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定价研究——管理层贡献和控制权溢价的量化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跃祥 王延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7,共7页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这些争议的焦点。本文从MBO定价的依据问题切入,对MBO定价的两大难点“管理层贡献”和“控制权溢价”进行了量化并给出定价模型。然后,通过2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这些争议的焦点。本文从MBO定价的依据问题切入,对MBO定价的两大难点“管理层贡献”和“控制权溢价”进行了量化并给出定价模型。然后,通过20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MBO都是围绕每股净资产进行定价。而且,政府在出让股份时考虑到管理层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抵扣”。但是,这种“抵扣”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量化,说明在价格谈判时受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多。此外,在定价时没有考虑控制权溢价,成交价格有“缩水”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市公司 管理层 收购行为 控制 MBO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敏 鲁爱雪 李瑞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80-183,共4页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控制权配置,从而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较主流理论中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弱化了,我国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控制权增值的场所,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成交价格与净资产值相比的溢价(或折价)即...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控制权配置,从而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较主流理论中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弱化了,我国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控制权增值的场所,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成交价格与净资产值相比的溢价(或折价)即控制权溢价(或折价)反映了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对未来从控制权中获取私人收益的预期,因此,影响控制权溢价的因素是影响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预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 控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权交易中控股股东的义务——以控制权溢价为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克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控股股权协议转让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可具体化为调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忠实义务,义务的违反直接导致与控制权溢价归属相关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针对控制权溢价存在的事实,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控股股东课以具体的诚信义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控制 控制权交易 控股股权协议转让 诚信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控制权溢价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屠巧平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控制 实证研究 述评 控股股东 西方学者 所有权结构 所有制结构 股票市场 股权交易 公司治理 部分国家 经济 值来源 加拿大 投票权 大股东 收购 支付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溢价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骆欣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企业股权交易过程中,控制性股权和非控制性股权的转让价格会有所不同,即所谓的控制权溢价。控制性股东会通过其手中的控制权攫取非控制性股东的权益。通过构建一个控制权溢价的经济学模型,对控制权溢价的产生机理及制约因素进行剖析... 在企业股权交易过程中,控制性股权和非控制性股权的转让价格会有所不同,即所谓的控制权溢价。控制性股东会通过其手中的控制权攫取非控制性股东的权益。通过构建一个控制权溢价的经济学模型,对控制权溢价的产生机理及制约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控制权溢价与公司资本收益率变化负相关,与掩盖控制权溢价所支付的成本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私人收益 控制性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师行业专长、控制权溢价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超 潘真茹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5,共5页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制权溢价在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审计师行业专长在控制权溢价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的作用,经研究发现:控制权溢价越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两...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制权溢价在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审计师行业专长在控制权溢价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的作用,经研究发现:控制权溢价越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两者显著正相关;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两者显著负相关;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显著削弱控制权溢价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行业专长 控制 私有收益 债务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7
作者 高辉 何玉梅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101,共4页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 中小投资者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栗玉仕 洪莲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9-74,共6页
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支付的控制权溢价的多少往往对并购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的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府干预程度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支付的控制权溢价的多少往往对并购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的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府干预程度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资本结构、资本规模及财务指标的水平,并针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转移 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控制权溢价是否提升公司债务融资成本 被引量:7
9
作者 洪正 袁齐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94,共13页
