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物面对非定常分离流的最优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亮 吴锤结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4-768,共5页
以低雷诺数二维大攻角翼型绕流为研究对象,将非定常动边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与最优控制方法有机结合,研究二维不可压非定常流智能物面最优自适应流动控制的理论与算法,并将其用于固定攻角和俯仰振荡翼型绕流.结果表明:在给定合适的最优... 以低雷诺数二维大攻角翼型绕流为研究对象,将非定常动边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与最优控制方法有机结合,研究二维不可压非定常流智能物面最优自适应流动控制的理论与算法,并将其用于固定攻角和俯仰振荡翼型绕流.结果表明:在给定合适的最优控制目标函数下,智能物面可最优地实时改变形状,得到能显著提高翼型性能的最优翼型.最优翼型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气动性能也比对照翼型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智能物 动边界 大攻角 翼型 绕流 非定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网络中NSA控制面和用户面时延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丹 王磊 +1 位作者 王晓琦 席思雨 《电信科学》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不同于2G/3G/4G的独立组网,5G的网络架构分为两种:非独立(NSA)组网和独立(SA)组网。NSA作为非独立架构,能实现5G的快速部署。低时延是5G非常重要的特点,其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结合。针对2.6 GHz NR帧结构,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数... 不同于2G/3G/4G的独立组网,5G的网络架构分为两种:非独立(NSA)组网和独立(SA)组网。NSA作为非独立架构,能实现5G的快速部署。低时延是5G非常重要的特点,其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结合。针对2.6 GHz NR帧结构,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数据,研究了NSA架构下控制面时延和用户面时延的现状和问题:当前,商用芯片级别的终端控制面时延约为359~510 ms;,开启预调度功能时,NSA好点空口双向用户面时延为11~14 ms,关闭预调度后,用户面时延增加至15~17 ms。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制面时延性能,可采用设置NSA的锚点与NR子帧同步、将B1的timetotrigger设置得略小等方案;而采取SR周期自适应方式则可以降低用户面时延。并给出了时延优化方案,给NSA网络部署提供了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帧结构 控制时延 用户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的控制面和数据面邻居表信息同步
3
作者 陈雪萍 卢军 张光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了解决AC(接入控制器)基于多核快转软件平台下控制面和数据面数据的快速转发,文章基于该多核快转软件平台深入分析了无线网络AC控制面和数据面实现邻居表信息同步的原因,介绍了控制面和数据面邻居表信息同步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适合无... 为了解决AC(接入控制器)基于多核快转软件平台下控制面和数据面数据的快速转发,文章基于该多核快转软件平台深入分析了无线网络AC控制面和数据面实现邻居表信息同步的原因,介绍了控制面和数据面邻居表信息同步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适合无线网络AC的控制面和数据面邻居表信息同步的方案,并编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无线AC控制面和数据面邻居表信息的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入控制 控制数据 邻居表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制面波的波场分离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卫忠 张明振 +2 位作者 王成礼 马在田 王华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9-690,共12页
面波是陆上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强干扰波,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必须在叠前对其予以压制。以往人们对面波压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依据面波的频率特性或视速度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只侧重考虑面波... 面波是陆上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强干扰波,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必须在叠前对其予以压制。以往人们对面波压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依据面波的频率特性或视速度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只侧重考虑面波的单一特性或在理论上基于某种数学假设,致使这些方法都会对有效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在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面波波场进行精确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场变换与分离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面波波场与有效波波场的分离。该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可使有效波的能量(尤其是其低频能量)不受损失,有效地保持信号的频宽不变,提高记录的信噪比。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叠前面波压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分离 小波变换 地震勘探 波压制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机动导弹非线性自动驾驶仪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治理 雷虎民 +1 位作者 刘代军 崔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23-1525,共3页
