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脂肪控制氧化及挥发性氧化产物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永霞 张若洁 +3 位作者 徐竞一 陈清婵 王可兴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76-80,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以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猪脂肪控制氧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酸值(AV)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结果表明,猪脂肪控制氧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以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猪脂肪控制氧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酸值(AV)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结果表明,猪脂肪控制氧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氧气流速0.025m3/h。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猪脂肪控制氧化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占52.52%,为猪脂肪控制氧化产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脂肪 控制氧化 肉味香精 工艺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控制氧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宝国 彭秋菊 +1 位作者 梁梦兰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牛脂控制氧化的规律和以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较优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酸值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牛脂控制氧化的较优化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抗氧化剂VE的用量0.01%,...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牛脂控制氧化的规律和以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较优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酸值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牛脂控制氧化的较优化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抗氧化剂VE的用量0.01%,空气流速0.018~0.035m3/h·100g脂肪。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提供风味前驱体和肉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 控制氧化 肉味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脂控制氧化及其香气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丽微 白卫东 +2 位作者 赵文红 钱敏 刘朝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165,共5页
文中以过氧化值(POV)、酸值(AV)、茴香胺值(P-AV)表征猪脂氧化状态,并确定生产优质猪肉味香精的脂肪控制氧化条件为:温度130℃,时间4h,此时油脂的过氧化值为341 meq/kg、酸值为1.4 mgKOH/g、茴香胺值为580。通过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 文中以过氧化值(POV)、酸值(AV)、茴香胺值(P-AV)表征猪脂氧化状态,并确定生产优质猪肉味香精的脂肪控制氧化条件为:温度130℃,时间4h,此时油脂的过氧化值为341 meq/kg、酸值为1.4 mgKOH/g、茴香胺值为580。通过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油脂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GC-MS)分析猪脂控制氧化前后的产物,试验共检测出85种呈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20种,含量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3.34%,(E,E)-2,4-癸二烯醛含量最高达到27.03%。此外还检测到酮类、醇类、烃类、呋喃、吡喃、吡啶类、δ-戊丁基内酯、γ-十二内酯等多种呈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脂 控制氧化 香气成分 SPME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热反应制备羊肉香精为目的的羊脂控制氧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庆斌 孙宝国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2-146,共5页
本文研究了以热反应制备羊肉香精为目的的羊脂控制氧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价,初步筛选出参与热反应制备羊肉香精的羊脂氧化指标为过氧化值(P.V.)350~500meq氧/(kg羊脂)、茴香胺值(p-A.V.)≥200、酸值(A.V.)≤3.0mgKOH/(k... 本文研究了以热反应制备羊肉香精为目的的羊脂控制氧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价,初步筛选出参与热反应制备羊肉香精的羊脂氧化指标为过氧化值(P.V.)350~500meq氧/(kg羊脂)、茴香胺值(p-A.V.)≥200、酸值(A.V.)≤3.0mgKOH/(kg羊脂)。羊脂控制氧化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30~135℃、压缩空气流量0.20~0.25m3/(h·kg羊脂)、时间3.0~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脂 控制氧化 热反应 羊肉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牛脂控制氧化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1 位作者 梁梦兰 彭秋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100,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牛脂控制氧化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8种化合物,质量分数94.1%,其中醛类(60.1%)、酮类(5.0%)、短链脂肪酸类(3.9%)及内酯类(0.4%)等对牛内香味具有重要贡献的挥发性成分。
关键词 牛脂 控制氧化 牛肉香味 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水控制氧化脱硫模拟实验及去除动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永涛 肖建英 +4 位作者 王兵 刘光全 张颖 林奇 王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1-434,474,共5页
