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控制调节系统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倪林林 陶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31,共6页
葛上直流工程包含十几个控制调节回路,它们不仅具有各不相同的控制调节功能,同时又有复杂的互耦关系,从而构成了葛上直流输电系统所特有的控制调节规律。调节器的选型及参数配置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从葛上... 葛上直流工程包含十几个控制调节回路,它们不仅具有各不相同的控制调节功能,同时又有复杂的互耦关系,从而构成了葛上直流输电系统所特有的控制调节规律。调节器的选型及参数配置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从葛上直流输电系统的调节器特性分析入手,指出引进的调节器参数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节器优化后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工程 控制调节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在二次调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莲 唐建林 +1 位作者 张聿成 陈瑞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57-359,共3页
为了克服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所引起的常规控制器控制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并在文中给出了具体算法.该控制方法以无量化解析模糊控制为主体,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 为了克服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所引起的常规控制器控制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并在文中给出了具体算法.该控制方法以无量化解析模糊控制为主体,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对象进行辨识,然后利用辨识所得到的Jacobian信息在某一给定的控制性能指标下对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将其应用于二次调节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系统采用不同控制器的仿真曲线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二次调节控制系统 径向基神经网络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电压无功调节控制系统在220kV变电站的实际运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函韵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后面向 2 2 0kV变电站自动电压无功调节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于采用了双九区图控制与分时段优化、负荷优化 ,有效地提高了电压合格率 ,使得在电网的优化、可靠。
关键词 自动电压无功调节控制系统 220KV变电站 优化控制 电网 电力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的高阶极值调节控制系统最优工作点预估研究
4
作者 李国强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2期71-72,共2页
利用相关辨识法预估极值调节控制系统最优工作点的方法 ,推广到 n- m≥ 2的高阶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
关键词 相关辨识法 预估 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最优工作点 高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能上安电厂2×350MW机组2号机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控制系统改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倪申 +1 位作者 景效国 李轶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2,共3页
介绍华能上安电厂一期工程 2× 35 0MW机组 2号机 2台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控制系统(MEH)改造背景、系统配置、主要功能及其评价。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硬件对GE公司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能够提高机组效益和... 介绍华能上安电厂一期工程 2× 35 0MW机组 2号机 2台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控制系统(MEH)改造背景、系统配置、主要功能及其评价。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硬件对GE公司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能够提高机组效益和自动化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能上安电厂 2×350MW机组 给水泵 汽轮机 电液调节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动态寻优极值调节控制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国强 金轶锋 +1 位作者 叶道骅 刘文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解决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当系统的参数发生漂移后,应用以往的寻优方法,必须使控制系统停止运行,然后再次辨识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试.该方法的突出优势是在自动寻优的过程中,不仅能...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解决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当系统的参数发生漂移后,应用以往的寻优方法,必须使控制系统停止运行,然后再次辨识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试.该方法的突出优势是在自动寻优的过程中,不仅能自动辨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的参数,还能自动适应参数的漂移,从而保证控制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寻优 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自适应 辨识 算法研究 自动 参数 连续性 稳定性问题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控制理论在煤矿通风安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臧小杰 王焱 +1 位作者 宋绍楼 罗云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37,共5页
由于煤矿通风系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要精确地建立具有时滞及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遇到较大的困难 ,因此 ,人们寻求了一些新的解决途径。笔者基于模糊控制理论 ,并提出将其应用于煤矿通风自动化系统中 ,同时采用单片机来实现模糊控制 ,实... 由于煤矿通风系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要精确地建立具有时滞及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遇到较大的困难 ,因此 ,人们寻求了一些新的解决途径。笔者基于模糊控制理论 ,并提出将其应用于煤矿通风自动化系统中 ,同时采用单片机来实现模糊控制 ,实践证明 ,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与常规的控制方法相比 ,模糊控制方法具有响应快、控制简单、不需建模等特点 ,适用于矿井通风自动化系统 ;笔者还讨论了调节窗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的单片机实现及软件编制 ,并进行了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最后提出了向自组织方向的深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理论 煤矿安全 通风自动化系统 调节窗模糊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力矩控制中的摩擦问题及其模糊控制补偿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东 焦宗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对于二次调节力矩控制系统的摩擦现象及其模糊控制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二次调节力矩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以进行摩擦现象及其补偿的理论和仿真分析 ;结合实验测试结果 ,建立了一个包含静摩擦、库伦摩擦、粘性摩擦和Stibec... 本文对于二次调节力矩控制系统的摩擦现象及其模糊控制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二次调节力矩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以进行摩擦现象及其补偿的理论和仿真分析 ;结合实验测试结果 ,建立了一个包含静摩擦、库伦摩擦、粘性摩擦和Stibeck效应等因素在内的摩擦模型 ,用以近似地反映现实中复杂的摩擦现象 ,这对于研究力矩控制时摩擦对于系统的影响非常有益。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摩擦模型的有效性 ;也证明了模糊控制器对于非线性摩擦补偿和提高系统的精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节力矩控制系统 摩擦补偿 模糊控制 静摩擦 库伦摩擦 粘性摩擦 Stibeck效应 液压力矩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对象参数跃变的自适应动态寻优控制系统
9
作者 李国强 赵伟丽 +1 位作者 贾小军 刘文江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对于控制对象的参数跃变与漂移的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各类参数跃变与漂移对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选择好一个合适的步进周期T0,无论控制对象的参数怎么跃变与漂移,采用曾提出的简捷... 对于控制对象的参数跃变与漂移的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各类参数跃变与漂移对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选择好一个合适的步进周期T0,无论控制对象的参数怎么跃变与漂移,采用曾提出的简捷、高效、实用的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都是可行的。这一方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对控制对象模型的先验知识要求的非常少,解决了以往的动态寻优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准确地辨识极值调节控制对象线性部分的参数与阶数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只需要知道控制对象的线性部分可以近似成为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与一个纯时滞环节的串联或者一个二阶惯性环节与一个纯时滞环节的串联就够了。因此实际调试过程就会容易得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起来也就会简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跃变 自适应动态寻优控制系统 控制对象 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USB和RS232接口的气室调节监控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全会 郑丰隆 +2 位作者 丁俊峰 齐俊清 刘杰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9期1080-1085,共6页
