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
29
1
作者
贾建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4-382,共9页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气
控气条件
含煤沉积体系
晚古生代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小洪
刘大锰
+1 位作者
姚艳斌
谢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从主要可采煤层的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物性变化及煤层顶底板封盖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3号煤厚度较小,甚至出现变薄尖灭的现象;5号煤在全区发育且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厚层泥岩为顶底板的结构稳定的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白马滩镇以东地区为2套煤层的有利开发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气
含煤沉积体系
控气条件
韩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
29
1
作者
贾建称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4-38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2CB211706)
文摘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关键词
煤层
气
控气条件
含煤沉积体系
晚古生代
沁水盆地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coalbed methane
coal depositional system
late Paleozoic Era
Qinshui Basi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小洪
刘大锰
姚艳斌
谢忱
机构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650,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4-001
2011ZX05062-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52013026)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从主要可采煤层的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物性变化及煤层顶底板封盖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3号煤厚度较小,甚至出现变薄尖灭的现象;5号煤在全区发育且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厚层泥岩为顶底板的结构稳定的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白马滩镇以东地区为2套煤层的有利开发区块。
关键词
煤层
气
含煤沉积体系
控气条件
韩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coal-bearing depositional system
controlling condition of coalbed methane
Hancheng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贾建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王小洪
刘大锰
姚艳斌
谢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