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圈作用
1
作者 谢昭涵 冯昌 +3 位作者 仇永峰 李鹤永 张建波 唐海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3)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_(2)t—E_(1)f_(4))NW向伸展控制盐(3)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3)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3)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_(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3)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随着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圈闭的构造幅度、面积逐渐缩小,构造高点也逐渐往SW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盐(3)断裂带 古构造恢复 控圈作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大型圈闭的控制作用——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2
作者 杨波 吴庆勋 +2 位作者 黄振 陈少伟 陈欣怡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沙箱物理模拟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形成,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控制机制。蓬莱19-3构造是由多级、多类型转换带共同控制的大型背形构造,具有“间歇式增压隆升”和“排烃期定型”两大特点;其形成的大型圈闭与盖层、烃源岩晚期排烃形成了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转换带研究对今后在走滑断裂带内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19-3油田 走滑断裂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 控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洼断裂体系及走滑控圈模式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京 柳屿博 +3 位作者 吴奎 王伟 庞小军 张金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南洼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将剖面分析与平面分析相结合,综合精细地震解释与时间-方差切片,建立了区域断裂体系发育模式,总结了走滑断裂的控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辽中凹陷南洼新生代走滑断裂... 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南洼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将剖面分析与平面分析相结合,综合精细地震解释与时间-方差切片,建立了区域断裂体系发育模式,总结了走滑断裂的控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辽中凹陷南洼新生代走滑断裂体系主要包括6条右旋走滑断裂。根据断裂性质及发育位置的差异,将断裂分为控洼走滑断裂和洼中走滑断裂2种类型;走滑断裂将辽中凹陷南洼分为西部斜坡带、中部走滑带和东部反转带;同时由北向南存在分段特征,北段整体表现为东断西抬的箕状断陷特征,中段为大型宽缓凸起,南段发育西高东低的小型凸起;走滑断裂的不同连接形式形成了区内多个构造变换带,依据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可分为"S"型走滑控圈、走滑拉分控圈和多走滑复合控圈;受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挤压应力区易形成背斜或断鼻型圈闭,油气保存条件较好,而受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伸展应力区普遍发育断块型圈闭,单块圈闭面积相对较小,但油气运移条件好,对浅层油气成藏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断裂体系 走滑断裂 控圈作用 辽中凹陷南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构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丰 徐长贵 +3 位作者 王冰洁 吴奎 张如才 张明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对辽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走滑断层和伴生断层的关系及其所在构造变形区所处的应力状态将研究区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走滑主控叠覆带伸展构造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 对辽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走滑断层和伴生断层的关系及其所在构造变形区所处的应力状态将研究区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走滑主控叠覆带伸展构造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3个次级构造单元。相比而言,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发育挤压型的背斜圈闭,且遭受破坏作用小,成藏条件最为优越;走滑主控叠覆伸展构造发育多级拉张型断块圈闭,其伴生断层对油气的分配作用更为明显,具多层系油藏形成的特征,这两种构造类型均有利于油气的运聚,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聚油条件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伴生构造类型 控圈作用 作用 LD16油田 辽中凹陷南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转换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亚茹 高顺莉 +1 位作者 周平 唐贤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0期42-49,共8页
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凹陷中部存在大量的挤压反转和转换断裂痕迹,转换断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重磁场特征及地层厚度,对凹陷内断裂类型和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出3组大型转换... 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凹陷中部存在大量的挤压反转和转换断裂痕迹,转换断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重磁场特征及地层厚度,对凹陷内断裂类型和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出3组大型转换断裂带。西湖凹陷平面上主要发育NE-NNE向断裂,主发育期主要位于古新世早期至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期,可分为上、中、下3期断裂体系,转换断裂主要发育在上部断裂体系内。在"南北分区"大背景下,凹陷存在3组主要的大型转换断裂带:舟山-国头转换断裂带、海礁湾南缘转换断裂带和海礁湾北缘转换断裂带。大型转换断裂带对西湖凹陷具有重要的控圈和控藏作用,在其背景下发育多种构造样式和圈闭类型,包括扭动分叉"Y"型圈闭、扭动转换"H"型圈闭和扭动改造"Y"型圈闭等。同时,结合海礁湾南缘转换断裂带上已成藏油气田解剖,分析了转换断裂作为运移通道对油气的二次运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断裂分布 转换断裂 控圈作用 二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