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周顺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81,共12页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超营断裂带 作用 断裂带 控岩作用 花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学军 陈祥云 +3 位作者 杨建国 贾伟 罗小洪 赵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 NNE向断裂 (郯庐断裂、赣江断裂 )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 :J3 -K1(15 7~ 97Ma)为左行走滑 ,K1晚期至 E2 为张性拱裂 ,E2~ 3 以后呈右行走滑 ;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 NNE向断裂 (郯庐断裂、赣江断裂 )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 :J3 -K1(15 7~ 97Ma)为左行走滑 ,K1晚期至 E2 为张性拱裂 ,E2~ 3 以后呈右行走滑 ;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合形式 ,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 ,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 ;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长江中下游 九江-瑞昌成矿区 同步耦合断裂 控岩作用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彭山地区北北东向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南庆 黄剑凤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4-17,共4页
从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上,动态地、全方位地分析了彭山地区与穹状构造不相协调的北北东向断裂。它是一条自加里东以来长期活动、伴有多种变形体制的大陆转换断层,有特殊的控岩控矿作用。
关键词 彭山断裂 控岩作用 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陈祥 王绍明 覃文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作用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茶岭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及控岩控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聂江涛 李赛赛 +3 位作者 魏刚锋 姜修道 任金彬 任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煎茶岭含钴硫化镍矿床已进入开采阶段,金矿正进行外围找矿。因而,查明该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并探讨控岩控矿作用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解析矿田构造、研究矿床特征及其构造地球化学等以后认为:煎茶岭矿田构造-热事件活动频繁,多期褶皱控制着... 煎茶岭含钴硫化镍矿床已进入开采阶段,金矿正进行外围找矿。因而,查明该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并探讨控岩控矿作用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解析矿田构造、研究矿床特征及其构造地球化学等以后认为:煎茶岭矿田构造-热事件活动频繁,多期褶皱控制着地层展布,共轭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着岩体就位;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韧性变形有利于元素的活化,韧脆性变形使元素迁移和富集;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内有大量物质的带入带出,韧脆性控矿剪切带中糜棱岩化蛇纹岩型镍矿石中K2O、Cr等元素含量相比区域韧性剪切带内蛇纹质糜棱岩明显减少,而Fe2O3、FeO、P2O5、LOI、MnO、SiO2、CaO、Ni和Co为带入组分;韧脆性控矿剪切带对金镍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矿石的结构构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煎茶岭金镍矿田岩(矿)石受多期褶皱、区域共轭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共同控制,金镍矿体表现为韧性剪切带、超基性岩体和花岗斑岩体等酸性岩体(脉)共同作用的"三位一体"成矿模式。金矿在共轭韧性剪切带相互交叉部位,绕超基性岩呈"金项链"分布。镍矿位于以花岗斑岩为核的"σ"型"旋转碎斑系"拖尾内韧脆性剪切带之中。脆性断裂生成较晚,并对地层、岩体和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镍矿田 构造特征 构造地球化学 作用 煎茶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地区类转换断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南庆 秦润君 +2 位作者 陈茂松 孙团结 卢宝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7-1971,共15页
基于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结合赣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重力场、构造单元及重要矿床(田)控岩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厘定了赣北地区类转换断层,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与控岩控矿作用。结果表明,该类转换断层是一组位于晋宁... 基于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结合赣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重力场、构造单元及重要矿床(田)控岩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厘定了赣北地区类转换断层,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与控岩控矿作用。结果表明,该类转换断层是一组位于晋宁期华南洋壳俯冲消减带,受纵向俯冲消减速率不同和深部地幔隆起垂直转换断层影响,在仰冲盘NEE—NE向构造单元中发育的横向断层;其与单元边界断层相匹配,沿着断层的水平和垂向位移转换了性质,亦是区域重要外生沉积(变质)和内生岩浆热液型矿产的控岩控矿断层,伴随大地构造演化和“环鄱”巨型矿集区生成;在空间规模上有一定的主、辅之分,其中主体类转换断层导致了新余铁矿和丰城煤矿岩(矿)层的纵向增生(膨大)及垂向增厚(折叠),并叠加了后续横向脆性断裂构造变形,维护了相对较弱的应变环境,对矿产起到保护作用;辅体类转换断层控制了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床、武宁县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田、九瑞铜多金属成矿带、德安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都昌县阳储岭钨钼矿床、波阳县莲花山钨锡矿集区、浮梁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田及德兴铜多金属矿田等钨铜锡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要素,且表现出隆起区与坳陷区控岩控矿机制不同但成矿机理相似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转换断层 垂直转换断层 作用 “环鄱”巨型矿集区 赣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秦岭造山带侵入岩的控矿作用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雪丽 董王仓 +1 位作者 李维成 陈丽荣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笔者厘定了陕南秦岭造山带侵入岩的演化序列,分析了侵入岩岩石类型、岩浆作用类型、岩体规模、成矿母岩元素含量等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在总结侵入体与矿床(体)二者空间配置关系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岩体内部成矿、岩体边缘成矿和岩体外缘成... 