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飞翼布局无人机控制律设计与试飞验证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雯 张宁 +2 位作者 马蓉 陈小龙 张奕煊 《兵工自动化》 2015年第12期42-48,共7页
针对无尾飞翼布局的无人机由于取消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导致纵向、横航向的稳定下降,特别是横航向变为静不安定的问题,设计一种小型飞翼布局无人机全流程飞行控制律。以某型飞翼布局飞机的缩比飞机为控制对象,分析该飞机纵向与横航向... 针对无尾飞翼布局的无人机由于取消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导致纵向、横航向的稳定下降,特别是横航向变为静不安定的问题,设计一种小型飞翼布局无人机全流程飞行控制律。以某型飞翼布局飞机的缩比飞机为控制对象,分析该飞机纵向与横航向的气动特性,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方式,分别对纵向与横航向进行增稳设计。仿真与实际试飞结果表明:该控制律能够很好地跟踪期望的轨迹,并能有效地抑制侧风扰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布局 特征结构配置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纵向系统鲁棒滑模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京潮 陈伟 詹漫漫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在建立系统全包线T-S模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品质要求和可测状态约束条件,采用参数鲁棒设计方法,确定反馈控制参数的可用集合,实现等效控制律,相应确定系统的滑模面参数,给出了直升机纵向控制系统的全包线滑模控制律设计结果。仿真... 在建立系统全包线T-S模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品质要求和可测状态约束条件,采用参数鲁棒设计方法,确定反馈控制参数的可用集合,实现等效控制律,相应确定系统的滑模面参数,给出了直升机纵向控制系统的全包线滑模控制律设计结果。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动态品质满足指标要求,表明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T-S模糊模型 参数鲁棒设计 滑模变结构控制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系统方法在飞行控制律设计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怡哲 邓建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飞控系统设计中,现代非线性控制理论已逐步得到应用,其中逆系统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参数对应明确,无不确定性算法,容易结合传统经验,易于为工程人员接受。该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多操纵面飞机的基本控制律设计,从工程应用出发,使用多层分... 在飞控系统设计中,现代非线性控制理论已逐步得到应用,其中逆系统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参数对应明确,无不确定性算法,容易结合传统经验,易于为工程人员接受。该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多操纵面飞机的基本控制律设计,从工程应用出发,使用多层分离简化设计,改进了多操纵面的使用策略和分配方法,分析了工程实现中的参数获取。大迎角飞行和自动着陆仿真结果显示,控制律能够协调使用推力矢量和常规舵面,准确控制飞行姿态和航迹;在着陆时能利用大迎角飞行能力显著降低着地速度,缩短滑跑距离;在飞机质量、惯量大幅度变化时,也能准确地控制姿态和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推力矢量 大迎角 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动力飞行器模态转换段推阻匹配与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得冕 陈永亮 吴杰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针对组合动力飞行器在进行模态转换时,发动机推力的损失以及进气道进气时对飞行器周围气流的影响,导致飞行器本体动力学特性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耦合性和模型不匹配性等问题。文中根据涡喷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输出推力随流量变化的关系... 针对组合动力飞行器在进行模态转换时,发动机推力的损失以及进气道进气时对飞行器周围气流的影响,导致飞行器本体动力学特性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耦合性和模型不匹配性等问题。文中根据涡喷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输出推力随流量变化的关系,提出一种流量分配方案补偿了发动机动力切换时的推力损失。考虑到组合动力飞行器模态转换段动力学的复杂性,采用L1鲁棒自适应控制实现飞行器的内环增稳,采用蒙特卡洛打靶方式验证控制律的鲁棒性。仿真实验证明,设计的控制律具有一定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动力飞行器 模态转换 控制律设计 内环增稳 推力损失补偿 发动机动力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无人倾转旋翼机全模式控制律设计
5
作者 徐志鹏 李志宇 肖莉萍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针对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程阶段存在操纵舵面冗余、垂纵向通道耦合的问题,对倾转过程中的冗余操纵量分配策略和垂纵向通道控制量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开展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与验... 针对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程阶段存在操纵舵面冗余、垂纵向通道耦合的问题,对倾转过程中的冗余操纵量分配策略和垂纵向通道控制量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开展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与验证。以短舱倾角作为权重因子综合2套基于LQR的多环控制器,通过增益调度对其进行优化,克服倾转过程中由模型特性差异引起的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实现无人倾转旋翼机倾转过程中的姿态平滑控制;最后进行“直升机前飞-倾转过渡-固定翼巡航”的全模式飞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舵面冗余及通道耦合问题,在倾转过程中体现出较优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LQR 控制律设计 增益调度 过渡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滚过程自抗扰控制律设计
6
作者 江飞鸿 刘贞报 +1 位作者 张超 王博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99-2304,共6页
