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接触起电效应的新型机电转化纤维性能提升策略
1
作者 陈枭 赵继忠 董凯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能瓶颈的限制。为充分挖掘MECFs的性能潜力并发挥其在面向人体可穿戴应用中的优势,详细探讨了MECFs的电输出性能提升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改性、结构设计、能量管理与优化;其中,聚合物材料本征性质是主导MECFs机电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从化学、物理角度进行改性处理;MECFs的多维纤维或织物结构设计能够增加起电材料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升界面电荷转移量。同时,为满足人体表面长周期、可持续稳定供能需求,需对纤维进行低功耗、微型化能量管理,将MECFs的高压低流、高阻抗的交流输出形式转变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稳压稳流、阻抗匹配的直流需求形式。最后,简要总结MECFs在自供能可穿戴传感技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MECFs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需结合材料改性、结构优化和能量管理等策略,推动其向高性能可穿戴供能或传感设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起电 转化纤维 摩擦纳米发 能源管理 多维结构设计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TFE表面液滴撞击接触起电对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昱鹏 孟祥任 +4 位作者 刘玉霞 霍磊 雷明凯 STARINSKIY Sergey V TEREKHOV Vladimir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对于超疏水性材料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3、10、20 min氧等离子体处理(OPT)和1 min八氟环丁烷等离子体聚合沉积(PPD)的等离子体方法改性聚...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对于超疏水性材料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3、10、20 min氧等离子体处理(OPT)和1 min八氟环丁烷等离子体聚合沉积(PPD)的等离子体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获得具有不同尺寸和间距的微/纳米锥的超疏水PTFE表面,研究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TFE表面的液滴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及液滴撞击动力学行为,分析在不同个数液滴撞击后PTFE表面的润湿性和液滴撞击行为变化,确定PTFE表面液滴撞击起电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1~9个液滴撞击后,PTFE表面的静态接触角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减小,导致静态接触角低于150°;液滴滚动角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增大,造成液滴滚动角高于10°。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增大,回弹系数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减小。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回弹液滴的正电荷和PTFE表面的负电压增大,PTFE表面的负电荷对液滴产生强吸引作用,导致低粘附超疏水性被破坏。3 min OPT和1 min PPD改性PTFE表面的纳米锥间距小,密度大,表面负电荷量增加明显,造成PTFE表面的疏水性降低的程度最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超疏水稳定性的表面织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性表面 液滴撞击 接触起电 聚四氟乙烯(PTFE)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