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唇鱼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刘兰苑 郑鹏 +5 位作者 周江伟 陈锭娴 王凯丰 林胜跃 李强 桂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采用PCR和D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5种光唇鱼属鱼类样本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组进行测序、MEGA 11.0软件对已有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和碱基构成进行分析、双参数法计算控制区序列的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 采用PCR和D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5种光唇鱼属鱼类样本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组进行测序、MEGA 11.0软件对已有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和碱基构成进行分析、双参数法计算控制区序列的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了解光唇鱼属鱼类mtDNA D-loop结构及其系统发育。结果表明:研究所用的引物对5种光唇鱼mtDNA D-loop序列PCR扩增均可获得相应的序列;光唇鱼属14条mtDNA D-loop基因序列长度在931~941 bp之间,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4.5%、32.0%、20.8%、12.7%,A+T平均含量为66.5%、C+G平均含量为33.5%;14个各物种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处于0.022~0.165之间,均大于0.020,可以认为是有效种;光唇鱼属鱼类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光唇鱼和宽口光唇鱼组成了支系Ⅱ、其余十二种光唇鱼组成了支系Ⅰ,在Ⅰ支系中又可分为A和B两个姐妹群,A群包含了北江光唇鱼、厚刺光唇鱼、窄条光唇鱼、武夷光唇鱼、台湾光唇鱼和虹彩光唇鱼,B群包含侧条光唇鱼、半刺光唇鱼、吉首光唇鱼、温州光唇鱼、薄颌光唇鱼和光唇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控制区 结构 光唇鱼属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养殖与野生褐菖鲉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欧莹莹 郭浩宇 +5 位作者 吕陈航 王玉成 吴雯艳 茹江枫 柴学军 张秀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褐菖鲉是近岸岛礁海域广泛分布的岩礁生境底栖鱼类,也是我国东海区重要的增殖放流种。旨在通过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探究养殖与野生褐菖鲉群体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养殖与野生褐菖鲉DNA序列的A+... 褐菖鲉是近岸岛礁海域广泛分布的岩礁生境底栖鱼类,也是我国东海区重要的增殖放流种。旨在通过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探究养殖与野生褐菖鲉群体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养殖与野生褐菖鲉DNA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6.75%和51.56%。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0.800±0.057)、核苷酸多样性(π=0.01779±0.00141)明显低于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0.957±0.026)、核苷酸多样性(π=0.02204±0.00404),表明褐菖鲉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单倍型最小跨度树及遗传分化指数显示,野生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经过对单倍型最小跨度树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并未检测到明显的谱系结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在褐菖鲉人工增殖苗种繁育过程中,应通过增加亲本群体来源提高人工增殖苗种的单倍型多样性,以降低养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在遗传多样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遗传多样性 增殖放流 线粒体控制区 养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国际法依据与限制:海洋法和军事法的视角
3
作者 林兆然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
海上军事控制区是国家为军事安全目的在海上使用的临时空间管控措施,在国际法上脱胎于传统海战措施。现代海上军事控制区按照适用情景可以分为平时和战时两大类,但均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包括对进入区域的船只和飞行器使用武力。目前,海... 海上军事控制区是国家为军事安全目的在海上使用的临时空间管控措施,在国际法上脱胎于传统海战措施。现代海上军事控制区按照适用情景可以分为平时和战时两大类,但均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包括对进入区域的船只和飞行器使用武力。目前,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实践面临海洋法和军事法上的挑战,主要与国际法上缺乏明确的平时/战时区分规则有关。越来越多国家实践对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平时或战时性质进行模糊,一方面是试图规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争议问题,另一方面是回避使用武力的法律基础问题。2022年以来的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多次使用海上军事控制区,尤其是俄方举措引发了对其措施法律性质的争议。通过分析两国的措施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回应,可以就这类措施的未来运用总结国际法上的经验教训。我国坚持和平处理海洋争端,坚持平时和战时的区分。我国在海上军事控制区的设置和运作中,需要注意设区海域性质、程序和执行方式等相关国际法问题,对外界抹黑作出应对。同时,我国有必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和表态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有关规则发展和议程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军事控制区 海洋法 海战法 海上禁区 俄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放控制区的混合动力船舶能源管理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海天 陈坤华 +1 位作者 王宇澄 高迪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3,共7页
