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1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的真空蝶阀压力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健 罗磊 +1 位作者 托乎提努尔 杨振怀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真空蝶阀广泛应用于中、低真空环境下的压力控制,由于蝶阀压力控制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和时滞性,使得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无法满足真空蝶阀对高精度压力控制的需求。为了提高真空蝶阀的压力控制性能,文章设计了一种带校正函数的... 真空蝶阀广泛应用于中、低真空环境下的压力控制,由于蝶阀压力控制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和时滞性,使得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无法满足真空蝶阀对高精度压力控制的需求。为了提高真空蝶阀的压力控制性能,文章设计了一种带校正函数的改进模糊PID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模糊PID控制,新控制器在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上远好于传统PID控制器;并且借助校正函数,新控制器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非线性影响,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精度。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器在动态性能、控制误差和目标跟踪速度上均优于传统方法,显著提升了真空蝶阀的压力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蝶阀 模糊PID 压力控制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仿真运行系统循环制动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刘洋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2,共7页
列车仿真计算在路网规划、机车车辆设计和选型、运行时分计算、能耗评估、操纵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时的循环制动操纵策略,针对仿真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循环制动自动控制算法。算法综合分析线... 列车仿真计算在路网规划、机车车辆设计和选型、运行时分计算、能耗评估、操纵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时的循环制动操纵策略,针对仿真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循环制动自动控制算法。算法综合分析线路限速、坡道、列车编组、纵向冲动、副风缸再充风时间等多种因素,确定了循环制动初速度和缓解速度取值边界。在仿真计算过程中,算法基于模糊控制理论,以列车速度、带闸距离、线路坡度做为评价指标,动态判定操纵策略。文中以HXD1型机车牵引单元万吨列车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仿真计算 长大坡道 循环制动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研究综述
4
作者 张佳祥 王岩松 +3 位作者 张声明 郭辉 谢晓龙 刘宁宁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车内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升用户座舱的声学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深入分析了各类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的发展脉络、控制... 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车内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升用户座舱的声学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深入分析了各类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的发展脉络、控制原理及算法特点;最后基于现有研究进展,展望了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高重放精度、算法鲁棒性以及声场均匀分布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并探讨了限制该技术在车内广泛应用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法。本综述旨在为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推动该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声场控制 扬声器阵列 声场分区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纯追踪控制算法在智能农机中的应用
5
作者 祁春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74-77,共4页
为提高智能农机作业效果,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践应用,提出以SOA算法优化改进纯追踪控制算法,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经仿真试验,改进后的算法实时跟踪路径的最大误差为3 cm,平均误差为2 cm,且在行驶1 m时,横向误差快速趋于0,极大改善跟... 为提高智能农机作业效果,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践应用,提出以SOA算法优化改进纯追踪控制算法,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经仿真试验,改进后的算法实时跟踪路径的最大误差为3 cm,平均误差为2 cm,且在行驶1 m时,横向误差快速趋于0,极大改善跟踪精度,优化效果明显。实车验证中,农机实际作业行驶的平均误差为7.5 cm,表明智能农机在实际田间作业的精度完全满足要求,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农机 纯追踪控制算法 前视距离 SO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灌溉系统定量控制算法设计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花 郑思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6-239,共4页
精量节水灌溉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此,基于硬地育秧过程对土壤水分的精准化控制需求,设计了一种定量灌溉控制系统。同时,根据育秧过程中的土壤需水状况监测结果,设计定量灌溉控制算法,对育秧过程中的水分状况进行预警,实现了... 精量节水灌溉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此,基于硬地育秧过程对土壤水分的精准化控制需求,设计了一种定量灌溉控制系统。同时,根据育秧过程中的土壤需水状况监测结果,设计定量灌溉控制算法,对育秧过程中的水分状况进行预警,实现了精准化灌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控制算法 定量控制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传输时变时延的车辆队列纵向稳定性控制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江锋 齐崇楷 +2 位作者 罗冬宇 王鹤楠 丁卫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7,共10页
