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准则的最优控制灵敏度设计方法
1
作者 翟任庆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4,68,共6页
为优化侧杆负载及控制灵敏度特性设计流程,提出一种基于C^(*)准则的最优控制灵敏度设计方法。依托国外相关经验,结合C^(*)准则设计参数;介绍驾驶员人机工程学及侧杆性能对飞行体验的影响,引出侧杆最优力感特性的设计方法,结合传统的飞... 为优化侧杆负载及控制灵敏度特性设计流程,提出一种基于C^(*)准则的最优控制灵敏度设计方法。依托国外相关经验,结合C^(*)准则设计参数;介绍驾驶员人机工程学及侧杆性能对飞行体验的影响,引出侧杆最优力感特性的设计方法,结合传统的飞行品质规范搭建人机闭环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侧杆在不同速度下对纵向角速率和过载控制权重不同,响应均满足C^(*)准则的一级设计要求,仿真验证了侧杆参数和飞行品质结合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力感特性 控制灵敏度 仿真验证 C^(*)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特征根的功率控制灵敏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谭伟 沈沉 +1 位作者 倪敬敏 李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共5页
沿着故障切除后系统状态量的轨迹,计算轨迹特征根并推导发电机的状态量与各发电机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灵敏度关系,为功率控制地点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计算功角及转速均超前于惯量中心的所有发电机不平衡功率之和,并将其在灵敏度为... 沿着故障切除后系统状态量的轨迹,计算轨迹特征根并推导发电机的状态量与各发电机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灵敏度关系,为功率控制地点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计算功角及转速均超前于惯量中心的所有发电机不平衡功率之和,并将其在灵敏度为正的控制点之间进行分摊,得到各功率控制点的控制量。该算法能快速给出功率控制点,有利于控制策略的快速制订。通过仿真将该算法应用于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及国内某实际电力系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抑制机群失稳问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特征根 控制灵敏度 功率控制 紧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敏度控制思想在主动膜系设计中的快速实现算法(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素勇 龙兴武 +1 位作者 黄云 杨开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1-1478,共8页
基于斜入射薄膜制备实践中镀膜误差对光谱性能的严重退化影响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控制思想的主动膜系设计方法。在深入分析了镀膜中膜层结构参数误差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膜系光谱系数关于膜层参数的导数计算的解析模型,建... 基于斜入射薄膜制备实践中镀膜误差对光谱性能的严重退化影响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控制思想的主动膜系设计方法。在深入分析了镀膜中膜层结构参数误差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膜系光谱系数关于膜层参数的导数计算的解析模型,建立了膜系灵敏度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快速实现算法。以一45°入射高精度消偏振增透膜的设计实验为例,探讨了灵敏度控制思想在膜系设计中的可行性、快速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这一新型设计方法不会显著增加程序时间消耗,能获得具有良好可镀制性能的薄膜,对于正入射和宽角度入射膜同样适用,而且可以避免昂贵的失败试镀和采样,有助于缩短新薄膜的生产周期,特别是对于高精度斜入射薄膜的重复性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快速实现算法 灵敏度控制 大角度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混合灵敏度控制的EPS操纵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臧怀泉 耿佳 赵保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2-1257,共6页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存在的传感器噪声、路面干扰、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以及转向系统的多控制目标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H_∞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的EPS系统电流控制器.建立了能够体现装配EPS系统汽车助力特性和整车操纵稳定性能的综合模型...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存在的传感器噪声、路面干扰、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以及转向系统的多控制目标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H_∞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的EPS系统电流控制器.建立了能够体现装配EPS系统汽车助力特性和整车操纵稳定性能的综合模型,从而使评价EPS汽车综合操纵性能的指标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满意的路感、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传感器噪声和路面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鲁棒性和稳定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 路感 操纵稳定性 H∞混合灵敏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外骨骼灵敏度放大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龙亿 杜志江 王伟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为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灵敏度放大控制(SAC)性能,结合遗传算法(G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在线计算外骨骼机器人的精确动力学模型.用G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中心矢量与基宽度,并对RBF网络的权值实时更新,在线学习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模... 为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灵敏度放大控制(SAC)性能,结合遗传算法(G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在线计算外骨骼机器人的精确动力学模型.