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保障诉讼的公正 ,现代法治国家在建构刑事程序时普遍实行控审分离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具有结构和程序两方面的意义 :结构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要实现机构设置和人员组织上的审、检分离 ;而程序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指程序启动意义... 为保障诉讼的公正 ,现代法治国家在建构刑事程序时普遍实行控审分离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具有结构和程序两方面的意义 :结构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要实现机构设置和人员组织上的审、检分离 ;而程序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指程序启动意义上的不告不理和程序运作中的诉审同一。对于控审分离原则 ,我国现有规定仍然有不合理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控审分离 结构意义 程序意义 法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文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控审分离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以维护审判的公正。为深刻理解控审分离的合理性,本文从分权制衡理论、程序正义价值理念、程序主体性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诉讼经济理论等角度... 控审分离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以维护审判的公正。为深刻理解控审分离的合理性,本文从分权制衡理论、程序正义价值理念、程序主体性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诉讼经济理论等角度,对控审分离原则赖以形成和维系的理论基础作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审分离 刑事诉讼 心理学 诉讼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审分离原则之法理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运立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作为近现代国家刑事诉讼中普遍认同的一项基本原则,控审分离有其丰富内涵,诉讼公正系其核心价值,而分权制衡、人权保障、程序主体性、诉讼经济理论以及相应的心理学原理构成其理论基础。
关键词 控审分离 诉讼公正 同一 心理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宋世杰 彭海青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82-86,共5页
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原则是刑事诉讼活动牵动全局的重要原则 ,其内涵十分丰富 ,但核心是服务于司法正义。它与控辩对抗、审判中心等一系列原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功能在于处分诉权 ,控制审判。司法实践对于贯彻这一原则存在不彻底甚至... 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原则是刑事诉讼活动牵动全局的重要原则 ,其内涵十分丰富 ,但核心是服务于司法正义。它与控辩对抗、审判中心等一系列原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功能在于处分诉权 ,控制审判。司法实践对于贯彻这一原则存在不彻底甚至违背这一原则的情况。法院提前介入 ,二审审理范围以及再审程序的启动等 ,在理论与实践上乃至于立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理清对审判启动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控审分离原则 判启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主动启动再审未必违背控审分离原则——以刑诉为主要论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柳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3期78-81,共4页
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是诉的效力对审判权的要求,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合于各负其责的法理和诉讼信义原则,合于我国的司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对非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 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是诉的效力对审判权的要求,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合于各负其责的法理和诉讼信义原则,合于我国的司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对非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的不影响个案正义基本实现的小错误,法院主动提起再审,须受诉讼经济原则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审分离 判行为不当 主动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诉审判程序质疑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朝曦 孙保齐 《政法论丛》 CSSCI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无控诉审判程序质疑于朝曦,孙保齐无控诉审判程序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5条设立的不经侦查预审和审查起诉,而直接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其基本特征是... 无控诉审判程序质疑于朝曦,孙保齐无控诉审判程序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5条设立的不经侦查预审和审查起诉,而直接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其基本特征是,有受刑事处罚人而无控告人,有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程序 刑事诉讼法 民事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妨碍公务 判人员 第二人民法院 控审分离 受处罚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可以变更指控罪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泽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公诉机关 罪名 法院 定罪 刑事诉讼 控审分离原则 被告人 辨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法院不得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被引量:6
8
作者 易延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9,共15页
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一部分,其既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也包括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看,允许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做法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 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一部分,其既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也包括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看,允许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做法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部分案件中还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混合法系,无论是否允许法院启动再审,都不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制度在当今已经不具有任何正当性。从实务的角度,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停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立法的角度,应当明确禁止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利于被告人的再 不告不理原则 控审分离原则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上诉不加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可以变更指控罪名:德国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满生 扬杰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9-173,共5页
控审分离原则和被告人的防御权是反对法官变更指控罪名的两个主要理由,但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官变更指控罪名并不必然违反控审分离原则和侵犯被告人的防御权,我国在对该问题处理上的缺陷主要是没有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因此必须确保法... 控审分离原则和被告人的防御权是反对法官变更指控罪名的两个主要理由,但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官变更指控罪名并不必然违反控审分离原则和侵犯被告人的防御权,我国在对该问题处理上的缺陷主要是没有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因此必须确保法官在变更指控罪名时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更罪名 控审分离 防御权 德国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罪到维权: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重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佑平 江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在民主法治社会里,国家作为抽象物,其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在于保证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国家应该以人为目的,成为每一个人获得安全、自由的手段。国家如此,国家的各种制度也应如此。基于此,维护人权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功能的... 在民主法治社会里,国家作为抽象物,其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在于保证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国家应该以人为目的,成为每一个人获得安全、自由的手段。国家如此,国家的各种制度也应如此。基于此,维护人权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结构,而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构造不符合维护人权的目的,应该重构。我国应该建立以审判为中心,以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为原则的刑事诉讼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判中心 控审分离 判中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法院变更量刑建议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长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个“一般应当”的规定,使检察量刑建议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很强的制约力。该规定虽有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落地的现实动因,但法理正当性不足,应当逐步予以完善。...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个“一般应当”的规定,使检察量刑建议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很强的制约力。该规定虽有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落地的现实动因,但法理正当性不足,应当逐步予以完善。量刑建议和量刑情节不属于审判对象的范围,法院对其变更不受控审分离原则的调控。应当建构法院变更量刑建议的正当程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法院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时告知检察机关调整,不应被确立为法院的法定义务,而且告知时间可以灵活化,不限于庭审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建议的变更 判对象 控审分离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审判程序公正的保障机制探究
12
作者 刘远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0,共4页
法院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确保其最终实现。借鉴各国的经验,我国有必要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确保法院实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制度,即控审分离、审判独立、法定法官、证据裁判、直接言词、裁判理由... 法院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确保其最终实现。借鉴各国的经验,我国有必要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确保法院实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制度,即控审分离、审判独立、法定法官、证据裁判、直接言词、裁判理由和救济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和制度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 公正 控审分离 证据裁判 救济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量刑建议的法律性质及其展开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基于控审分离原则,检察机关的精准化量刑建议属于求刑权,而非具有终局性质的量刑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影响的是法院对量刑权的行使方式,法院量刑方法从相对封闭的单独量刑向多主体参与的合作量刑转变,并侧重对量刑建议是否明显不当... 基于控审分离原则,检察机关的精准化量刑建议属于求刑权,而非具有终局性质的量刑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影响的是法院对量刑权的行使方式,法院量刑方法从相对封闭的单独量刑向多主体参与的合作量刑转变,并侧重对量刑建议是否明显不当进行审查。检察机关作出量刑建议时,应兼顾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根据量刑事实查证程度、案件复杂程度、量刑经验积累程度合理选用确定刑或幅度刑量刑建议。法院应对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建议进行全面实质审查,量刑建议是否明显不当,应当根据刑罚是否与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进行判断。法检两机关应注重分工配合和监督制约,稳妥处理与精准化量刑建议相关的上抗诉案件,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建议 求刑权 量刑权 认罪认罚 法律监督 控审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