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被引量:51
1
作者 吕延防 许辰璐 +3 位作者 付广 刘乃瑜 崔守凯 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垂向断穿层位、平面分布以及活动历史等特点,配合油气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上述3套盖层与断层组合的空间匹配控油模式有3种:①下全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②下开中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馆陶组三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③中下有限封盖模式,从下至明化镇组底部皆可能有油气聚集成藏。利用所提出的3种封盖模式,在研究了南堡1-5区块盖层与断层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油气有利聚集层位进行了预测,指出f1-3断裂和f2-12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开中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为馆陶组四段、东营组一段及二段以下的各套地层;f4-48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全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f13-1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中下有限封盖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盖层之下的所有储层均可能有油气的聚集。提出的模式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断接厚度 控油模式 源断裂 盖层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瞿雪姣 胡世莱 +2 位作者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控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康玉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塔里木、准噶尔—吐哈、走廊、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等8个(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深刻认识到油气田分布主要受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五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塔里木、准噶尔—吐哈、走廊、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等8个(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深刻认识到油气田分布主要受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五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包括帚状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雁列构造体系、入字型构造体系和反"S"型构造体系。文章分别以具体典型实例系统概述了其各类低序次构造体系的形成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认为构造体系的形成受不同构造环境和应力场控制;不同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这些控油模式的建立对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发现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次扭动 构造体系 控油模式 地质力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尚尔杰 金之钧 +3 位作者 丁文龙 张义杰 曾溅辉 王洪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该断裂带的控油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断裂控油模式 断裂输导体系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其控油作用——以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9,共8页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及其控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夹层,即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泥质砂砾岩夹层;将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划分为7个5级构型单元;在5级构型单元等时地层格架内,根据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坝)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确定出4级构型单元的规模、空间形态及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基于4级构型的3类储层构型控油模式,其中纵向相变和横向相变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和非河道低渗相带内,构型单元内不稳定夹层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夹层下部。本次研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控油模式 扇三角洲前缘 核桃园组三段 赵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