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有限时间预设性能协调控制
1
作者 殷春芳 陈琰 +3 位作者 施德华 汪少华 容香伟 安兴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224,共11页
针对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瞬态模式切换过程低频扭振性能恶化问题,提出基于控制垒势函数的有限时间预设性能(FTPPC-CBFs)控制器的分层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于该混联式构型,采用杠杆法建立系统不同模式切换阶段低频扭转振动动... 针对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瞬态模式切换过程低频扭振性能恶化问题,提出基于控制垒势函数的有限时间预设性能(FTPPC-CBFs)控制器的分层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于该混联式构型,采用杠杆法建立系统不同模式切换阶段低频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在上层设计中,以离合器转速同步阶段作为主要研究阶段,基于一般预设性能(PPC)控制的设计思路,以模式切换性能指标构建预设性能函数,并引入控制垒势函数(CBFs)将预设性能约束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形成控制垒势函数法预设性能(PPC-CBFs)控制策略。下层基于有限时间加幂积分(FTAAPI)进行误差的快速收敛控制,与上层PPC-CBFs构成FTPPC-CBFs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与FTAAPI控制、预设性能滑模控制(SMC-PPC)以及有限时间加幂积分预设性能(FTAAPI-PPC)控制相比,FTPPC-CBFs控制策略的冲击度分别降低了50.12%、37.42%、42.92%;在突加扰动影响下,控制垒势函数约束下的冲击度为9.99 m/s^(3),而没有该约束下的冲击度为13.76 m/s^(3),超出了设定的冲击度标准。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3种控制策略,FTPPC-CBFs控制策略的冲击度分别降低了81.89%、77.30%、43.01%;突加扰动影响下,冲击度为9.71 m/s^(3),试验与仿真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扭转振动 控制垒势函数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