为抑制战斗机急滚过程中的惯性交感力矩和迎角、侧滑角运动耦合,减小滚转过程中各运动的变化范围,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律设计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控制律设计方法,将滚转过程中的惯性交感力矩... 为抑制战斗机急滚过程中的惯性交感力矩和迎角、侧滑角运动耦合,减小滚转过程中各运动的变化范围,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律设计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控制律设计方法,将滚转过程中的惯性交感力矩和运动耦合视为扰动项,进行实时估计并动态补偿。仿真结果显示,飞行品质有效提升,迎角、侧滑角、过载等运动参量变化范围大幅缩小,机动包线大幅扩宽。该方法不改变传统控制律整体架构,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对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滚 惯性交感 运动耦合 自抗扰控制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纵向飞行控制律和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欲晓 张子彦 明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段加速很快,重量、重心、惯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等参数变化剧烈,无法简单地用固定控制增益参数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品质要求。根据飞行器的爬升特点和控制难点,在爬升...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段加速很快,重量、重心、惯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等参数变化剧烈,无法简单地用固定控制增益参数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品质要求。根据飞行器的爬升特点和控制难点,在爬升段的飞行包线内选择典型设计点,分别进行纵向内外回路控制律的详细设计。采用控制增益参数随动压变化进行调参的方法,对爬升段飞行轨迹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增益参数及控制律,满足了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的预定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控制增益 纵向控制律设计 飞行轨迹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空空导弹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忠旺 姜长生 俞卫树 《航空兵器》 2007年第6期6-12,共7页
应用倾斜转弯(Bank to Turn,BTT)及推力矢量控(ThrustVector Control,TVC)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空空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气动参数变化和建模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对导弹控制系统的影响,为消除误差影响,引入RBF神经网络分别对快... 应用倾斜转弯(Bank to Turn,BTT)及推力矢量控(ThrustVector Control,TVC)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空空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气动参数变化和建模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对导弹控制系统的影响,为消除误差影响,引入RBF神经网络分别对快慢回路进行补偿,利用李亚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定理推导了神经网络权值、中心及带宽的自适应规律,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某型空空导弹大机动仿真研究,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补偿作用显著,不仅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容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控制律设计 六自由度模型 推力矢量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C变换器双线性系统建模及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涌萍 张波 丘东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1,共5页
首先建立了DC-DC变换器双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结合控制目的进行适当变形,得到DC-DC变换器的闭环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基于Lyapunov直接法,总结出构造Lyapunov函数和求取控制律的一般步骤,适用于所有数学模型可以表示成双线性系统的DC-DC... 首先建立了DC-DC变换器双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结合控制目的进行适当变形,得到DC-DC变换器的闭环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基于Lyapunov直接法,总结出构造Lyapunov函数和求取控制律的一般步骤,适用于所有数学模型可以表示成双线性系统的DC-DC变换器。以Sepic变换器为例,成功构造出Lyapunov函数,并且推导得到一种使Sepic变换器控制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律,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文提出的新型控制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李亚普诺夫直接法 稳定性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飞行器的建模及基于反步法的控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元伟 卢京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425-10430,共6页
研究了基于反步法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问题。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简化六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回路结构实现飞行器的控制目的。利用反步法设计姿态稳定回路,实现对给定姿态、航向和高度的渐近跟踪。位置回路采用带饱和的PD控制... 研究了基于反步法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问题。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简化六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回路结构实现飞行器的控制目的。利用反步法设计姿态稳定回路,实现对给定姿态、航向和高度的渐近跟踪。位置回路采用带饱和的PD控制器,为姿态回路提供参考信息,实现对位置的稳定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器位置稳定和航迹跟踪的效果满意,验证了本文控制律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 建模 反步法 控制律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理论在飞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富海 韩崇昭 《电光与控制》 2001年第4期30-34,共5页
首先介绍了一种仿射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 ,然后采用该方法为某机动飞机设计了解耦控制律 ,最后对所设计的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闭环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 ,可以同时完成较精确的纵向和侧... 首先介绍了一种仿射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 ,然后采用该方法为某机动飞机设计了解耦控制律 ,最后对所设计的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闭环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 ,可以同时完成较精确的纵向和侧向机动 ,并且系统动静态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解耦控制律设计 飞行控制系统 闭环仿真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存在延时的建筑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最优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国平 黄金枝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9,共8页