【目的】针对全球日益增多的排放控制区(ECA)所导致船舶运行成本增加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排放控制区的能源管理策略,旨在降低船舶运行成本的同时,也能满足实时性。【方法】基于强化学习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能源管理策略,使用不同时间尺度... 【目的】针对全球日益增多的排放控制区(ECA)所导致船舶运行成本增加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排放控制区的能源管理策略,旨在降低船舶运行成本的同时,也能满足实时性。【方法】基于强化学习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能源管理策略,使用不同时间尺度、两阶段优化的方法,使得策略在长时间尺度优化下,也能满足实时性。在即将抵达ECA时,摒弃传统优化策略中降低柴油机输出功率的思路,提高柴油机输出功率,在完全满足船舶运行功率需求的情况下,额外为电池充电,从而提前为船舶在ECA内的航行做好能量储备,降低船舶在ECA内的运行成本。【结果与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在考虑排放控制区的背景下,所提出的策略将运行成本降低6.8%,同时平均计算时间比传统MPC策略缩短30%。因此,在未来ECA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所提出的策略将有效降低柴油-电池混合动力船舶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能源管理 排放控制区 模型预测控制 强化学习 阶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极边扁咽齿鱼群体遗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濯羽 杜岩岩 +4 位作者 卡伟 焦文龙 王太 张艳萍 达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极边扁咽齿鱼是黄河上游特有的裂腹鱼类,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其野生数量急剧下降,近年来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为野生资源量进行补充。为评价增殖放流过程中人工繁育群体对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的影响,笔者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 极边扁咽齿鱼是黄河上游特有的裂腹鱼类,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其野生数量急剧下降,近年来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为野生资源量进行补充。为评价增殖放流过程中人工繁育群体对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的影响,笔者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来探究极边扁咽齿鱼野生和养殖的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个群体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50±0.011)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987±0.00041),并且野生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人工繁育群体之间已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表明,2个野生群体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育群体可能受到亲本数量有限、人工选择等影响,遗传多样性略有降低,有必要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并采用科学的人工繁育方法,丰富极边扁咽齿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边扁咽齿鱼 线粒体DNA控制区 野生群体 人工繁育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包文斌 束婧婷 +3 位作者 王存波 张红霞 Steffen Weigend 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49-1459,共11页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37.40%、4.40%和33.20%。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0.014,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015%~2.633%。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起源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 sgallus亚种,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还同时具有这2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原鸡 家鸡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5 位作者 蔡完其 王伟伟 杨晓发 程久发 钱叶洲 吴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都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mtDNA 控制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控制区的主导节点电压校正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丁晓群 黄伟 +4 位作者 章文俊 邓勇 丁颖 方朝雄 李可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44-48,共5页
随着电力网络的不断扩大,监控节点电压越限的情况日益增多,传统的根据运行人员的经验来校正电压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笔者利用图论的基本理论,借鉴国外电力系统电压三级控制模型的运行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控制区的主导节点... 随着电力网络的不断扩大,监控节点电压越限的情况日益增多,传统的根据运行人员的经验来校正电压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笔者利用图论的基本理论,借鉴国外电力系统电压三级控制模型的运行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控制区的主导节点电压校正方法。首先利用各个电压控制区之间无功电压的弱耦合性,采用多阈值分解的分区算法,实现区域间的解耦,然后根据各个子网络的主导节点的电压进行区域内电压校正,从而将对整个网络的电压校正问题转化为各区域内部的电压校正问题,减少了无功调节设备的动作次数,提高了校正成功率,缩短了计算时间,并在实际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网 电压控制区 电压校正方法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袁娟 张其中 +2 位作者 李飞 朱成科 罗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共11页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研究长江中上游野生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特征,从9个采样点共获得100尾铜鱼,用于分析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片段序列为946bp。在100个序列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47个(其中增添/缺失位点8个),单倍型41种。9个地...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研究长江中上游野生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特征,从9个采样点共获得100尾铜鱼,用于分析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片段序列为946bp。在100个序列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47个(其中增添/缺失位点8个),单倍型41种。9个地理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257±0.0162和0.004178±0.002337,表现出较贫乏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值)、平均基因流(Nm)、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2-P遗传距离均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未明显发生群体遗传分化。另外,共享单倍型比例较高,约为34%(14/41)。单倍型的UPGMA分子系统树和简约网络图显示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群没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探讨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类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族豪 龙进 +2 位作者 张立勋 刘重斌 刘迺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显著.