智能网联车辆队列行驶面临复杂的交通环境,所引发的时延、丢包等信息传输问题将导致队列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而亟待解决.针对复杂交通环境,引入信息新鲜度(age of information, AoI)并提出了一种适应时变时延的智能网联车辆队列行驶稳定... 智能网联车辆队列行驶面临复杂的交通环境,所引发的时延、丢包等信息传输问题将导致队列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而亟待解决.针对复杂交通环境,引入信息新鲜度(age of information, AoI)并提出了一种适应时变时延的智能网联车辆队列行驶稳定性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根据队列中多前车信息新鲜度来调整其对队列车辆车头间距影响的权重,同时依据时变时延信息预测队列中跟驰车辆与前车的车头间距,队列车辆按照请求周期向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实时发送请求,RSU依据车辆间距从小到大依次回应请求队列中的各个车辆,以控制其因时变时延可能造成的碰撞.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对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IDM)而言,所提出的队列纵向稳定性控制算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针对时变时延发生概率20%的车车通信,队列车辆车头间距偏差的降低比例达6.4%,平均峰值信息新鲜度的降低比例达8.7%.同时,分析了队列车辆请求周期和回应请求车辆数量对队列纵向稳定性的影响,随着两者数值增加,控制算法给出的队列纵向稳定性分别呈现降低和增加的趋势.最后,实车测试了队列切出场景下车辆行驶数据和车辆接收信息的时延数据,将其引入数值仿真实验中.结果表明,车头间距偏差降低比例达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时变时延 车辆队列 控制算法 信息新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CP控制算法的叶片加工六轴砂带磨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华勇 杨林建 袁秀坤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基于叶片型面磨削工艺参数及工艺过程确定机床各坐标轴运动性能和磨削接触压力,进行叶片加工砂带磨床优化设计和频率分析。采用RTCP算法和传动链独立的算法结构模式,建立转轴数学模型、工件传动链算法库以及刀具传动链算法库。对设计的... 基于叶片型面磨削工艺参数及工艺过程确定机床各坐标轴运动性能和磨削接触压力,进行叶片加工砂带磨床优化设计和频率分析。采用RTCP算法和传动链独立的算法结构模式,建立转轴数学模型、工件传动链算法库以及刀具传动链算法库。对设计的机床伺服速度进行测试,优化机床结构薄弱环节,满足叶片型面及全特征型面磨削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X,Y,Z轴的变形量,计算六轴砂带磨床1阶~6阶的固有振动频率,并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了叶片磨削的轮廓精度,加工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CP控制算法 叶片加工 砂带磨床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游动发动机的增益伺服控制算法
9
作者 刘慧 李博伟 王建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现役火箭游动发动机配套的电液伺服机构具有结构高集成化、大摆角行程的特点,其与发动机组成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具有较大非线性,传统的控制方法容易出现大摆角下发散抖动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满足火箭对推力矢量系统的快速性要求,... 现役火箭游动发动机配套的电液伺服机构具有结构高集成化、大摆角行程的特点,其与发动机组成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具有较大非线性,传统的控制方法容易出现大摆角下发散抖动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满足火箭对推力矢量系统的快速性要求,提高系统可靠性,建立其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模型,分析出易抖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变增益PID与陷波函数补偿的复合数字控制方法。仿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电液伺服机构的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小稳定裕度提高5~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控制 伺服机构 控制算法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路脉动噪声前馈主动控制算法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程 徐荣武 +1 位作者 程果 余文晶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噪声源信号作为输入,自适应算法输出信号驱动作动器抵消原有噪声,控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算法的性能。目前对于液体管路脉动主动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设计一种适用液体管路脉动噪声主动控制的算...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噪声源信号作为输入,自适应算法输出信号驱动作动器抵消原有噪声,控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算法的性能。目前对于液体管路脉动主动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设计一种适用液体管路脉动噪声主动控制的算法。对传统宽带前馈FxLMS算法原理进行分析,针对管路脉动噪声低频线谱特征,设计线谱频率追踪算法进行峰值频率提取控制;对于作动器对参考信号造成的耦合干扰,设计声反馈补偿算法消除。设计试验将传统算法和优化后算法的脉动衰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对不同频率的脉动线谱都具有衰减效果,相比宽带前馈算法提升约2 dB的脉动衰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主动控制 控制算法 声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分片预留接纳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黎兵 党平 +2 位作者 聂雷 何炎祥 李飞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接纳控制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分布式计算中资源提前预留机制的总体性能.针对现有灵活资源预留接纳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可分片预留接纳控制算法.当无法实现固定资源预留时,该算法在保证最大分片间隔的前提下,允许对资源进行分片预... 接纳控制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分布式计算中资源提前预留机制的总体性能.针对现有灵活资源预留接纳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可分片预留接纳控制算法.当无法实现固定资源预留时,该算法在保证最大分片间隔的前提下,允许对资源进行分片预留;在各分片中,若存在剩余资源量小于请求预留资源量的时隙,允许用最小资源量进行预留.通过与3种可拓展预留接纳控制算法(缩短持续时间,增大预留带宽(shorten the duration and increase the reserved bandwidth,SDIB);减小预留带宽,延长持续时间(reduce the reserved bandwidth and extend the duration,RBED);改变预留的开始时间(change the reserved start time,CST))的对比实验,从接纳率和有效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可分片预留接纳控制算法能有效减少资源碎片,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计算 提前预留 接纳控制算法 可分片预留接纳控制算法 可拓展预留接纳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行控制算法的智能评估架构设计
12
作者 陈鹏 徐言民 +2 位作者 关宏旭 李龙浩 刘佳仑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控制算法测试验证评估是确保智能船舶航行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智能评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Transas船舶航行模拟器为船舶智能航行虚拟测试平台,进行航行控制算法测试评估。根据船舶直线段和弯曲段航行特征建立评... 控制算法测试验证评估是确保智能船舶航行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智能评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Transas船舶航行模拟器为船舶智能航行虚拟测试平台,进行航行控制算法测试评估。根据船舶直线段和弯曲段航行特征建立评估指标,提出航行控制算法智能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框架结构和构建流程,初步建立虚拟仿真测试下的船舶航行控制算法智能评估体系,指出该智能评估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基于以上研究,对船舶航行控制算法虚拟测试评估技术和未来改进方向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控制算法 智能评估 专家经验库 评价规则库 虚拟测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镜及其控制算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梁静远 王海蓉 +5 位作者 张娜 张晓丹 赵黎 王惠琴 王怡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8,共9页