提出了高机动非线性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动态面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光滑二阶动态滑模,所设计的虚拟控制足够光滑,在利用反步法设计内环控制器时不需要进行积分滤波,克服了反步法所带来的项数膨胀问题。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能够对非匹... 提出了高机动非线性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动态面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光滑二阶动态滑模,所设计的虚拟控制足够光滑,在利用反步法设计内环控制器时不需要进行积分滤波,克服了反步法所带来的项数膨胀问题。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能够对非匹配不确定性或未建模动态进行补偿,并且比传统滑模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在考虑了系统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控制器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控制 光滑二阶动态滑模 虚拟控制 时标分离 鲁棒微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无人机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方旭 刘金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7-1784,共8页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UAV)飞行器系统欠驱动特点,引入动态面控制方法,对四旋翼UAV的位置和姿态进行控制。考虑到飞行器速度和角速度难以测量,设计高增益观测器得到UAV的速度和角速度的估计值。相对于反演法,动态面控制的设计更简洁,并且通...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UAV)飞行器系统欠驱动特点,引入动态面控制方法,对四旋翼UAV的位置和姿态进行控制。考虑到飞行器速度和角速度难以测量,设计高增益观测器得到UAV的速度和角速度的估计值。相对于反演法,动态面控制的设计更简洁,并且通过引入滤波器来求取控制信号中的系统状态的导数项。另外,常用的时标分离方法不能给出全局稳定性分析,本文引入动态面设计控制律保证系统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有界,同时给出系统全局稳定性证明。仿真结果表明,四旋翼UAV能快速精确完成目标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控制 高增益观测器 四旋翼无人机(UAV) 分离定理 全局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ASTER数据的陆面温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军强 白朝军 +1 位作者 殷乐 苏栋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6期77-80,I0005,共5页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常见卫星数据更丰富的地表信息,有助于提高陆面温度的反演精度。根据温度/比辐射率分离(TES)的思想,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的特性,获取了一种反演陆面温度的方法,并以长白山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仅依赖ASTER遥感数据便可快速获取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自然地表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数据 温度反演 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阵探测器工业CT系统同步控制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俊 陈镐 +1 位作者 杨莞 张爱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研究了基于面阵探测器的工业CT系统同步控制原理,实现了面阵探测器数据采集、加速器射线脉冲发射和机械系统运动三者严格同步,突破了基于面阵探测器高能工业CT系统研制中同步控制的关键技术。同时,比较了面阵探测器与线阵探测器在工件D... 研究了基于面阵探测器的工业CT系统同步控制原理,实现了面阵探测器数据采集、加速器射线脉冲发射和机械系统运动三者严格同步,突破了基于面阵探测器高能工业CT系统研制中同步控制的关键技术。同时,比较了面阵探测器与线阵探测器在工件DR图的分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探测器 同步控制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光源面探测器图像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
9
作者 杨凡 张招红 +1 位作者 郑丽芳 薛松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0-403,407,共5页
介绍了上海光源实验站面探测器图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该系统应用Python语言及相关功能模块,实现了图像矩阵的获取、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图像界面的显示。小角散射(SAXS)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散射图像噪声去除、散射中心定位等核心... 介绍了上海光源实验站面探测器图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该系统应用Python语言及相关功能模块,实现了图像矩阵的获取、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图像界面的显示。小角散射(SAXS)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散射图像噪声去除、散射中心定位等核心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完善了现有光束线站的控制和数据获取系统,而且为开展多种实验方法的图像在线处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语言 EPICS 探测器 数据获取 图像处理 图形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慧俊 郭荣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43,共6页
采用LU 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 ,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 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 ,并借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 采用LU 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 ,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 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 ,并借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 =1.9,H =11Km)。计算结果表明 :所编制的流场计算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三维粘性流场 ,并对流场间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所研究的进气道即使在未经流场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 ,这体现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高的优点 ,但由于流场中存在分离流动 ,应采取抽吸附面层等流场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 分离流动 总压恢复系数 数值方法 战斗机 流动控制 流场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价值面,BSS/OSS融合的下一站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杰 孙滔 +6 位作者 孙震强 刘云新 杨爱东 王达 王鹏 叶晓舟 欧阳晔 《电信科学》 2022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通信业务已由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融合信息服务,通信产业价值链结构从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互联网与内容提供商以“内容驱动”为理念,灵活快速地...