用G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中心矢量与基宽度,并对RBF网络的权值实时更新,在线学习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矩阵,进一步推导出SAC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GA优化后的RBF网络,可以在线学习外骨骼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的SAC能够实现精确的人体轨迹跟踪,相比于优化前,人体轨迹跟踪误差以及人机交互信息会快速减小并收敛到0的微小邻域内,可实现人机协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RBF神经网络 灵敏度放大控制 外骨骼机器人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I的小灵巧炸弹鲁棒H_∞混合灵敏度BTT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利 张志民 +1 位作者 李银伢 戚国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0-676,共7页
考虑小灵巧炸弹(SSB)倾斜转弯(BTT)控制器设计问题,以工程应用为目标,取易于测量的量作为状态变量,建立了SSB全状态可测量BTT弹体模型。按照俯仰/偏航通道和滚转通道,取标准弹道上的1个点建立标称模型,其他6个点建立摄动模型,采用双回... 考虑小灵巧炸弹(SSB)倾斜转弯(BTT)控制器设计问题,以工程应用为目标,取易于测量的量作为状态变量,建立了SSB全状态可测量BTT弹体模型。按照俯仰/偏航通道和滚转通道,取标准弹道上的1个点建立标称模型,其他6个点建立摄动模型,采用双回路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BTT控制器。内回路应用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以降低模型不确定性;外回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鲁棒H∞混合灵敏度控制理论,抑制有界摄动和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期望的动态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SSB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灵巧炸弹 线性矩阵不等式 鲁棒H∞混合灵敏度控制 倾斜转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转台位置伺服系统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艳敏 崔光照 +1 位作者 姚莉娜 黄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针对模拟转台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和性能要求,采用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选择了合理的加权函数,给出了加权函数的奇异值曲线。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经典PID控制结果比较,验证了H∞混合灵敏度控制的... 针对模拟转台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和性能要求,采用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选择了合理的加权函数,给出了加权函数的奇异值曲线。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经典PID控制结果比较,验证了H∞混合灵敏度控制的良好跟踪特性和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研制了基于PC机的模拟转台实时数控系统,用C语言设计了H∞控制器的软件,并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混合灵敏度控制的模拟转台伺服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更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转台 位置伺服 H∞控制 混合灵敏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不稳定时滞对象的H_∞最优灵敏度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卫东 许晓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03-1305,1309,共4页
针对典型不稳定对象推导了 PID控制器整定公式 .设计过程分为两步 .首先根据闭环系统内稳定的定义推出镇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然后定义 H∞ 最优性能指标 ,利用有理近似逼近控制对象中的纯滞后进行控制器推导 .
关键词 最优控制 PID控制 不稳定对象 时滞对象 H∞最优性能指标 H∞最优灵敏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雷达数字时间灵敏度控制处理的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晓卿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0-573,共4页
如何有效剔除二次雷达系统中存在的干扰目标,提升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一直是系统最关注的方向之一。区别于传统信道接收机灵敏度简单调节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时计算目标应答信号强度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效应答信... 如何有效剔除二次雷达系统中存在的干扰目标,提升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一直是系统最关注的方向之一。区别于传统信道接收机灵敏度简单调节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时计算目标应答信号强度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效应答信号范围,在应答脉冲处理阶段剔除时间灵敏度控制(STC)门限外由多径及异步等引起的干扰脉冲,减少了后期处理的信息数据,提升了系统效率和系统的多目标处理能力。通过外场实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减少二次雷达系统内70%的虚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雷达 时间灵敏度控制 串扰 虚警 发射功率 接收灵敏度 多目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对海搜索雷达的增益灵敏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佳龙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1,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海搜索雷达的自适应增益灵敏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距离维基本信息,并进行饱和信号检测和海杂波包络拟合,形成对接收端受控级的反馈控制,与常用的灵敏度时间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相比,能在全程范围内更好的对变化...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海搜索雷达的自适应增益灵敏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距离维基本信息,并进行饱和信号检测和海杂波包络拟合,形成对接收端受控级的反馈控制,与常用的灵敏度时间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相比,能在全程范围内更好的对变化的海杂波和饱和信号进行抑制.保持系统灵敏度和视频画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海搜索雷达 自动增益控制 灵敏度时间控制 海杂波包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连续波雷达灵敏度频率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李元 葛家龙 +1 位作者 朱卫东 石林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95,共4页
