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水桩坝对黄河下游河势控导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燕 江恩惠 +1 位作者 曹永涛 赵新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2,共2页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一定距离,以弥补其透水过流后导溜部位后靠而控导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开展透水桩坝布局及位置的试验研究,为合理布置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导效果 河势 透水桩坝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夏青石河段丁坝间距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林忠 刘燕 +1 位作者 万强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2,共4页
通过对丁坝防护弯道的效果分析,认为丁坝间距不仅会影响坝头的局部冲刷深度,而且会影响丁坝防护弯道的效果。据此,借助模型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不同工程边界条件下施工期流量、整治流量及20 a一遇设防流量下的水流流态、局部冲刷和... 通过对丁坝防护弯道的效果分析,认为丁坝间距不仅会影响坝头的局部冲刷深度,而且会影响丁坝防护弯道的效果。据此,借助模型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不同工程边界条件下施工期流量、整治流量及20 a一遇设防流量下的水流流态、局部冲刷和河势演变,并从丁坝间距与丁坝所在河段的位置有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凹岸丁坝群的丁坝间距与丁坝坝长的关系。研究表明:1.1倍坝长丁坝间距和1.5倍坝长丁坝间距对水流流态、局部冲刷和河势演变的影响差别均较小,结合理论研究认为来流方向与坝迎水面的夹角为60°~75°的坝段,丁坝间距应优先采用1.1倍坝长;来流方向与坝迎水面的夹角为20°~30°的坝段,丁坝间距宜采用2.0~2.6倍坝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流态 控导效果 丁坝间距 青石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