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通信业务已由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融合信息服务,通信产业价值链结构从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互联网与内容提供商以“内容驱动”为理念,灵活快速地迭代产品并响应用户需求,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这导致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中逐渐被“管道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运营商通过重构、抽象5G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按需编排、灵活适配和快速部署的能力,并基于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BO)融合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增强用户体验,以期实现在产业价值链中地位和价值的提升。在回顾通信产业价值链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运营商价值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5G网络嵌入式服务的5G价值面体系架构,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并为运营商5G价值面的演进提供了路径建议,助力运营商驶向BO融合的下一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价值 网络嵌入式服务 网络数据分析 策略控制 融合计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M:支持6G密集部署和高速移动性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
12
作者 李国庆 王培博 +2 位作者 谌丽 胡博 陈山枝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5G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的引入是为了提升吞吐量,特别是针对静态和低速场景,因此,无法同时满足高吞吐量和高移动速度的需求。对于未来需要同时支持高容量和高速移动的6G新场景,提出一种同心圆模型(homocentric sphere mo... 5G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的引入是为了提升吞吐量,特别是针对静态和低速场景,因此,无法同时满足高吞吐量和高移动速度的需求。对于未来需要同时支持高容量和高速移动的6G新场景,提出一种同心圆模型(homocentric sphere model,HSM)的网络架构,采用控制面/用户面数据分离、多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协同传输的方法来处理密集部署网络中多普勒效应影响大和TRP频繁切换的问题,使得该模型成为密集部署网络下提升网络容量、应对高速移动的有效方法。数据结果证明,所提的HSM有效减小了密集组网高速移动场景下多普勒频移效应,同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网络遍历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组网 高速移动 6G 多普勒频移 发送接收节点切换 控制面/用户面数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控制点沉降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衍坤 孙现申 +1 位作者 王历进 李雪莉 《海洋测绘》 2010年第5期32-35,共4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许多控制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个别点年沉降量高达8.01 cm。该三角洲地理环境复杂,控制网复测成本畸高,部分控制点甚至因地形变化而无法复测。为此,在无法应用常规变形分析理论方法的情况下,对该地区建国以来的测绘档... 黄河三角洲地区许多控制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个别点年沉降量高达8.01 cm。该三角洲地理环境复杂,控制网复测成本畸高,部分控制点甚至因地形变化而无法复测。为此,在无法应用常规变形分析理论方法的情况下,对该地区建国以来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发现了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规律,并进行了初步验证,进而对该类地区控制测量的一些现象重新分析,并总结了对建、管、用网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网管理 测绘档案资料 数据挖掘 黄河三角洲湿地 软土地沉降 数据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直线电机的无模型高阶滑模解耦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继辉 曹荣敏 +1 位作者 侯忠生 周惠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4-3095,共12页
针对二维直线电机运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多变量、不确定性以及强耦合作用对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无模型高阶滑模解耦控制方法。以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控制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数据驱动滑模面并验证滑模面的渐进稳定性;利用高阶... 针对二维直线电机运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多变量、不确定性以及强耦合作用对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无模型高阶滑模解耦控制方法。以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控制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数据驱动滑模面并验证滑模面的渐进稳定性;利用高阶滑模控制思想设计高阶滑模控制律,对二维直线电机XY轴进行整体控制,减小位置跟踪误差,并进行稳定性和收敛性证明。采用自适应解耦控制策略,设计离散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两轴间耦合、未建模动态和未知外部干扰进行估计和补偿,进一步实现系统的解耦。仿真和实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二维直线电机的位置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直线电机 数据驱动滑模 自适应解耦控制 离散扩张状态观测器 无模型高阶滑模控制 无模型高阶滑模解耦控制 位置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展的网络验证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翰林 徐恪 +3 位作者 李琦 李彤 付松涛 高翔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3-1102,共20页