笔者厘定了陕南秦岭造山带侵入岩的演化序列,分析了侵入岩岩石类型、岩浆作用类型、岩体规模、成矿母岩元素含量等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在总结侵入体与矿床(体)二者空间配置关系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岩体内部成矿、岩体边缘成矿和岩体外缘成矿等侵入体的3种成矿方式。其对深入研究侵入岩的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作用 找矿意义 陕南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文昌 刘学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和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研究发现,矿田中矿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对应,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矿床;对应于构造演化产生的区域北西向主干断裂控制岩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及褶皱联合控制了岩体的形态和产状,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其含矿斑岩侵位较浅,夕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向斜核部,含矿斑岩侵位相对较深;含矿斑岩多为复式岩体,顶部往往有火山岩岩盖,表明火山岩浆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普朗铜矿产于北西、北东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岩体内斑岩铜(钼)矿、接触带夕卡岩铜矿和围岩中的大脉状铜矿"三位一体"的斑岩成矿系统,并在外带发育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矿田构造 作用 普朗 格咱岛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兴国县良村-高岭断裂带特征及黄蜡石矿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平 张平艳 +4 位作者 肖兴 熊宽 何攀 曹海峰 吴新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经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兴国县良村-高岭断裂带是由一系列平行侧列的韧脆性断裂带组成,各类构造岩发育,指示断裂带具多期活动;其对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的侵位和兴国等断陷盆地的成生与发展、以及分布在兴国地区一系列的... 经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兴国县良村-高岭断裂带是由一系列平行侧列的韧脆性断裂带组成,各类构造岩发育,指示断裂带具多期活动;其对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的侵位和兴国等断陷盆地的成生与发展、以及分布在兴国地区一系列的萤石矿、黄蜡石矿、金矿、钨矿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该断裂带的进一步调查,新发现了黄蜡石矿;矿石具显微纤维状结构、隐晶质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玉髓,含量约92%~97%;矿石较坚硬,颜色以较纯净的蜡黄色、蛋青色为主,透明度较好,矿石品质中—良好。该矿的发现填补了兴国地区观赏石、宝玉石矿床类型的空白,为兴国宁都泰和一带寻找宝玉矿床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特征 作用 黄蜡石矿 良村-高岭断裂带 兴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its control over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No.I slope break,Tazhong,Tarim block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云峰 王振宇 +2 位作者 屈海洲 罗春树 李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35-744,共10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cian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well drilling,logging,geophysical data,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core and the paleontology.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belongs to the sequence Ⅳ of Ordovician.The second member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s prograde sedimentation in highstand systems tract,and is 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reef flat.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thickness of reef fl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 of secondary sea level.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in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show that the lat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is dissolved and cemented by the meteoric fresh water and mixed water.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is developed at the top of parasequence and high place of geomorphology.Atmospheric diagenetic lens is formed.The developing regul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can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predi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Upper Ordovician Tazhong I slope break Tarim b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