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时空阈值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严海 杨荣荣 +2 位作者 熊文 刘涛 陈楠 《城市交通》 2013年第2期83-90,共8页
当前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多侧重于设施指标水平,而对出行者心理考虑不足。在北京市某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模拟实验,深入分析影响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因素。同时得到使用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 当前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多侧重于设施指标水平,而对出行者心理考虑不足。在北京市某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模拟实验,深入分析影响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因素。同时得到使用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出行者对接驳距离和时间的敏感程度及接受度分布特征、接驳客流距离衰减特征等。利用非集计价格敏感度分析法量化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时空阈值,分别得到合理和最大的接驳距离和接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 步行和自行车 非集计价格敏感度模型 距离 接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步行与电动自行车接驳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辉 王东炜 +1 位作者 赵湘育 严亚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3-1499,共7页
明确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接驳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扩大其吸引范围。以郑州市地铁1号线为例,考虑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站点区位等因素,将其沿线站点分为6种类型。结合RP(Revealed Preference)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站点出行... 明确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接驳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扩大其吸引范围。以郑州市地铁1号线为例,考虑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站点区位等因素,将其沿线站点分为6种类型。结合RP(Revealed Preference)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站点出行目的和接驳交通方式特征。采用距离衰减模型,计算得到对应于不同类型站点的步行接驳时间和距离,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接驳时间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站点的步行和电动自行车的接驳范围有所区别,其对于步行和电动自行车接驳时间的敏感度呈现一定的递增或递减性。且电动自行车的接驳范围为自行车接驳距离的2.6~4倍,接驳时间为其1.4~1.5倍。在进行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分析时宜将电动自行车独立于自行车交通方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点类型 步行和电动自行车 接驳时间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相关问题研究
3
作者 姚瑶 《交通与运输》 2016年第A02期54-57,41,共5页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居民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居民对轨道交通换乘便利的期望越来越高。主要采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调查方式,对上海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汽电车换乘特征、轨道交通换乘接驳便利性开展相关研...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居民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居民对轨道交通换乘便利的期望越来越高。主要采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调查方式,对上海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汽电车换乘特征、轨道交通换乘接驳便利性开展相关研究,意在掌握全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的现状,为交通主管部门优化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利性 方式 接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