互联网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和应用持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意图不一致的网络行为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危害.为了确保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网络行为的一致性,我们迫切需要可... 互联网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和应用持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意图不一致的网络行为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危害.为了确保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网络行为的一致性,我们迫切需要可部署的网络验证技术,以确保网络运行时的行为与网络运维人员的意图一致.当前已经有许多关于网络验证技术的研究,这些研究帮助用户实现自动检测网络错误,并进一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然而,为了满足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可扩展性问题成为在互联网部署网络验证技术的一项重要挑战.即如何在满足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约束的前提下,快速发现并排查网络策略的错误,真正将网络验证技术应用于实际,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数据面验证和控制面验证两个方面出发,深入研究和总结了现有的网络验证研究工作,并探索了基于时空优化的可扩展性技术,对这些方案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最后,本文总结和展望了网络验证可扩展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验证 可扩展性 网络配置 时空优化 数据验证 控制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网络中的移动VR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刘洁 王庆扬 林奕琳 《电信科学》 2018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首先介绍移动VR/AR/MR的应用场景、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对网络的要求,指出现有移动网络承载移动VR/AR/MR应用的问题;结合5G网络中引入的新架构和新技术,提出移动VR网络解决方案,进一步分析该解决方案带来的对应用使能的增强效果,旨在... 首先介绍移动VR/AR/MR的应用场景、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对网络的要求,指出现有移动网络承载移动VR/AR/MR应用的问题;结合5G网络中引入的新架构和新技术,提出移动VR网络解决方案,进一步分析该解决方案带来的对应用使能的增强效果,旨在为5G网络中的移动VR应用提供参考,起到推动5G生态圈应用发展的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虚拟现实 控制用户分离 边缘计算 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DS-100A型铲筛式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游兆延 胡志超 +4 位作者 吴惠昌 张亚萍 颜建春 严伟 周新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8,共9页
为了减少铲筛式残膜回收机在工作中的振动,设计了双筛面呈上下平行排布的减振式自平衡残膜回收机,确定偏心轮旋转轴转速范围为260~330 r/min,采用DH5902动态测试系统对双筛面残膜回收机的振动参数进行了田间作业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振动... 为了减少铲筛式残膜回收机在工作中的振动,设计了双筛面呈上下平行排布的减振式自平衡残膜回收机,确定偏心轮旋转轴转速范围为260~330 r/min,采用DH5902动态测试系统对双筛面残膜回收机的振动参数进行了田间作业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在3~5.5 Hz变化时,机架左右方向振动测量值范围在4.2~5.4 m/s^2,在设备可承受振动范围内,双筛面减振效果明显。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筛面形式为锯齿筛,另外,设计了电动推杆式自动卸膜装置,耗时4.1 s完成卸膜任务。选取机具前进速度、逐膜筛振动频率、逐膜筛振幅、锯齿间距作为试验因素,运用响应曲面法并在Matlab2013a软件中绘制四维切片图来分析各因素对残膜回收指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残膜回收质量有较大影响,综合优化结果为机具前进速度0.73 m/s,逐膜筛振幅99 mm,逐膜筛振动频率为280 r/min,筛面锯齿间距12 mm,此时残膜回收率为91.26%,缠膜率为4.27%,膜土比为2.16。该研究不仅为农机市场提供了一种实用机具,也为残膜回收机械创新研发和优化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振动控制 双筛 驱振装置 膜土分离 残膜回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组网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青 《电信科学》 2020年第5期125-137,共13页
主要描述了5G网络架构、网络特征及5G典型业务的网络部署要求等。同时,研究提出了5G核心网、5G承载网、5G接入网端到端组网建议方案,并提出了多个场景下5G信令网组织及路由方式等,以期为加快电信运营商5G网络商用部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5G核心网 控制 用户 网络云 网络运营 信令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全彩屏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艳 高杨 +2 位作者 周岩 刘佳 蔡林飞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7期174-176,179,共4页
为了解决全彩LED同步视频显示屏灰度级低、刷新速度不高的问题,根据LED大屏的驱动结构,设计了256级显示灰度时刷新率可达90 Hz的数据处理电路。该电路的设计,应用了数字视频数据信号位面分离的策略,采用了分场写入、分区读出缓存存储器... 为了解决全彩LED同步视频显示屏灰度级低、刷新速度不高的问题,根据LED大屏的驱动结构,设计了256级显示灰度时刷新率可达90 Hz的数据处理电路。该电路的设计,应用了数字视频数据信号位面分离的策略,采用了分场写入、分区读出缓存存储器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实际测试表明,该设计满足了高亮度、低图像闪烁、无掉色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显示 数据处理电路 EDA统计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OODB的协同写作系统的研究
20
作者 徐学洲 郭敬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协同写作系统属于协作系统(Collaborative System)的范畴,它是该研究领域一种比较重要的应用。该文介绍了作者在以面向对象数据库作为协同写作系统的支撑平台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原型系统已在XDOODB上实现。
关键词 协同写作系统 和对象数据 并发控制 OO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