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3种碱基(A,T,C)含量差异显著.根据Kumar双参数法计算两种锦鸡的遗传距离为0.035±0.008,按线粒体DNA控制区的进化速率2%/Myr计算,它们的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是(1.75±0.40)Myr,结果支持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线粒体DNA控制区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鲫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玉婷 胡王 +3 位作者 凌俊 江河 段国庆 潘庭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4尾滁州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n Chuzhou)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41 bp和924 bp,且均无核苷酸变异位点。Cyt b基因的T、C、A和G...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4尾滁州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n Chuzhou)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41 bp和924 bp,且均无核苷酸变异位点。Cyt b基因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29.2%、27.8%、28.5%和14.5%;D-loop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33.2%、20.1%、32.6%和14.1%。2种序列中A+T含量(57.7%,65.8%)均明显大于G+C含量(42.3%,34.2%),且G含量偏低,显示了与其他水生动物线粒体核苷酸碱基含量相似的特征。通过对滁州鲫的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的关键序列。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的Cyt b和D-loop序列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分别为93%-100%和94%-99%。基于2种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滁州鲫与方正鲫(C.auratus gibelio in Fangzheng)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来自日本的鲫类群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鲫 细胞色素B 控制区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真鲷遗传变异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乐小亮 章群 +1 位作者 赵爽 范凤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测定了辽宁东港、广东大亚湾和广西东兴3个海域各15尾真鲷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660bp的核苷酸序列,发现91个可变位点,64个简约信息位点。在45尾样品中共检测到43个单倍型,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9~1)和(0.02... 测定了辽宁东港、广东大亚湾和广西东兴3个海域各15尾真鲷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660bp的核苷酸序列,发现91个可变位点,64个简约信息位点。在45尾样品中共检测到43个单倍型,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9~1)和(0.02522~0.02579),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在真鲷个体NJ树上出现3个谱系,各谱系中不同地理来源的个体比例相当,不呈现明显的地理聚群,推测各谱系大约形成于晚更新世的末期。Tajima’sD呈负值但不显著(P>0.08),表明真鲷历史上没有发生快速扩张,种群大小稳定。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都为负值(-0.0001~-0.0188)但不显著(P>0.1);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的个体间(100.49%),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很小(-0.49%);表明我国近海真鲷群体有可能是同一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控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鳅亚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唐琼英 刘焕章 +1 位作者 杨秀平 熊邦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5-653,共9页
对沙鳅亚科鱼类3属14个代表种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鲤形目鱼类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沙鳅亚科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同时识别了沙鳅亚科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 对沙鳅亚科鱼类3属14个代表种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鲤形目鱼类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沙鳅亚科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同时识别了沙鳅亚科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以胭脂鱼为外类群,对比条鳅亚科、花鳅亚科、以及平鳍鳅科的代表性种类,采用NJ、MP和ML法构建沙鳅亚科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沙鳅亚科为一单系,包括3个属:沙鳅属、副沙鳅属和薄鳅属,各属均构成单系。根据分子系统学、形态学的结果及地理分布推断,沙鳅亚科中沙鳅属可能为最为原始的属,副沙鳅属其次,而薄鳅属最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鳅亚科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谭围 郭昱嵩 +2 位作者 王中铎 刘楚吾 刘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以黄谐鱼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笛鲷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适合于笛鲷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而且支持Allen关于笛鲷属的系统形态分类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控制区两级调度风电实时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旭 吴继平 +3 位作者 罗亚洲 吴炳祥 宁剑 杨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新能源场站普遍存在点多面广、单场容量相对较小的特点,因此部分电网虽按同一控制区运行,但选择将新能源场站控制权下放,形成风电资源两级控制现状。为协调常规能源与风电运行,最大程度消纳风电,通过将下级调度风电整体等效为上级调度... 新能源场站普遍存在点多面广、单场容量相对较小的特点,因此部分电网虽按同一控制区运行,但选择将新能源场站控制权下放,形成风电资源两级控制现状。为协调常规能源与风电运行,最大程度消纳风电,通过将下级调度风电整体等效为上级调度的自动发电控制(AGC)虚拟机组,提出同一控制区两级调度风电实时协调控制架构,并投入实际运行。上级调度根据电网当前运行状态、负荷超短期预测和风电实际出力及预测,每5min滚动计算得到电网内各个下级调度的风电发电指标,经余缺调剂后,下发给下级调度风电AGC执行。在大风季、供暖期的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所述的两级调度实时协调控制方案后,达到了京津唐地区风电增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区 两级调度 风电虚拟机组 风电发电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鲿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7