为准确研究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气室CO2浓度的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12846液晶实时显示数据,根据人工设定气体含量参数,自动控制CO2发生器维持气室的气体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气室内... 为准确研究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气室CO2浓度的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12846液晶实时显示数据,根据人工设定气体含量参数,自动控制CO2发生器维持气室的气体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气室内氧气、二氧化碳和发生器内压力数据进行采集与控制,可实现内部存储、U盘读取和直接与PC机通信,以及在PC机上显示、存储数据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与处理 气室调节控制系统 STC89C516RD+ USB读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力驱动执行机构的DEH系统改造
11
作者 王昕 管春雨 沙友平 《江苏电机工程》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介绍了江苏华能南京电厂前苏联制造的2号320MW超临界机组设备概况,通过采用力驱动执行机构将汽轮机调节系统改为无控制工质纯电液调节系统的改造,给出了系统的改造方式、改造后调试过程及系统改造后取得的效果,为大机组调节系统的改造... 介绍了江苏华能南京电厂前苏联制造的2号320MW超临界机组设备概况,通过采用力驱动执行机构将汽轮机调节系统改为无控制工质纯电液调节系统的改造,给出了系统的改造方式、改造后调试过程及系统改造后取得的效果,为大机组调节系统的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汽轮机 力驱动执行机构 控制工质调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阀门的新趋向
12
作者 赵金发 刘可望 《火箭推进》 CAS 1994年第6期14-20,共7页
一、前言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工业相比,调节阀门可以说,几乎与过去没有什么变化。既使只就大量使用调节阀门的加工工业而言,也从60年代的加工工厂大规模化,加工的高温和高压化以及环境保护问题;70年代的工厂国际化(工厂输出)和省资... 一、前言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工业相比,调节阀门可以说,几乎与过去没有什么变化。既使只就大量使用调节阀门的加工工业而言,也从60年代的加工工厂大规模化,加工的高温和高压化以及环境保护问题;70年代的工厂国际化(工厂输出)和省资源、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门 调节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估比较原理与动态寻优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强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1期52-54,共3页
介绍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的工业背景 ,并详细介绍了我国首创的 ,为解决动态寻优极值调节问题而提出的预估比较原理的基本思想与相应的动态寻优方法 。
关键词 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动态寻优 预估比较原理 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间距采样积分差值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研究
14
作者 金轶锋 刘文江 吴俊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8-119,共2页
在自适应态寻优极值调节控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积分式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该方法既能自动辨识参数,又能自动适应参数的漂移,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使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最优控制功能.
关键词 动态寻优 极值调节控制系统 自适应 辨识 采样 最优控制 自动 积分 参数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al adaptive PSD decoupling contro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ree-phase electrode adjusting system of submerged arc furnace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建军 刘郁乔 +1 位作者 喻寿益 桂卫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05-412,共8页
Taking three-phase electrode adjusting system of submerged arc furnace as study object which has nonlinear, time-variant, multivariable and strong coupling features, a neural adaptive PSD(proportion, sum and different... Taking three-phase electrode adjusting system of submerged arc furnace as study object which has nonlinear, time-variant, multivariable and strong coupling features, a neural adaptive PSD(proportion, sum and differential) dispers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neural adaptive PSD algorithm with dispersive decoupling network. In this work,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and control difficulties of submerged arc furnace were simply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neural adaptive PSD dispers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was discussed, the design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controller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and the block diagram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is presented. By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and the adaptive PSD controller, the decoupling ability, adaptive ability,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neural adaptive PSD dispers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have been testified effectively. The controller is applicable to the three-phase electrode adjusting system of submerged arc furnace, and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achieving the power balance of three-phrase electrodes,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smel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D algorithm decoupling controller submerged arc furnace three phase electr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robust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EAF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based on approximate model method
16
作者 李磊 毛志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58-2166,共9页
The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any variables, strong coupling and strong nonlinearity, whil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can not meet the req... The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any variables, strong coupling and strong nonlinearity, whil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A robust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RANNC) for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was propo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ere established to learn the system dynamics. The nonlinear control law was derived directly based on an input-output approximating method via the Taylor expansion, which avoids complex control development and intensive comput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the Lyapunov method.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relative percentage is less than ±8% and heating rate is up to 6.32 ℃/min when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us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is better than inverse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INNC) and PID controller (PI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e model electric arc furnaces nonlinear control normaliz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NRBF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