债务融资作为中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关乎企业的发展。利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以控制权转移为目的的股权转让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高控制权溢价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控制权溢价提... 债务融资作为中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关乎企业的发展。利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以控制权转移为目的的股权转让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高控制权溢价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控制权溢价提升了企业未来年度的融资成本,同时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高两权分离度会放大其述影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处于良好的外部法律和信息环境中的企业可以缓解高控制权溢价引致的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建议监管当局应当关注具有高两权分离度的上市公司,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离法和诉讼制度,降低中小股东维权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融资成本 控制权私人收益 公司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披露对控制权溢价的影响分析——基于协议转让方式
10
作者 崔瑜如 刘珊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08-111,共4页
协议转让方式下的控制权转移以定价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具有控制权转让需求的企业中备受欢迎,由于该过程并不具备公开性及透明性,进一步导致控制权溢价现象频繁发生。信息披露作为连接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 协议转让方式下的控制权转移以定价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具有控制权转让需求的企业中备受欢迎,由于该过程并不具备公开性及透明性,进一步导致控制权溢价现象频繁发生。信息披露作为连接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改善市场信息环境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文章着眼于信息披露对控制权溢价的影响,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深入探讨协议转让过程中信息披露对控制权溢价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披露和控制权溢价两方面给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转让 信息披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企业并购高溢价之谜:结构解析、绩效反应与消化机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针对文化企业并购市场的"超高溢价"现象,具体探析其生成机理、绩效反应并构建针对性的并购溢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企业表外资产在并购中的机会性确认是其高并购溢价的重要诱因,未来收益折现的评估方法进一步抬升了... 针对文化企业并购市场的"超高溢价"现象,具体探析其生成机理、绩效反应并构建针对性的并购溢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企业表外资产在并购中的机会性确认是其高并购溢价的重要诱因,未来收益折现的评估方法进一步抬升了资产评估溢价水平;此外,宏观政策驱动下的文化企业并购热潮所形成的外部非理性竞争是控制权转移溢价的主要成因。但并购溢价的绩效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两面性,由此需要构建基于流程、多视角的并购溢价风险防控与纾解体系,以为文化企业并购提供价格决策证据和风险管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企业 并购 资产评估 控制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买壳上市及其交易价格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东明 《证券市场导报》 1998年第5期48-53,共6页
买壳上市少了一些“拉郎配”的痕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一种经过双方反复论证与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在买壳上市的两个交易中,“壳”公司和资产转让的价格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非上市公司 买壳上市 控制溢价 交易 企业 “壳”公司 证券市场 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 优质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买壳上市中交易价格分析
13
作者 李东明 《技术经济》 1997年第1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买壳上市 非上市公司 “壳”公司 控制溢价 交易 企业 优质资产 股权分散程度 资产重组 股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转移与“卖方”老股东治理:谁阻碍了管理层留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艳 何竺虔 +1 位作者 徐淑芳 罗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72,I0029,I0030,共14页
“IPO核准制”催生了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交易定价。本文以2000-2017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目标公司市场选聘类核心管理层为规避因控制权转移带来的离职风险而与新控股股东合谋的策略、路径及留任... “IPO核准制”催生了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交易定价。本文以2000-2017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目标公司市场选聘类核心管理层为规避因控制权转移带来的离职风险而与新控股股东合谋的策略、路径及留任后果。研究发现:(1)管理层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会使扣除“壳价值”的控制权转移真实溢价下降,且扣除“壳价值”的控制权转移真实溢价越低,控制权转移后管理层留任的机率越高,该研究结论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2)扣除“壳价值”的控制权转移真实溢价在管理层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与其自身留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同时,由于“卖方”老股东保留了目标公司的少部分股权,在控制权转移后仍会以中小股东身份存续在企业中,控制权转移中的“合谋压价”中介效应会受到包含“卖方”老股东在内的非控股股东治理的反向调节。(3)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当由“卖方”老股东、机构投资者和股权制衡所形成的非控股股东治理机制好时,管理层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压低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进而实现留任的路径会不成立。本文的结论为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形成优秀职业经理人保护机制、控制权转移后通过善用“卖方”老股东来完善公司治理和缓解代理冲突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我国当前新《证券法》注册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盈余管理 控制 管理层留任 非控股股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股权结构下如何完善公司监督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臻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8-53,共6页
对于公司双层股权结构的讨论并未因为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而终结。双层股权结构是对传统的"一股一权"公司结构的重大突破,迄今为止仍争议不断。双层股权结构不为某些国家和地区所接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监督机制的缺失。... 对于公司双层股权结构的讨论并未因为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而终结。双层股权结构是对传统的"一股一权"公司结构的重大突破,迄今为止仍争议不断。双层股权结构不为某些国家和地区所接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监督机制的缺失。在双层股权结构下弥补公司监督机制的缺失,可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尽可能缩小多重投票权的应用范围,设立限制投票权的最低标准,设置和明确投票权退出机制和恢复机制,保证独立董事在双层股权结构公司中的作用,并构建控制股东的激励和惩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双层股权结构 同股同权 控制 公众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