以HS^-为主要被氧化对象,以空气为氧化介质,对高含硫气田水进行控制氧化使单质硫为主要产物,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硫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硫去除以及单质硫生成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合理控制氧化对象和反应条件,是基于单质硫回收为... 以HS^-为主要被氧化对象,以空气为氧化介质,对高含硫气田水进行控制氧化使单质硫为主要产物,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硫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硫去除以及单质硫生成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合理控制氧化对象和反应条件,是基于单质硫回收为目标的含硫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避免高价态硫产生。最佳条件(水样pH稳定在7、高分子络合物催化剂C加量50 mg/L、空气流量150L/h)时除硫效率可达92.13%,单质硫的收率为16.45%;硫化物去除动力学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ln[S^(2-)]=6.186-0.019t描述,相关系数R^2为0.972,表现反应速率常数为0.317×10^(-3)S^(-1);单质硫生成过程动力学方程为[S]=22.95lm+23.51,及时分离新生态硫以及抑制S_2O_3^(2-)产生是获取更高单质硫收率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控制氧化 动力学 单质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学琼 林强 +2 位作者 张岐 冯玉红 于文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壳聚糖降解法———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法 ,首先对壳聚糖实行人为特异性结构改造 ,将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 ,再以H2 O2 对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对比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和直接氧化降解的反应结果 ,表明在相同降... 提出一种新的壳聚糖降解法———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法 ,首先对壳聚糖实行人为特异性结构改造 ,将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 ,再以H2 O2 对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对比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和直接氧化降解的反应结果 ,表明在相同降解条件下 ,前一种方法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后一种方法 ,且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后者窄。半经验量子化学hyperchem6 .0 1ZIND0 /1模拟计算结果显示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高分子链上配位糖元对应的糖苷键比其他糖苷键更容易发生断裂 ,壳聚糖链断裂优先发生在该位置 ,降解反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 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猪脂控制氧化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永霞 陈清婵 +1 位作者 赵洪雷 潘思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3,13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猪脂控制氧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和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相对总量为69.12%。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猪脂控制氧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和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相对总量为69.12%。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E,E)-2,4-癸二烯醛(39.97%),其次是(E,E)-2,4-庚二烯醛(5.14%),2-十一烯醛(2.80%),3-甲基戊酸(2.11%),(E)-2-庚烯醛(1.53%),2-戊基呋喃(1.38%),(E)-2-辛烯醛(1.33%),己醛(1.15%),壬醛(0.97%)。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羰基化合物(58.54%),它们是参与美拉德反应形成杂环类肉味香气成分的主要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脂 控制氧化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及反应动力学研究——(Ⅰ)壳聚糖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
9
作者 尹学琼 林强 +2 位作者 冯玉红 于文霞 张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8-271,共4页
将壳聚糖首先转化为壳聚糖金属(Cu()、Mn()、Co()、Zn())配合物,再以H2O2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制取低聚壳聚糖。降解过程中黏度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金属盐种类对反应影响存在以下趋势:Cu2+>Co2+>Mn2+>Zn... 将壳聚糖首先转化为壳聚糖金属(Cu()、Mn()、Co()、Zn())配合物,再以H2O2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制取低聚壳聚糖。降解过程中黏度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金属盐种类对反应影响存在以下趋势:Cu2+>Co2+>Mn2+>Zn2+,且随氧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pH值升高、O2含量降低,壳聚糖降解速度均会相应增加;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在相同降解条件下,壳聚糖配合物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壳聚糖,且所得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壳聚糖直接降解窄。脱金属处理后的降解产物不含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 低分子量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制备鸭肉香肠的工艺优化及其氧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超 王乃馨 +2 位作者 陈尚龙 耿中华 印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41,共6页
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混菌发酵制备鸭肉香肠的工艺进行优化,然后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对其氧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验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混菌发酵制备鸭肉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配比2∶1... 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混菌发酵制备鸭肉香肠的工艺进行优化,然后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对其氧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验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混菌发酵制备鸭肉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配比2∶1、接种量5mL/k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3h、烘烤温度76℃和烘烤时间5.4h;在此条件下感官得分为86.3;葡萄籽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发酵鸭肉香肠的耐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鸭肉香肠 工艺优化 氧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难互溶系机械合金化中氧化控制及介稳相形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晓龙 齐民 王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通过 X射线衍射 ( XRD)、扫描电镜 ( SEM)、差热 ( DSC)及金相显微等分析手段 ,对不同成分配比的 Cu-Cr混合粉末在空气及 Ar气氛下机械合金化中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 ,Cu-Cr合金体系中除发生异常过饱和... 