直接从时滞微分方程进行控制律设计 ,对控制存在延时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控制时滞量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和非整数倍的两种情况下 ,通过采用零阶保持器 ,将包含时滞的连续系统转化为形式上不包含时滞的标... 直接从时滞微分方程进行控制律设计 ,对控制存在延时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控制时滞量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和非整数倍的两种情况下 ,通过采用零阶保持器 ,将包含时滞的连续系统转化为形式上不包含时滞的标准离散线性系统 ,然后进行控制律的设计。所得出的控制律表达式中 ,除了含有当前的状态反馈外 ,还包含有前若干步控制项的线形组合。最后对某三自由度结构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 ,延时对控制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延时并非愈短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延时 离散最优控制 建筑结构 地震响应 时滞微分方程 控制律设计 采样周期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朝旭 飞控系统设计专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朝旭 金卯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0-31,共2页
您带领团队在飞控系统设计与综合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请您分享一下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杨朝旭:飞控系统是飞机完成飞行和作战任务的基础,是飞机的飞行安全关键系统。近30年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一直高度重视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工... 您带领团队在飞控系统设计与综合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请您分享一下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杨朝旭:飞控系统是飞机完成飞行和作战任务的基础,是飞机的飞行安全关键系统。近30年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一直高度重视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工作,在积极跟踪、研究国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倡导、鼓励自主创新,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关键技术,在飞控系统设计与综合、控制律设计等技术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控系统 飞行控制技术 专家 安全关键系统 控制律设计 科研成果 作战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线检修潜水器垂直面控制及自航模试验
14
作者 田海涛 葛彤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5,共6页
论述了纵倾控制律设计及自航模试验。首先选择一系列深度,对同一深度采用频域校正法单独设计控制律,使之对不同的速度和漂角具有足够的稳态精度和抗干扰性,这些控制律被集成统一为纵倾控制器,并根据潜深变化进行切换,对于其它深度采用... 论述了纵倾控制律设计及自航模试验。首先选择一系列深度,对同一深度采用频域校正法单独设计控制律,使之对不同的速度和漂角具有足够的稳态精度和抗干扰性,这些控制律被集成统一为纵倾控制器,并根据潜深变化进行切换,对于其它深度采用同样的方法设计。控制器首先通过计算机仿真,然后进行自航模试验验证。设计的纵倾控制系统同时在其他试验项目中(水下管线跟踪和动力定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航模试验 控制律设计 潜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殿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6,共4页
针对欠驱动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困难的问题,文中采用在第一关节安装轻质弹簧的方法来表示机械臂的柔性,从而得到柔性臂的简化模型。将其应用到两连杆欠驱动柔性机械臂中,建立欠驱动柔性机械臂的系统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法,对该系... 针对欠驱动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困难的问题,文中采用在第一关节安装轻质弹簧的方法来表示机械臂的柔性,从而得到柔性臂的简化模型。将其应用到两连杆欠驱动柔性机械臂中,建立欠驱动柔性机械臂的系统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法,对该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同时通过构造基于系统能量和驱动杆状态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该欠驱动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控制律。最后,使用Matlab对该系统及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以及设计的控制规则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且同时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输入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 柔性机械臂 动力学建模 控制律设计 MATLAB仿真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扰高精度无人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宪飞 王勇 张代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91-1899,共9页
针对无人机着舰过程中舰尾流扰动和甲板运动扰动对着舰点散布的影响,对复杂着舰环境下的无人机着舰纵向控制策略、控制结构和控制律参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常规控制结构抗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无人机着舰纵向多操纵面平衡态直接... 针对无人机着舰过程中舰尾流扰动和甲板运动扰动对着舰点散布的影响,对复杂着舰环境下的无人机着舰纵向控制策略、控制结构和控制律参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常规控制结构抗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无人机着舰纵向多操纵面平衡态直接力控制(DFC)策略及控制结构。提出了面向着舰点散布的控制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系统满足稳定裕度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舰尾流扰动和甲板运动扰动对着舰点散布的影响,使2种扰动造成的着舰点散布最小。构建控制律参数优化设计问题,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高抗扰性能的控制律参数。在控制律参数优化中考虑舰尾流和甲板运动的功率谱密度分布,使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减小了控制律设计的保守性,进一步提高控制的抗扰性能。算例设计及仿真验证了多操纵面平衡态DFC控制结构在抵抗舰尾流扰动和甲板运动扰动方面的优异性能,并证明了所提控制律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无人机 着舰 直接力控制(DFC) 控制优化设计 功率谱密度 粒子群优化(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网络化制导交接技术
17
作者 张堃 华帅 +1 位作者 袁斌林 李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1-2181,共11页