提出了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灵敏度频率控制(SEC)技术这一新概念,论述了SFC电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毫米波LFMCW场面监视雷达的要求介绍了SFC电路的设计思想,给出了试验结果。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雷达 灵敏度频率控制 FMCW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卷绕传输系统的建模、辨识与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
12
作者 徐昱琳 杨向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介绍了一个由开卷轴、拖动轴、收卷轴和两个张力感应器组成的织物卷绕传输系统的建模及模型的参数辨识,并采用混合灵敏度多变量H_∞鲁棒控制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减少织物张力与速度之间的耦和。
关键词 卷绕传输系统 建模 辨识 混合灵敏度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电压越限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士涛 赵迪 《农村电气化》 2012年第10期19-20,共2页
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电压越限处理方法 ,首先通过计算各负荷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对节点电压变化的灵敏度;然后利用电压控制灵敏度确定补偿节点,确定动作顺序,与以往方法相比,节省了计算时间,并且较为理想地完成了网络节点的无功优化... 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电压越限处理方法 ,首先通过计算各负荷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对节点电压变化的灵敏度;然后利用电压控制灵敏度确定补偿节点,确定动作顺序,与以往方法相比,节省了计算时间,并且较为理想地完成了网络节点的无功优化;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 电压越限 电压控制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综合建模与多目标互补控制
14
作者 刘之鹤 孙崇尚 +1 位作者 于思源 李智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2-335,共14页
为了抑制摩擦对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低速控制性能的影响,同时突破传统控制方法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综合建模与多目标互补控制方法。首先,将正弦扫频和伪随机序列得到的频率响应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 为了抑制摩擦对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低速控制性能的影响,同时突破传统控制方法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综合建模与多目标互补控制方法。首先,将正弦扫频和伪随机序列得到的频率响应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频率响应,通过Hankel矩阵辨识得到系统的阶次和参数,并量化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其次,建立粗跟踪系统的Stribeck摩擦模型,设计基于摩擦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改善低速跟踪的死区问题。最后,在多目标互补控制的框架下,采用混合灵敏度控制设计了粗跟踪系统控制器,有效解决系统性能与鲁棒性之间的矛盾,并与PID、干扰观测器和自抗扰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PID、干扰观测器和自抗扰控制,多目标互补控制在进行0.5 Hz正弦输入信号跟踪时的最大误差分别减少25.5%、18.9%、12.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4.8%、13.3%、14.2%,且在10~100 rad/s的工作带宽内具有更强的抗扰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综合建模方法可有效提升粗跟踪系统的建模精度,多目标互补控制方法可同时兼顾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 综合建模 Stribeck摩擦模型 混合灵敏度控制 多目标互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薄弱断面中关键支路动态识别及稳定控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超 苗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5429-5436,共8页
遭受大扰动故障冲击后,振荡中心落点的交流断面,是互联电网送受端相互"撕裂"趋于失去同步稳定的薄弱断面。关键支路则是薄弱断面中"撕裂"最先发生的支路。识别关键支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提升互联电网输... 遭受大扰动故障冲击后,振荡中心落点的交流断面,是互联电网送受端相互"撕裂"趋于失去同步稳定的薄弱断面。关键支路则是薄弱断面中"撕裂"最先发生的支路。识别关键支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提升互联电网输电能力和抗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交直流混联多支路外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恶化薄弱断面稳定水平,分析各支路受扰轨迹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支路动态识别方法,并揭示薄弱断面中交流支路相继失稳机制。提出了控制措施与关键支路间有功控制灵敏度评价指标,以及基于该指标的暂态稳定控制策略。实际电网仿真结果,验证了关键支路动态识别方法和稳控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中心 薄弱断面 关键支路 轨迹特征 动态识别 控制灵敏度 暂态稳定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控制动作顺序影响的地区电网无功优化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蕾蕾 刘俊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对地区电网的无功实时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地区电网无功优化实时控制系统。