通过 X射线衍射 ( XRD)、扫描电镜 ( SEM)、差热 ( DSC)及金相显微等分析手段 ,对不同成分配比的 Cu-Cr混合粉末在空气及 Ar气氛下机械合金化中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 ,Cu-Cr合金体系中除发生异常过饱和固溶外 ,还形成了一种非晶形态的氧化物 ;添加高纯活性炭 ,对研磨过程中氧化的抑制以及已产生氧化物的消除有明显的影响 ;还原反应研磨可以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氧化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研磨 机械合金化 氧化物非晶态 过饱和固溶 铜-铬合金 氧化控制 介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路隧道二氧化氮浓度控制及通风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成前 潘胜 《公路交通技术》 200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在含有二氧化氮(NO2)的环境中,过高的二氧化氮浓度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但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却没有对二氧化氮浓度排放标准进行规定。为了保证城市公路隧道行驶机动车内人的健康、卫生和隧道的营运安全,以某隧道(620 m)工程为例,结合... 在含有二氧化氮(NO2)的环境中,过高的二氧化氮浓度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但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却没有对二氧化氮浓度排放标准进行规定。为了保证城市公路隧道行驶机动车内人的健康、卫生和隧道的营运安全,以某隧道(620 m)工程为例,结合隧道智能监控系统数据分析,提出在城市公路隧道内二氧化氮浓度的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通风方案,为城市公路隧道监控系统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路隧道 排放标准 氧化氮浓度控制 通风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过程中氧化铝浓度的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忠 张红亮 陆宏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2,56,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电解铝过程中氧化铝浓度控制的一些方法及其进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控制原理、控制手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几种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做了简单的比较。最后对于氧化铝浓度控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铝电解 氧化铝浓度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专家系统 跟踪控制 斜率计算法 综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复合肉干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超昆 刘关瑞 +2 位作者 刘雨杨 房想 刘敦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5,共5页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重组复合肉干POV值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E>茶多酚。3种抗氧化剂之间,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茶多酚和VE以及茶多酚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肉干 天然抗氧化 氧化控制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子PCS7在晋北铝业氧化铝生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5
作者 胡健 杜广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氧化铝生产控制系统采用了西门子过程控制系统PCS7,分析了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网络结构,研究了系统的控制难点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 山西鲁能 晋北铝业 氧化铝生产控制系统 西门子PCS7 系统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墨系统过氧化氢酶控制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文忠 田居龙 +1 位作者 李国顺 巨云利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4-75,共2页
介绍了华泰集团脱墨系统通过采用杀菌剂来控制废纸脱墨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干扰,并取得较为明显效果的情况。该控制方法提高了过氧化氧漂白效率,降低了整体成本,稳定了产品质量,且控制效果较为稳定。
关键词 氧化氢酶 无效分解 氧化氧酶控制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二氧化碳自动控制器
17
作者 谢莉 孙岐 《农业装备技术》 2002年第5期18-19,共2页
1 引言 随着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碳气肥喷施设备被用于温室生产中。但是,大部分这类设备只是单独控制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没有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进行多因素自动控制,……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环保型二氧化碳自动控制 温室 原理 组成 参数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轧钢加热炉坯料氧化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4期66-66,共1页
在对金属进行加热时,锅炉内的温度以及环境一定要适宜,假如操纵不当,会产生很多加热问题,例如太热、烧过、脱碳以及氧化。文章重点讲述了轧钢加热炉加工或处理坯料时对氧化的掌控。
关键词 轧钢 加热炉 坯料 氧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进入或离开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域时的燃油转换程序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喜仲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46,150,共4页
以远洋船舶"SPRING SCENERY"为例,论述进入或离开SOx排放控制区域时的燃油转换具体操作程序,以及船舶停靠欧盟港口时主机、辅机和辅锅炉使用的高硫燃油与低硫轻油的换油程序。强调船舶轮机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执行燃油转换程序,... 以远洋船舶"SPRING SCENERY"为例,论述进入或离开SOx排放控制区域时的燃油转换具体操作程序,以及船舶停靠欧盟港口时主机、辅机和辅锅炉使用的高硫燃油与低硫轻油的换油程序。强调船舶轮机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执行燃油转换程序,以保证船舶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转,使船舶顺利通过SECA内港口当局的有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氧化物排放控制 主机 辅机 辅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控制性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桐 张湘凤 +2 位作者 刘逸飞 张洋 高源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276,共2页
煤的氧化反应有完全氧化和控制性氧化之分。煤的控制性氧化,除了可以制备苯羧酸、小分子脂肪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外,还可以通过反应产物等结果反推出煤炭结构的一些信息,因此对煤的控制性氧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综述了煤控制性氧... 煤的氧化反应有完全氧化和控制性氧化之分。煤的控制性氧化,除了可以制备苯羧酸、小分子脂肪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外,还可以通过反应产物等结果反推出煤炭结构的一些信息,因此对煤的控制性氧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综述了煤控制性氧化的不同方法和其研究进展,以及在煤结构化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氧化 煤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