面向多平台网络化协同制导导弹打击目标的实际需求,针对导弹交接过程中的过载异常突变问题,首先基于多平台交接过程分析网络化制导关键误差,明晰导弹过载异常突变机理,建立网络化制导交接基本模型;其次针对信息交接误差,基于虚拟目标信... 面向多平台网络化协同制导导弹打击目标的实际需求,针对导弹交接过程中的过载异常突变问题,首先基于多平台交接过程分析网络化制导关键误差,明晰导弹过载异常突变机理,建立网络化制导交接基本模型;其次针对信息交接误差,基于虚拟目标信息的交接方式,设计基于匀加减速的虚拟目标网络化制导信息交接方法;最后对交接执行过程中的制导律差异问题,基于虚拟目标信息,提出一种多平台协同制导模式下的导弹制导交接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协同制导平台捕获目标信息存在误差而造成的异常过载,实现制导率变化下导弹交接过程过载的平稳过渡,有效提升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制导 协同制导 制导权交接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目视觉伺服研究综述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9-1746,共18页
视觉伺服是机器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单目视觉系统,从视觉伺服的运动映射关系、误差表征、控制律设计、关键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对视觉伺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视觉伺服方法的特点,... 视觉伺服是机器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单目视觉系统,从视觉伺服的运动映射关系、误差表征、控制律设计、关键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对视觉伺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视觉伺服方法的特点,给出了视觉伺服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指出了视觉伺服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矩阵 单应性矩阵 极线几何 特征选择 控制律设计 单目视觉 视觉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自动起飞地面滑跑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超 宋玉琴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22期136-138,共3页
针对无人机在自动起飞过程中,地面滑跑阶段的运动特性与空中飞行时不同的情况,通过详细分析无人机的地面转弯受力情况,建立无人机的地面滑跑侧向模型。采用操纵前轮偏转,设计自动起飞侧向控制律,以方向舵为辅助来纠正无人机滑跑过程中... 针对无人机在自动起飞过程中,地面滑跑阶段的运动特性与空中飞行时不同的情况,通过详细分析无人机的地面转弯受力情况,建立无人机的地面滑跑侧向模型。采用操纵前轮偏转,设计自动起飞侧向控制律,以方向舵为辅助来纠正无人机滑跑过程中出现的侧向偏离,实现无人机地面滑跑侧向控制。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对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可用,控制律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动起飞 滑跑技术 控制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PID guidance control for AUV path tracking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晔 姜言清 +2 位作者 王磊峰 曹建 张国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40-3449,共10页
Based on rational behavior model of three layers, a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for straight line tracking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underwater survey missions. An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law implemented as pl... Based on rational behavior model of three layers, a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for straight line tracking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underwater survey missions. An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law implemented as planning level during the control system using transverse deviation is came up with. Continuous tracking of path expressed by a point sequence can be realized by the law. Firstly, a path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ational behavior model of three layers is designed, mainly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underactuated AUV. Since there is no need to perform spatially coupled maneuvers, the 3D path tracking control is decoupled into planar 2D path tracking and depth or height tracking separately. Secondly, planar path tracking controller is introduced. For the reason that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comparing with vertical position control, transverse deviation in analytical form is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Lyapunov direct theory,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using discrete PID algorithm whose parameters obey adaptive fuzzy adjustment. Reference heading angle is given as an output of the guidance controller conducted by lateral deviation together with its derivative.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control quality and facilitating parameter modifying, data normalize modules based on Sigmoid function are applied to input-output data manipulation. Lastly, a sequence of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including tests in Longfeng lake and at the Yellow sea. In most challenging sea conditions, tracking errors of straight line are below 2 m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UV is able to compensate the disturbance brought by sea current. The provided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signed guidance controller guarantees stably and accurately straight route tracking. Besides,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is accessible for continuous comb-shaped path tracking in region sear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ance control region search underactuated AUV intelligent PID path 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