利用非线性规划最优潮流算法进行无功优化计算,采用了带约束条件松弛的改进方法改善收敛性,提高了收敛速度且具有较高精度。并考虑了控制动作顺序对优化... 对地区电网的无功实时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地区电网无功优化实时控制系统。利用非线性规划最优潮流算法进行无功优化计算,采用了带约束条件松弛的改进方法改善收敛性,提高了收敛速度且具有较高精度。并考虑了控制动作顺序对优化控制效果的影响,设计了改进的优化控制策略,根据有功网损控制效力及电压控制效力来分别确定正常情况下及故障情况下控制动作的先后顺序,避免了控制量同时变化引起的振荡。用IEEE-30节点系统和实际地区电网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和控制策略是有效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优化 地区电网 最优潮流 约束条件松弛 网损灵敏度 电压控制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网络的电网电压稳定紧急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哲 秦博宇 +1 位作者 高鑫 丁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8,共9页
运行方式的复杂多变性、扰动故障的不确定性、电力电子设备的弱抗扰性为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证大扰动故障后电网电压的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响应驱动紧急控制策略... 运行方式的复杂多变性、扰动故障的不确定性、电力电子设备的弱抗扰性为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证大扰动故障后电网电压的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响应驱动紧急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关键母线节点电压时序值和电压稳定水平的映射关系,离线建立基于CNN-LSTM网络的大干扰电压稳定评估模型。然后,采用评估模型预测备选切机、切负荷点控制措施动作后电网电压稳定水平的提升量,确定响应驱动紧急控制措施灵敏度。最后,考虑紧急控制措施灵敏度,建立计及电网实际运行约束的紧急控制优化问题,求解得到最优紧急控制策略。面向存在电压失稳问题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实际场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响应驱动控制灵敏度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电压稳定紧急控制措施优化协调策略可以保证大扰动故障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性 紧急控制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控制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航行体近水面纵向运动鲁棒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边江楠 冯顺山 +2 位作者 邵志宇 李永明 聂为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质量较轻的小型航行体在近水面运动时易受波浪力干扰,影响运动稳定性和控制精度,为抑制干扰,在建立纵向平面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小型航行体近水面纵向运动控制器,建立了近水面波浪力模型,并结合所... 质量较轻的小型航行体在近水面运动时易受波浪力干扰,影响运动稳定性和控制精度,为抑制干扰,在建立纵向平面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小型航行体近水面纵向运动控制器,建立了近水面波浪力模型,并结合所建立的波浪力模型进行了小型航行体纵向运动控制的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调整时间短,超调小,鲁棒性较强,可较好地解决小型航行体近水面航行时的波浪干扰问题,为小型航行体总体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航行体 近水面 波浪模型 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T导弹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金鹏 罗德林 曹有亮 《航空兵器》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倾斜转弯(BTT)控制型导弹的一项关键技术。BTT导弹转弯和机动时需绕其速度矢量快速滚转,因而会导致较强的俯仰与偏航通道耦合,给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困难。本文对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内回路采用LQR控制方...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倾斜转弯(BTT)控制型导弹的一项关键技术。BTT导弹转弯和机动时需绕其速度矢量快速滚转,因而会导致较强的俯仰与偏航通道耦合,给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困难。本文对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内回路采用LQR控制方法以抑制系统不确定性;外回路采用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方法以抑制外部干扰和消除模型不确定带来的影响。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满足控制性能要求,目标拦截性能优于基于经典控制方法设计的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T导弹 飞行控制系统 LQR控制 混合灵敏度匀肄控制 目标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作动与鲁棒控制的弯-剪耦合叶片挥舞失速颤振抑制
20
作者 刘廷瑞 吴鸿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65-272,共8页
针对风力机叶片的挥舞断裂失效,阐述压电作动与鲁棒控制下的挥舞/横向剪切(弯-剪)耦合叶片失速颤振及主动控制过程;结构模型是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嵌入压电材料的薄壁单闭室叶型截面,气动力是适合于纯变桨运动的失速气动力模型。基于Galer... 针对风力机叶片的挥舞断裂失效,阐述压电作动与鲁棒控制下的挥舞/横向剪切(弯-剪)耦合叶片失速颤振及主动控制过程;结构模型是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嵌入压电材料的薄壁单闭室叶型截面,气动力是适合于纯变桨运动的失速气动力模型。基于Galerkin方法进行解耦处理,气动力沿叶片展长计算采用片条理论;基于压电反馈作动理论和三权值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研究基于时域响应的稳定性分析和失速颤振抑制方法;压电反馈基于结构裁剪技术,反馈为叶尖挥舞弯曲运动。三权值鲁棒控制通过第三权值在噪声衰减中,制约输出信号大小,迫使其稳定;通过大范围变化的变桨角和铺层角条件下的特征值分析及相平面分析,验证了三权值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不失一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舞/横向剪切耦合 失速颤振 压电作动 颤振抑制 三权值混合灵敏度H_∞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