【目的】变形镜(DM)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现波前校正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波前畸变校正能力。通过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可以不断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该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DM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其更好地校正各... 【目的】变形镜(DM)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现波前校正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波前畸变校正能力。通过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可以不断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该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DM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其更好地校正各种复杂的波前畸变,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控制算法,提高校正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性能,因此,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对于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扩展应用领域以及提升成像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DM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的控制算法对波前畸变的校正精度,为自适应光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以几种典型的DM为例,对DM的建模以及对分离促动器DM、拼接子DM、薄膜DM、双压电DM、微机电系统(MEMS)DM和音圈D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分析了基于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模型的控制算法、解耦控制算法和稀疏采样控制算法等几种控制算法。【结果】文章总结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所做的工作,最后指出了未来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改进方向。【结论】DM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为自适应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这将有助于改善成像质量,推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镜 控制算法 自适应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中断下考虑行驶状态时空收敛的混合编队稳定性控制算法
14
作者 满忠运 王江锋 +2 位作者 王钰 罗冬宇 董佳宽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针对通信中断下由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ly Driven Vehicles,MDV)所组成的混合编队的稳定性控制问题,考虑基于前车-领航车通信拓扑(Predecessor-Leader Following topology,PLF)和... 针对通信中断下由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ly Driven Vehicles,MDV)所组成的混合编队的稳定性控制问题,考虑基于前车-领航车通信拓扑(Predecessor-Leader Following topology,PLF)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的混合编队,构建通信正常和通信中断状态下的车辆控制器.基于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和频域分析方法设计稳定条件求解算法,计算控制器和MDV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并提出针对两种控制器的平滑切换策略.案例分析表明:车队能够稳定安全行驶,各车速度标准差变化率均低于1.8%,平均加速度变化量和其平均值均低于0.016 m/s^(2),说明所提出的稳定性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可实现车辆及编队行驶状态的时空收敛;针对加速场景和减速场景,所提出的控制器切换策略能够分别减小车辆加速度波动幅度达37.1%和59.9%,控制器切换过程中的车辆状态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混合编队 通信中断 稳定性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控制算法超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宇湘 杨慧珍 +1 位作者 何源烽 张之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中,选择合适的超参数是迭代控制算法达到最佳性能的关键。现有的迭代控制算法的超参数设置一般采用遍历法,这种方法虽然容易理解和实现,但计算量大、耗时较长,同时也可能因为找到一个局部最优值而错过全局最优... 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中,选择合适的超参数是迭代控制算法达到最佳性能的关键。现有的迭代控制算法的超参数设置一般采用遍历法,这种方法虽然容易理解和实现,但计算量大、耗时较长,同时也可能因为找到一个局部最优值而错过全局最优值。本文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选择适合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控制算法的超参数。分别以常用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SPGD)、Momentum-SPGD和CoolMomentum-SPGD控制算法为例,对比分析采用遍历法和贝叶斯优化方法选择超参数的控制算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进行超参数选择优势明显。对于SPGD控制算法,取得相同收敛效果时,贝叶斯优化方法所需样本实例数量是遍历法的10%;对于Momentum-SPGD和CoolMomentum-SPGD控制算法,贝叶斯优化方法所需样本实例数量分别是遍历法的7%和9%。研究结果可为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超参数设置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参数优化 贝叶斯优化 自适应光学 迭代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触摸的协作机器人近似最优人机交互控制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冰 张岩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1218,共8页