16
作者 张燕 张鹗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科鱼类代表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 ,对控制区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选用粒鲇科的中华粒鲇 ,科的三线纹胸作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 (MP)和邻接法 (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科鱼类中控制...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科鱼类代表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 ,对控制区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选用粒鲇科的中华粒鲇 ,科的三线纹胸作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 (MP)和邻接法 (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科鱼类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 ,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圆尾拟应该放入属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区基因 分子系统学 鳞科 鲇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癌细胞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义德 钱桂生 +2 位作者 李淑平 陈维中 毛宝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探讨癌细胞 mt D N A 控制区序列的变化特征, 采用 P C R 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 C R- R F L P) 分析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 对比分析6 株人癌细胞系、6 例癌患者及4 例健康成人白细胞mt D N ... 为了探讨癌细胞 mt D N A 控制区序列的变化特征, 采用 P C R 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 C R- R F L P) 分析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 对比分析6 株人癌细胞系、6 例癌患者及4 例健康成人白细胞mt D N A 控制区序列。发现第16519 位 T→ C、16 534 位 A→ G、46 位 T→ G 和49 位 A→ C 突变,在癌细胞系和癌患者白细胞mt D N A 中分别占50 % (3/6) 和333 % (2/6) , 健康成人白细胞mt D N A 中未见此类型突变; 第16 278 位 C→ T 突变, 在癌细胞系 mt D N A 中占50 % (3/6) , 显著高于正常人群mt D N A 中此位点的多态性变异。表明癌细胞和癌患者白细胞 mt D N A 重链复制起点及其 相邻 D 环区的特征性突变可能与细胞癌变/ 或癌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癌细胞系 线粒体DNA 控制区 核苷酸序列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鲿科鱼类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凤义 左艳玲 +2 位作者 范月明 洪静雯 庆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4个种间的碱基差异为12.88%,28个样品共得到7个单倍型,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可见,粗唇鮠和Pseudobagrus kyphus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中间黄颡鱼、普通黄颡鱼和另外2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线粒体控制区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的划分方法初探 被引量:15
19
作者 苏玉 蔡佳亮 +2 位作者 汪杰 李国富 黄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90,共4页
农药污染和化肥污染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2个农业污染途径。从全国层面出发,构建因地制宜的农业污染控制方法体系和保障实施机制,有利于指导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基于现有的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与... 农药污染和化肥污染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2个农业污染途径。从全国层面出发,构建因地制宜的农业污染控制方法体系和保障实施机制,有利于指导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基于现有的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与措施,通过明确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的划分原则,引入外部性成本的概念,构建划分的表征指标体系,设计划分的依据与标准,最后形成中国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优先控制区 区划 负外部性成本 农药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斑星鲽及相关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赫崇波 曹洁 +4 位作者 刘卫东 周遵春 葛陇利 高祥刚 王效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9-836,共8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线粒体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得到4种长度单元型,主要表现为控制...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线粒体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得到4种长度单元型,主要表现为控制区中的串联重复序列的长度不同。对鲽形目鱼类如鲽科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黄盖鲽(Limanda feruginea)、马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美洲拟庸鲽(He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和鲆科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以及鳎科的欧洲鳎(Soleasolea)、塞内加尔鳎(S. senegalensis)和沙鳎(S. lascari)的控制区的比较研究发现,鲽形目鱼类的线粒体控制区均存在相似的结构,即线粒体控制区可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包括CSB-A、CSB-B、CSB-C、CSB-D、CSB-E、CSB-F)以及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和重复序列区(Repeat region)4个区域。通过与脊椎动物各个纲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只有鲽形目(包括鲆、鲽类和鳎类)鱼类和两栖纲的无尾类在CSB-3之后存在相似的串联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线粒体控制区 串联重复序列 结构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