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菌棒制备和菌丝控温培养关键技术
1
作者 胡建平 陈青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49-52,58,共5页
分析了不同接种时间段和菌丝培养条件对香菇菌棒成品率的影响;测定了接种后接种室和强冷室的杂菌数量;将接种后的菌棒至于24℃条件下分别培养0、4、8、12、16、20 d后,再转至菇棚进行常温培养,比较控温培养时间对香菇菌棒成品率和子实... 分析了不同接种时间段和菌丝培养条件对香菇菌棒成品率的影响;测定了接种后接种室和强冷室的杂菌数量;将接种后的菌棒至于24℃条件下分别培养0、4、8、12、16、20 d后,再转至菇棚进行常温培养,比较控温培养时间对香菇菌棒成品率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时间段对香菇菌棒成品率的影响不明显,但菌丝培养条件对菌棒成品率的影响显著。相比而言强冷室中的菌落数量更多,说明强冷室是制约接种环境的关键因素,可通过规划运行路线、控制人员走动等措施提高环境的洁净度。控温培养可以提高香菇菌棒的成品率和子实体产量,其中菌棒先控温培养16 d,再转运至菇棚进行常温培养为最优条件,该条件下香菇菌棒成品率和子实体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控温培养 菌棒 成品率 子实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太白山不同林带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汗 马寰菲 +3 位作者 白红英 郭垚鑫 任成杰 赵发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为探究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在太白山选取典型的4个不同海拔的林带(锐齿栎林、辽东栎林、红桦林、牛皮桦林)的0—10 cm表层土壤为对象,分别在15、25、35℃下进行控温培养实验并测量其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 为探究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在太白山选取典型的4个不同海拔的林带(锐齿栎林、辽东栎林、红桦林、牛皮桦林)的0—10 cm表层土壤为对象,分别在15、25、35℃下进行控温培养实验并测量其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1—20 d与20—72 d时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与缓慢下降趋势,相比于其初始速率平均下降了68%与90%;表明高温在短期内促进土壤呼吸;2)太白山地区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在培养过程中,出现15℃和25℃下微生物量先增多后减少,35℃下微生物量一直减少的现象,并且胞外酶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因素,其中BG(β-葡萄糖苷酶)是胞外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4)培养72 d以后,BG已无法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碳,在25℃和35℃下,由BX(β-木糖苷酶)提供的碳已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碳源之一。在15℃和25℃下,N是培养前期限制土壤呼吸的因素,C是后期限制因素;在35℃下,N一直是限制土壤呼吸的因素。在15℃和35℃下,土壤呼吸不存在P限制;在25℃的培养前期,P是限制土壤呼吸的因子,而在培养后期不存在P限制。本研究结果阐明抑制土壤碳排放的关键在于抑制土壤微生物呼吸,揭示了在胞外酶驱动下的土壤碳循环特征,为准确预测全球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呼吸 林带 温度 胞外酶 控温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灵芝的反季节栽培
3
作者 徐德华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赤灵芝 反季节栽培 蒸汽控温控湿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