针对人机交互系统中现有方法无法准确捕捉用户的操作意图,动态环境适应性较差,导致人机交互精准性不佳的问题,为提高协作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精准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触摸的近似最优人机交互控制方法.首先,基于人机交互的多点... 针对人机交互系统中现有方法无法准确捕捉用户的操作意图,动态环境适应性较差,导致人机交互精准性不佳的问题,为提高协作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精准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触摸的近似最优人机交互控制方法.首先,基于人机交互的多点触摸动作匹配,建立交互手势动作序列图像传导函数,提取交互手势特征,分析图像相似度特征分量,根据像素值得出动作判断的模糊度集合,以实现对多点触摸动作的匹配,从而准确捕捉用户的操作意图;其次,考虑机器人运动条件和摩擦力因素,建立摩擦力近似最优约束方程,以保证机器人移动交互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最后,获取交互手臂的期望响应,利用Lagrange方程描述多点触摸条件下的人机交互状态,建立交互动作动力学方程,引入交互控制变量,利用自适应模糊控制体系输出近似最优控制结果,以提高动态环境适应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策略,更好地满足人机交互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完成人机交互控制,识别率高达94%以上,控制时延误差较小,为0.03×10^(-3)s,且迭代收敛速度快,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触摸 协作机器人 近似最优求解 人机交互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模糊滑模控制算法的制动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培 张宇飞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08,共5页
为了解决车辆制动系统容易发生侧滑现象和不同控制系统输出误差缺少验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利用仿真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建立了2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车轮模型,分析了车轮的动力学特性,推导出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力学... 为了解决车辆制动系统容易发生侧滑现象和不同控制系统输出误差缺少验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利用仿真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建立了2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车轮模型,分析了车轮的动力学特性,推导出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定义车辆滑移率非线性函数,引用模糊规则设计了模糊滑模控制算法。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对其进行推导和证明。通过Matlab软件对车轮滑移率和制动力矩进行仿真,与传统PID控制算法输出结果进行对比。仿真验证表明: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车辆在干燥或者潮湿路面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跟踪误差较大,制动系统响应速度较慢,车轮容易发生抱死现象;采用模糊滑模控制算法,车辆在干燥或者潮湿路面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跟踪误差较小,响应速度较快,避免车轮抱死现象;所设计的模糊滑模控制算法,能够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避免车轮发生抱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制动系统 模糊滑模控制算法 滑移率 力矩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半主动悬架天棚控制算法优化
18
作者 荣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续中小激励的悬架隔振指标、单个脉冲激励的悬架降振指标、角阶跃的悬架响应指标组成。其次,采用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定义试验设计策略,通过仿真计算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优化变量与综合评价指标之间的二次响应面模型,以综合评价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后的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分别为5.39、3.61 Ns/mm。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优化后的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在确保与被动悬架操纵稳定性相当的前提下,可大幅提升乘坐舒适性,连续中小激励下悬架隔振舒适性提升20.44%,单次脉冲激励下悬架冲击舒适性提升5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连续天棚控制算法 中心复合有界设计 响应面法 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在道岔安全区域的控制算法
19
作者 王延峰 谢泽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与现有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机理不同,列车自主控制系统通过直接控制轨旁资源实现列车自主运行。为了提高道岔区段的运行效率,需研究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在道岔区段的控制算法,采用颗粒度更小的道岔安全区域作为列... [目的]与现有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机理不同,列车自主控制系统通过直接控制轨旁资源实现列车自主运行。为了提高道岔区段的运行效率,需研究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在道岔区段的控制算法,采用颗粒度更小的道岔安全区域作为列车自主控制系统的控制资源。[方法]列车自主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将轨道区段视为共享资源,道岔安全区域单独分配给列车使用。对单开道岔区段和交叉道岔区段场景下的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和CBTC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真实列车控制系统和道岔的参数进行仿真计算运行提升效率。[结果及结论]与CBTC系统的传统联锁算法相比,列车自主控制系统的道岔安全区域控制算法性能更好。在单开道岔区段场景中,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提升率最大达到74.5%;在交叉道岔区域场景中,列车道岔通过时间提升率最大达到33.8%。通过在系统架构和控制算法上的优化,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增加系统灵活性和效率,为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主控制系统 道岔安全区域 道岔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翼滚转角PID电流控制算法
20
作者 钱荣朝 徐国泰 +1 位作者 祁克玉 黄福锋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针对固定翼二维修正引信在飞行控制过程中更新翼面滚转角时,现有的方法控制速度慢、工程实现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控制滚转角的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将目标滚转角和实测滚转角的差值输入PID控制,根据力矩平衡关系推出角度变化量,... 针对固定翼二维修正引信在飞行控制过程中更新翼面滚转角时,现有的方法控制速度慢、工程实现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控制滚转角的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将目标滚转角和实测滚转角的差值输入PID控制,根据力矩平衡关系推出角度变化量,输出控制电流,更新滚转角,形成闭环完成控制。简化了摩擦力矩计算方法,便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符合控制指标要求,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满足固定翼二维修正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 滚转角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