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控制下交付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梅湘 仲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控制下交付是否为强制侦查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控制下交付的类型进行判断。控制下交付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构成实质性侵害。替代品控制下交付中对可疑物品或财物进行的秘密扣押属于强制侦查行为,应设置较为严格的程序,而... 控制下交付是否为强制侦查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控制下交付的类型进行判断。控制下交付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构成实质性侵害。替代品控制下交付中对可疑物品或财物进行的秘密扣押属于强制侦查行为,应设置较为严格的程序,而其他控制下交付都属于任意侦查行为。人货同行的控制下交付会对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构成侵害,但侵害的程度远低于监听。控制下交付是与技术侦查并列的一种侦查措施,不能以概括性的控制下交付许可令实施技术侦查。替代品控制下交付是与秘密扣押为一体的侦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强制侦查行为 技术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下交付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维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现代社会刑事案件发生的趋势和特点决定了控制下交付这一复合的主动型侦查手段产生的必然性,社会防卫的要求决定了其存在的正当性,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让其获得有罪判决的功能决定其存在的必要性。由于控制下交付具有... 现代社会刑事案件发生的趋势和特点决定了控制下交付这一复合的主动型侦查手段产生的必然性,社会防卫的要求决定了其存在的正当性,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让其获得有罪判决的功能决定其存在的必要性。由于控制下交付具有欺骗性、诱导性等特点,如果使用过滥,则容易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冲击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应当严格控制。控制下交付状态下犯罪的既遂抑或未遂形态的认定,应根据犯罪是否可能真正完成进行判断;控制下交付状态下前罪与后罪的认定,应考量前后罪名的竞合关系、控制下交付的合法性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法理基础 适用要件 犯罪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控制下交付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43,共12页
新刑事诉讼法和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控制下交付作了初步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粗疏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予以改革和完善。综合权衡较为适宜的改革路径是制定《控制下交付法》,具体制度设计是:控制下交付的适用... 新刑事诉讼法和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控制下交付作了初步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粗疏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予以改革和完善。综合权衡较为适宜的改革路径是制定《控制下交付法》,具体制度设计是:控制下交付的适用对象宜改为"非法或可疑货物";控制下交付的启动条件宜细化;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宜具体化;控制下交付执行机关、协助机关职责的法定化;建议赋予检察机关控制下交付权;着力解决控制下交付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控制下交付 秘密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法视野中的控制下交付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学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作为特殊侦查手段的"控制下交付"已为中国签署并批准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所确认,并在中国毒品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控制下交付的运用... 作为特殊侦查手段的"控制下交付"已为中国签署并批准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所确认,并在中国毒品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控制下交付的运用在程序法上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有必要通过相关法律的修改对此作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程序法 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下交付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7,共15页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控制下交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控制下交付类型学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两个方面:就立法层面而言,针对不同形态的控制下交付法律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就执法层面而言,侦查机关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行...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控制下交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控制下交付类型学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两个方面:就立法层面而言,针对不同形态的控制下交付法律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就执法层面而言,侦查机关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行动。目前学术界对控制下交付类型学的研究过于简单、粗糙,难以担负起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要突破当前理论研究的困境,就必须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下交付的适用条件与程序,以便能够为控制下交付的制度重构提供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分类 秘密侦查 特殊侦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优先权——以控制下交付措施为切入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广三 张敬博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金融危机全球化背景给刑事法领域带来了激烈震荡,随着经济前行乏力,世界范围内的腐败及其衍生犯罪日益猖獗,各国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其中强化职务犯罪控制手段成为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打击腐败行为的效果,《联合国反腐败... 金融危机全球化背景给刑事法领域带来了激烈震荡,随着经济前行乏力,世界范围内的腐败及其衍生犯罪日益猖獗,各国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其中强化职务犯罪控制手段成为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打击腐败行为的效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进一步丰富了职务犯罪侦查手段,进一步拓展了侦查幅度,特别是对一系列特殊侦查手段的授权和准许值得关注。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仍存在侦查手段单一、侦查效能低下的现实短板。从侦查行为的客观规律及职务犯罪行为的自身特点出发,我国检察机关应确立特定条件下特殊侦查措施优先适用权,并积极设置优先适用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可体现为对国内法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机关侦查行为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手段的优先权、不受重罪原则与比例原则限制四个方面。