件良好,可作为特大型矿井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矿区 层特征 延安组 控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合矿区太贤井田控煤因素浅析
15
作者 张启超 《陕西煤炭》 2013年第5期49-50,共2页
对澄合矿区太贤井田聚煤时期沉积环境,构造影响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矿井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太贤井田 控煤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贤井田含煤地层岩性岩相特征及控煤因素分析
16
作者 田军杰 《陕西煤炭》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通过太贤井田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_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_1s)的岩性岩相特征分析,总结岩相变化规律,确立沉积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得出各煤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地壳不均衡沉降运动。
关键词 岩性岩相特征 控煤因素 不均衡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渭北煤田西部矿区控煤因素
17
作者 刘绍忱 《陕西煤炭》 1990年第2期37-41,共5页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系指洛河以西的铜川、蒲白两矿区而言,共确生产矿井15对(图1),总生产能力达900余万吨,占全煤田统配矿产量的60%之多。本区西部之王家河、桃园、三里洞及史家河等矿以10号煤层为主采煤层;东部之王石凹、金华山、李家塔...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系指洛河以西的铜川、蒲白两矿区而言,共确生产矿井15对(图1),总生产能力达900余万吨,占全煤田统配矿产量的60%之多。本区西部之王家河、桃园、三里洞及史家河等矿以10号煤层为主采煤层;东部之王石凹、金华山、李家塔、徐家沟、鸭口、东坡、朱家河、南井头、南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厚度 渭北 控煤因素 奥灰岩 赋存条件 古岩溶 西部 蒲白矿区 岩溶构造 王石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胡襄煤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
18
作者 郭冰 《河南科技》 2017年第21期101-102,共2页
本文以河南胡襄煤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胡襄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煤层深度、覆盖层厚度、构造特征、顶部以及底部层的岩性特征,并对这些因素的控矿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控煤因素 找矿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柘煤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19
作者 石志衍 史小卫 +4 位作者 吴会永 陈俊侠 刘秋红 李宏禹 时文勇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42-148,共7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通柘煤田二叠系的成煤环境和富煤带的分布及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对二叠系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恢复,共编制出7张反映不同旋回时期特征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MSC1的古地理单元有辫状河河道、曲流河河道、天...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通柘煤田二叠系的成煤环境和富煤带的分布及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对二叠系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恢复,共编制出7张反映不同旋回时期特征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MSC1的古地理单元有辫状河河道、曲流河河道、天然堤、泥炭沼泽、分流间湾洼地;区内主要煤层位于MSC1基准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阶段,即最大海泛面位置处;此时正处于大规模海进转海退的时期,海平面缓慢下降,研究区形成了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平原,在曲流河河道两侧形成了大面积的泥炭沼泽,研究区内全区发育了煤田范围内厚度最大、可采性最好的二_(1)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柘 二叠系地层 控煤因素 岩相古地理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的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建国 《能源与环境》 2016年第4期37-39,41,共4页
基于煤田地质勘查成果,简介闽西南地区、闽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研究分析福建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和控煤因素,为今后福建地区寻找烟煤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建地区 大坑组 文宾山组 焦坑组 控煤因素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