作为具有典型性的特殊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措施具有优先适用的现实价值,在必要的程序规制下的优先适用可以取得较为良好反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特殊侦查措施 优先权 控制下交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的控制下交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台湾地区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迫使台立法机构通过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条例》的路径增加了有关控制下交付的规定,从此以后,台湾地区侦查机关实施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决定程序,控制下交付的执行机关、协助机关及其法定职责才有了法律依据,从... 台湾地区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迫使台立法机构通过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条例》的路径增加了有关控制下交付的规定,从此以后,台湾地区侦查机关实施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决定程序,控制下交付的执行机关、协助机关及其法定职责才有了法律依据,从而解决了控制下交付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困境。台湾地区控制下交付的立法受日本影响较大,由于制度设计较为简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控制下交付立法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控制下交付 《毒品危害防制条例》 秘密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环境的控制下交付程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跨国环境下的控制下交付实质上是一种融多种初级国际侦查合作措施的高级形式,然而现行的国际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大多过于笼统,相应的理论研究尤其缺乏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对控制下交付进行系统有效的规制。在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双边条约... 跨国环境下的控制下交付实质上是一种融多种初级国际侦查合作措施的高级形式,然而现行的国际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大多过于笼统,相应的理论研究尤其缺乏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对控制下交付进行系统有效的规制。在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双边条约以及国内立法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控制下交付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国际侦查合作的全球视角探讨了相应的制度构建与程序设计,并归纳出控制下交付发展趋势的三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侦查合作 侦查措施 控制下交付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境贩毒与控制下交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1-63,共3页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正犹如瘟疫般在许多国家蔓延.由于世界主要的非法毒品产地与主要毒品消费市场相对分离(世界主要的非法毒品产地在亚州的“金三角”、“金新月”和拉美的“银三角”,而主要毒品消费市场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因而...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正犹如瘟疫般在许多国家蔓延.由于世界主要的非法毒品产地与主要毒品消费市场相对分离(世界主要的非法毒品产地在亚州的“金三角”、“金新月”和拉美的“银三角”,而主要毒品消费市场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因而从主要毒品产地到主要消费市场就出现了毒品贩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非法毒品 有关国家 贩毒集团 贩毒案件 继续运送 毒品犯罪 目的地国 托运货物 主管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下交付的风险及其程序法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0,共9页
从侦查实践来看,控制下交付的风险主要有货物失控风险、人身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警察腐败风险、司法主权风险等,要确保控制下交付的成功,就必须加强对控制下交付的风险的控制。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控制下交付风险控制的制度主要... 从侦查实践来看,控制下交付的风险主要有货物失控风险、人身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警察腐败风险、司法主权风险等,要确保控制下交付的成功,就必须加强对控制下交付的风险的控制。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控制下交付风险控制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具备保证持续监视的能力;面临失控风险时必须确保立即拦截;控制下交付不得危及公民的生命与健康;优先适用替代型控制下交付;国际控制下交付获得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同意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控制下交付的风险防范缺乏规定,由此可能带来巨大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有必要进行修法,对世界各国或地区控制下交付风险防范的共同规律予以立法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风险控制 秘密侦查 特殊侦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下交付逐案判断原则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了控制下交付应当遵循逐案判断原则。控制下交付的逐案判断原则在指导和引领世界各国控制下交付的立法、司法、执法方面发挥了...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了控制下交付应当遵循逐案判断原则。控制下交付的逐案判断原则在指导和引领世界各国控制下交付的立法、司法、执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国际控制下交付必须遵循的根本性准则。作为上述三大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将来控制下交付的修法也应当确立逐案判断原则,这既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需要,也是防范和规避控制下交付所蕴含的巨大风险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秘密侦查 特殊侦查手段 逐案判断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下交付的侦查属性: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之论争与批判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8,共12页
不少学者认为控制下交付需要与某些强制侦查措施捆绑使用,进而推断出控制下交付属于强制侦查措施的观点是一种典型的错误。在侦查实践中,控制下交付往往与某些强制侦查措施交叉、混合使用,这并不影响控制下交付的独立性。日本法学界将... 不少学者认为控制下交付需要与某些强制侦查措施捆绑使用,进而推断出控制下交付属于强制侦查措施的观点是一种典型的错误。在侦查实践中,控制下交付往往与某些强制侦查措施交叉、混合使用,这并不影响控制下交付的独立性。日本法学界将控制下交付划归任意侦查的观点违反了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日本控制下交付的立法实践背道而驰,也背离了国际公约所确立的关于控制下交付的立法义务,更忽视了控制下交付的巨大风险,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与矛盾。所以要在反对将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的界分理论适用于控制下交付的同时,贯彻“公权力必须依法行使”的观点,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或地区控制下交付立法的基础上,对《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二款进行改造,这是实现控制下交付法治化的唯一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下交付 强制侦查 任意侦查 特殊侦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技术侦查”与“乔装侦查”——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中心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万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193,共14页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技术侦查措施 乔装侦查措施 控制下交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